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商君书·画策》
  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绎史》卷五引《新书》)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pí)、狼、豹、貙、虎为前驱,以雕、鶡、鹰、鸢⑦为旗帜。三战然后得行其志。(《列子·黄帝篇》)
  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氏既殁,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注释]
  ①行道:推行以仁义为核心的治国之道。②涿(zhuō)鹿:今河北涿鹿一带。③血流漂杵(chǔ):战争酷烈,血流成河,杵都漂起来了。杵,一种类似狼牙棒的兵器。④阪泉:即涿鹿一带。⑤貙(chū):一种比虎略小的猛兽。⑥鶡(hé):一种雉类的鸟。⑦鸢(yuān):鹰。⑧得行其志:达到自己的目的。⑨殁(mò):死去。⑩暴:侵凌,欺侮。
  [译文]
  炎帝是黄帝同母异父的兄弟,同黄帝各自拥有半个天下。黄帝推行仁义之道,炎帝不肯服从,于是两人在涿鹿原野上展开一场大战。战争酷烈无比,死伤者血流成河,连狼牙棒都漂浮起来。
  黄帝同炎帝在阪泉的原野上对垒,黄帝指挥熊、罴、狼、豹、貙、虎打前锋,以雕、鶡、鹰、鸢等猛禽为旗帜。经过反复较量,最终才战胜炎帝部族。
  炎帝神农在位时,男子耕耘,妇女织布,不动刑罚而国泰民安,不动刀兵而天下归服。神农死后,天下大乱,人间增长了以强凌弱、以众欺寡的恶俗。黄帝为了恢复秩序,只好用严刑治理内部,以刀兵对付外敌。
  

更多推荐

文言文神话故事——炎黄之争(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