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巧语就是虚伪狡诈的语言,那种花言巧语,骗人的话,奸巧也是不真实之话。有时候我们总会感觉我没有做错,为什么会有很多流言?这些流言大部分都是有人破坏,讲了一些很难听的话,一般人所谓讲话狠毒,一般人就会感受到有些人讲话真的会伤人会刺人,这些都属于“奸巧语”,相当不好。有一句话提到“利刀割体痕易合”,就是被刀子割到,伤痕很容易愈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如果你用不好的言语去伤害别人,往往让他一生都觉得非常痛苦,很遗憾。所以这种恨会怀恨在心,往往他也会伺机报复。
  秽污词就是肮脏的话,粗鲁的言词。指一个人说话肮脏,就是平常说的“嘴臭”和下流,尤其指骂人,这种人让人觉得缺乏教养,俗鄙和下流。有人骂人会讲一些脏话,甚至帮别人封一个不好听、不文雅的绰号,这些都相当不好。尤其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都很容易犯这种毛病。随便取绰号来取笑别人,这些都是属于“秽污词”,千万不可以有这样的习气毛病。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个考试成级最差的女生,因为考了最后一名,同学就起外号叫“尾巴”,并经常的叫她的外号,后来被她的父亲知道了,狠狠的打了她一顿,她觉得很委屈,当晚就喝了农药,因为我们的随意,因为我们给人起外号,丧失了一个生命,为什么说“舌上真有龙泉”呀。如果在家里,父母发觉自己的子弟经常口出恶言,也要很谨慎小心的来教导他。一定要告诉他:你不喜欢别人讲你不好,不喜欢听别人骂你;同理,你也不可以用这样的言词来加与别人。
  有的人不说脏话不开口,开口便是脏话,以“他妈的”为开场白,以“他奶奶的”为结束语,令人厌恶。还不明白有的人为什么骂人时“词汇量”那么丰富,连骂几十句,句句不重复,越会骂人,越被人看扁,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在听见孩子第一次骂人时及时地制止他,让他知道以此为羞耻,脏话出口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不然的话养成习惯后就很难改了。为人父母的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对骂,这样不但亲传口授教会了孩子骂人,更为严重的是容易让孩子不尊重父母,轻视父母,在长期父母争吵对骂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理、性格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扭曲。
  骂人不仅会让人觉得粗俗,缺乏教养,更为严重的是往往会给自己招来祸害,甚至是伤身,杀身的祸害,我们看那些打架、人命血案之前往往是争吵,对骂,骂不过,骂急眼的一方常常会不顾一切地动起手来,甚至是动刀子。教育孩子在外面不要惹祸,首先要教育孩子不要学会骂人!
  古话有言:“舌动是非生。”我看,能够“生是非”的,肯定是那些不好听的、不合理的、不负责的语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三伏寒”,在恶言伤害别人的同时,其实更多地是损害了自己的心性和前途命运。反躬自省,我们自己都存在这样的毛病。比如有时候别人提起某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或者我们怨恨的人时,自己总忍不住要批评上几句。有时情绪一激动,甚至忿忿地骂几句。事后一想,真是何必呢?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切都在因果中,为什么不牢牢地管住自己的口,少造罪业呢?
  “市井气”就是那些粗鲁的话、那些俗气的话,我们都要把它戒除。相传古制八家为一井,后引申为人口聚集地,乡里,如成语“背井离乡”是指离开了家乡的意思,和水井没有关系。做买卖又在有人口聚集的地方去做,故有“市井一”词,后为街市的代称,含有粗俗鄙陋之意,如市井小民,市井无赖等。说话市井气,意为说话粗俗鄙陋,缺乏涵养,而且有时还尖酸刻薄。
  市场什么样的坏习气都有,一定要改正。不要犯有不骂人不说话,追琢不正当的不合礼法的习气。歪戴帽子,列着怀,一付流氓阿飞的派头,看谁不顺眼打人骂人,有人说这里的人都这样,我们随着当地的习气也没毛病的。假如你看到一个在路上走,路上有个水坑,那个人踩到了水坑过去了,别人踩水坑过去了,你也去踩吗?
  因为君子要有文质彬彬,文就是表面我们的语言、神态、风度要跟我们的内心相应。内心是指内心充满了仁爱,对于圣贤人的憧憬、向往,所以语言、行为都效仿圣贤人,凡是这些圣贤人都不说不做的事情,我们绝对也不说不做,久而久之自己那种圣贤的风范就慢慢能够表露出来,人们看到也会很敬重你。
  我在市场曾经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有个台商想在一个地方投资,就在晚上夜市里逛一逛,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进到一家服装店,看见一件衣服,正好是他公司的牌子,很疑惑,问营业员多少钱一件,是真货吗?营业员回答说850元一件,并且撇撇嘴说,绝对真货,看你那样你也买不起,这个台商说,如果是真货,我就买,营业员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说:看看你那土样,还装南方人,也是穷人吧。上我们这里搓澡的吧。这是什么,瞧不起,典型的市井气!瞧不起搓澡的人,我记得当时我工资是180多元的时候,搓澡是20元一位,也就是十多分钟的时间,都是南方人搓澡,现在工资1000多元了,搓澡降到10元了,却是北方人在搓了,差距呀。这个台商很气愤,说你侵犯了我的商标使用权,我还没起诉你,你还训我,没到你们这地方人的素质这么高,人与人之间的环境这么差。转身就走了。第二天,台商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并说我之所以提出这些条件是根据你们当地人的修养决定的,因为营业员的市井气,导致了巨大的损失。
  “含和吐明庭”,胸中对自己有一种自重,对他人有一种尊重。简而言之,就是胸中时刻有着“敬”的概念。这样,“吐”出来的话语自然就是一片和气,使人听后如沐春风。要把心态调好。心中“和”了,才能“含和吐明庭”,才能从容不迫,谈吐文雅。
  所以“切戒之”,应该要切实的改正过来。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为,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心,就管住了自己的业,这就管住了自己的命!学《弟子规》也就是改造自己,让自己更好。

更多推荐

《弟子规》解读——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