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韦伯满十七岁了,他觉得自己是个成熟的青年,应该由自己决定一切,便决定提早到向往已久的岗位上去经受生活的考验。他从小便想当一名海军,穿洋过海,驰骋在茫茫的海洋上。于是,他到美国海军基地报了名。
  人们告诉他,他还未满十八周岁,要提前服役,必须征得家人的同意。具体来说,一定要他的家人在文件上签字才成。詹姆斯把文件带回家,跟母亲左缠右缠,母亲哪里放心得下?便苦口婆心地劝他打消这个念头,还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亲戚、邻居,詹姆斯的朋友帮忙。但是,他们都无法劝住詹姆斯,母亲无可奈何地在文件上签了字,詹姆斯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美国海军年纪最轻的一名列兵。
  在海军基地接受新兵训练之后,詹姆斯·韦伯被编入队列,跟随战舰越过广阔的太平洋,来到地球的另一端,当时美国海军在菲律宾的休比克海军基地服役。
  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年轻的士兵们初来这里时,都被它迷人的热带风光迷住了。尽管军旅生涯是严格而单调的,但是,在基地里,有在美国本土能享受到的一切。这里有完全美国式的酒吧,酒吧里还上映最新的好莱坞巨片;这里有完备的图书馆,里面可以借到允许士兵阅读的所有书籍;詹姆斯很快交上了新朋友,他们虽然比詹姆斯大上一两岁,但是打起篮球、橄榄球或者棒球来,绝不是詹姆斯的对手,因此詹姆斯在士兵中还算是个人物,丰富的业余生活几乎让他忘记了生活在国外。
  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有一天,詹姆斯正在值班,汤姆上士通知他,博伊德中校在办公室等他。中校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一向以严格出名,他找詹姆斯干什么?恐怕不可是要他拉家常吧?
  詹姆斯忐忑不安地来到办公室,站在中校的桌前,瞧着他看完手里的文件。博伊德中校抬起头来,看上去却十分和蔼。中校问詹姆斯:“嗨,列兵,你是不是有六个月没给你母亲写信了?是不是?”
  詹姆斯被他这一问问懵了,他想不到中校会问这个问题。真的是这样吗?难道有这么久了吗?他嗫嚅地说:“报告长官,我,我觉得没什么事可写的,所以……”他只觉得双腿发软,唉,自己也太健忘了。
  博伊德中校盯着詹姆斯,说:“你想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事的?你母亲半年没接到你的信,只得跟美国红十字会联系。美国红十字会问了海军部,才知道你在这里愉快得顾不上写信,这才通知了我的上司。你很了不起呀,竟牵动了这么多大人物!”
  詹姆斯只觉得脸上一阵发烫,低着头不敢吭声。博伊德突然提高了嗓门:“你看到了那边的一张桌子吗?”詹姆斯双脚一并,说:“看到了,长官!”“好吧,”中校接着说,“打开上面那只抽屉,拿出纸和笔,立刻给你母亲写点什么。”
  詹姆斯向左转,规规矩矩走到桌子边,坐下,很快写完了一封短信,又规规矩矩走回办公桌,把信放到桌上。等候博伊德中校作出决定。
  “这封信我拿去,向上司交账。”博伊德中校突然变得像往日一般严厉,“列兵,我命令你,今后你至少每一周给你母亲写一封信,听到了吗?”“是,长官!”詹姆斯·韦伯大声答应,双脚一并,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以后,列兵詹姆斯·韦伯严格执行中校的命令,按时给母亲。后来,詹姆斯退伍回到了母亲身边,跟母亲生活在一起。母子情深,共同渡过了三十多年。
  詹姆斯·韦伯的母亲,终于因为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她要全家人送她到疗养院度过最后的日子。詹姆斯替母亲整理生活用品,在一只雪松木箱的底部,他发现了一捆书信,用鲜红的丝带扎在一起。
  詹姆斯·韦伯打开一看,那就是自己在菲律宾奉命写的那些信。那天,詹姆斯坐在地板上,从头到底重新把那些信读了一遍,对自己当初的年轻不懂事,深深地感到遗憾。
  
  
  当朋友挥手分别,当亲人各居一地,他们之间仍然是情牵魂系,需要有一条心灵的纽带把他们连系起来。经常写一封信,问一个好,就能把两颗心紧紧连在一起。但是,有些人却不大懂事,不肯关心别人的感情,疏于交流,最终只会伤了亲友的心。人是应该有感情交流的,任何人都应该记住这一点。

更多推荐

小故事里的生活道理——心灵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