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伟
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一位80岁的瑞典者人。
令人吃惊的是他每年只写两三首诗,隔几年出一本集子,只收录十几首诗。从195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7首诗》至今,他总共发表了163首诗。他说:
“完成一首诗需要很长的时间。诗不是表达‘瞬间情绪’就完了。”他写得最久的一首诗耗时整整10年,赶上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间了。
如此的推敲、琢磨会导致什么结果?
诗是最不能翻译的东西,但他的l63首诗却被译成50多种文字,全世界的诗歌发烧友们捧读再三,奉为圭臬。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可谓实至名归。
老人常年生活在最普通的公寓里。除了写诗,他还是一位翻译家,热爱地质学与植物学,精通乐理,能弹奏钢琴。他于1990年因脑出血半身瘫痪,口齿不清,但练琴(用左手)仍是每天的必修课。
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一种价值观:沉着而孜救不倦——这是当今中国最缺乏的,却是全人类最敬佩的东西。
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一位80岁的瑞典者人。
令人吃惊的是他每年只写两三首诗,隔几年出一本集子,只收录十几首诗。从195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7首诗》至今,他总共发表了163首诗。他说:
“完成一首诗需要很长的时间。诗不是表达‘瞬间情绪’就完了。”他写得最久的一首诗耗时整整10年,赶上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间了。
如此的推敲、琢磨会导致什么结果?
诗是最不能翻译的东西,但他的l63首诗却被译成50多种文字,全世界的诗歌发烧友们捧读再三,奉为圭臬。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可谓实至名归。
老人常年生活在最普通的公寓里。除了写诗,他还是一位翻译家,热爱地质学与植物学,精通乐理,能弹奏钢琴。他于1990年因脑出血半身瘫痪,口齿不清,但练琴(用左手)仍是每天的必修课。
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一种价值观:沉着而孜救不倦——这是当今中国最缺乏的,却是全人类最敬佩的东西。
更多推荐
高考作文素材——人类所敬佩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