陈子昂
前②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③天地之悠悠,独怆然④而涕下!
【注释】
①幽州台:即蓟丘。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战国时,燕国的中兴之主燕昭王曾置黄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之士。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以右拾遗参谋军事随同出征。武轻率而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深刻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②前:向前看。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③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④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涕(tì):古时指眼泪。
【赏析】
此诗感情充沛,语言风格稳重有力,是公认的传世名篇。
前两句横贯古今,气势宏大。古人专指古时候能够选贤任能的帝王,例如战国时代礼遇乐毅、郭隗的燕昭王,礼遇田光等人的燕太子丹等。但诗人又叹“后不见来者”,感叹从前的明主已成往事,而后世却难见可与其媲美的明君,足见心中苦闷。
后两句直抒胸臆,独自登高远眺,天地宽广,宇宙无限,对比之下,诗人自叹如此渺小孤独,不禁潸然泪下。
此诗短小精悍,情感深厚沉重,音律上多变又不显凌乱,是难得的千古名篇。
前②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③天地之悠悠,独怆然④而涕下!
【注释】
①幽州台:即蓟丘。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战国时,燕国的中兴之主燕昭王曾置黄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之士。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以右拾遗参谋军事随同出征。武轻率而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深刻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②前:向前看。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③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④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涕(tì):古时指眼泪。
【赏析】
此诗感情充沛,语言风格稳重有力,是公认的传世名篇。
前两句横贯古今,气势宏大。古人专指古时候能够选贤任能的帝王,例如战国时代礼遇乐毅、郭隗的燕昭王,礼遇田光等人的燕太子丹等。但诗人又叹“后不见来者”,感叹从前的明主已成往事,而后世却难见可与其媲美的明君,足见心中苦闷。
后两句直抒胸臆,独自登高远眺,天地宽广,宇宙无限,对比之下,诗人自叹如此渺小孤独,不禁潸然泪下。
此诗短小精悍,情感深厚沉重,音律上多变又不显凌乱,是难得的千古名篇。
更多推荐
初中诗词鉴赏——登幽州台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