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岱宗夫如何②?齐鲁青未了③。
造化钟神秀④,阴阳割昏晓⑤。
荡胸生曾云⑥,决眦入归鸟⑦。
会当凌绝顶⑧,一览众山小⑨。
【注释】
①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轩昂的志气。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宗:有被尊仰之意。)”。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fú):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③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④造化:这里指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⑤阴阳:阴指山之北,水之南;阳指山之南,水之北。这里指泰山南北。割:划分。昏晓:黄昏和早晨。此句是说泰山极高,山南山北明暗迥然不同,像早晨和黄昏一样分割开来。
⑥荡胸:心胸摇荡。曾:通“层”。
⑦决眦(zì):极目远望。决:裂开。眦:眼角。 入归鸟: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⑧会当:将来定要,终当。凌:登上。
⑨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一览”句:化用《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在洛阳应试落第,于是就游历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写下了《望岳》诗三首,所选的这首诗是诗人经过泰山时,写下的咏东岳泰山之作。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象将来的登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诗人初次远望泰山见到的独特景象。诗人刚刚看到泰山内心当是兴奋不已,所以,不由得问了一句,泰山怎么样啊?接着诗人经过揣摩后写到高耸在齐鲁大地中的泰山,青色葱郁。诗人没有正面说泰山怎么高大,而是用“齐鲁”二字,以齐鲁大地广阔来侧面衬托泰山的雄伟,可见泰山的雄壮和宏伟。诗人视角独特,构思巧妙,泰山宏伟壮丽的形象跃然纸上。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写了近处所见泰山的奇伟秀丽之景。“钟”字这一妙用,将大自然赋予了人的情感,好似大自然特别钟情于泰山,所以,使它奇伟秀丽。因为泰山高大,所以,山的南北两侧,能分隔“昏晓”。“割”准确地反映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语言凝练、准确、巧妙。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写诗人仔细地望山,雄伟的泰山让诗人心潮澎湃,泰山升起层层云烟,这使诗人内心荡漾起来,游兴盎然,泰山美不胜收,诗人的眼睛都看花了,感到眼眶像要决裂。“决”字写得非常生动,也体现了诗人的兴奋心情。“归鸟”已经回巢,而诗人还在望着,这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
诗人看到泰山的雄壮景色后,热血沸腾,于是就产生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想法。“会当”的意思是“一定”,突出了诗人的坚决。诗人不畏艰险攀登泰山“凌绝顶”,体验那种俯望“众山小”的豪情,也表现了诗人澎湃的豪情和宏大的胸怀。
这首五律用字凝练、精妙。全诗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描写,层次清晰。诗人由景生感,最后生情,感情变化自然真实。
岱宗夫如何②?齐鲁青未了③。
造化钟神秀④,阴阳割昏晓⑤。
荡胸生曾云⑥,决眦入归鸟⑦。
会当凌绝顶⑧,一览众山小⑨。
【注释】
①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轩昂的志气。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宗:有被尊仰之意。)”。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fú):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③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④造化:这里指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⑤阴阳:阴指山之北,水之南;阳指山之南,水之北。这里指泰山南北。割:划分。昏晓:黄昏和早晨。此句是说泰山极高,山南山北明暗迥然不同,像早晨和黄昏一样分割开来。
⑥荡胸:心胸摇荡。曾:通“层”。
⑦决眦(zì):极目远望。决:裂开。眦:眼角。 入归鸟: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⑧会当:将来定要,终当。凌:登上。
⑨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一览”句:化用《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在洛阳应试落第,于是就游历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写下了《望岳》诗三首,所选的这首诗是诗人经过泰山时,写下的咏东岳泰山之作。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象将来的登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诗人初次远望泰山见到的独特景象。诗人刚刚看到泰山内心当是兴奋不已,所以,不由得问了一句,泰山怎么样啊?接着诗人经过揣摩后写到高耸在齐鲁大地中的泰山,青色葱郁。诗人没有正面说泰山怎么高大,而是用“齐鲁”二字,以齐鲁大地广阔来侧面衬托泰山的雄伟,可见泰山的雄壮和宏伟。诗人视角独特,构思巧妙,泰山宏伟壮丽的形象跃然纸上。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写了近处所见泰山的奇伟秀丽之景。“钟”字这一妙用,将大自然赋予了人的情感,好似大自然特别钟情于泰山,所以,使它奇伟秀丽。因为泰山高大,所以,山的南北两侧,能分隔“昏晓”。“割”准确地反映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语言凝练、准确、巧妙。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写诗人仔细地望山,雄伟的泰山让诗人心潮澎湃,泰山升起层层云烟,这使诗人内心荡漾起来,游兴盎然,泰山美不胜收,诗人的眼睛都看花了,感到眼眶像要决裂。“决”字写得非常生动,也体现了诗人的兴奋心情。“归鸟”已经回巢,而诗人还在望着,这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
诗人看到泰山的雄壮景色后,热血沸腾,于是就产生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想法。“会当”的意思是“一定”,突出了诗人的坚决。诗人不畏艰险攀登泰山“凌绝顶”,体验那种俯望“众山小”的豪情,也表现了诗人澎湃的豪情和宏大的胸怀。
这首五律用字凝练、精妙。全诗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描写,层次清晰。诗人由景生感,最后生情,感情变化自然真实。
更多推荐
初中诗词鉴赏——望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