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平明送客楚山孤③。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④。
  【注释】
  ①本题共二首,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贬官岭南归来作江宁(今江苏南京)丞时。“芙蓉楼”原名西北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登临可俯瞰长江。“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②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
  ③平明:清晨天刚亮。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辛渐行往洛阳,由润州北上,经过故楚之地。孤:独自,孤单一人。
  ④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这里诗人化用了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赏析】
  这是古代送别诗经典之作。成诗约在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此诗为诗人送别朋友辛渐所作,描绘了清晨和朋友在江边离别分手的情景。
  诗前两句通过景物描写着力勾勒离别的气氛。秋日寒雨,天地似被其笼为一体,在孤立的楚山前更显秋意瑟瑟,越发显现离别之感伤。水天相依,无尽浩渺的图画充分展现了意境之宏壮开阔。而雨势之连绵不断也由“连”和“入”两个字表达得酣畅淋漓。
  清澈无瑕的冰壶是诗人广阔胸怀、坚韧性格的象征。天明时分即是朋友登船远行之时。远眺江北群山,朋友的身影即将消失在楚山之外,不禁感到阵阵寂寥。友人可与洛阳亲友相聚,而自己却只有这同样孤寂的楚山与己相伴,空看逝去的滚滚江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纯净晶亮的冰心,既是对友人的极大告慰和思念,也表现出了自身正直纯洁的品格。
  全诗情景交融,浑然融为一体,蕴含着无穷的韵味。

更多推荐

初中诗词鉴赏——芙蓉楼送辛渐(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