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18)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释]参商: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互不相见。传说高辛氏(帝喾)的儿子中,老大叫阏伯,老四叫实沈,两人都很聪明,但互相不服,争斗不已,于是高辛氏找到尧帝,请他下了一道诏令,把阏伯封在商地,主商星,把实沈封在大夏,主参星。参商常用来比喻兄弟不和,彼此对立,或形容亲友隔绝,不能相见。牛女两宿:牛郎星和织女星。
  参(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左氏传》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旷林,不相能,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故参为晋星。”两兄弟总是打架,做老子的只好将两兄弟分开,一在商,一在参。于是两星这颗升起,那颗才下去,永世不得相见,也永世不会再争斗了。这样也好,相见不如怀念,留给他们的总是美好的回忆了。
  古书上说:“天上有条河,河这边有一个女子,叫织女。这织女女工很好,每日纺纱织布,连自己的妆容都没有时间整理。天帝见她这样,很怜惜她。于是将织女嫁给了河那边的放牛娃牛郎。这织女和牛郎结婚后,久旱逢甘霖,日日忙得竟然再也不顾女工了。天帝大怒,于是将织女抓回河这边,只许两人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面。后来这两人化为天上的星星,照样只能一年见一次面。这就是“七夕一相逢”。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里讲到了二十八宿中的四宿,干脆把二十八宿贴出大家自己看看。这在古代小说中很常见,比如在《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中就都讲到这个了。
  二十八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是古代中国将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题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无定论。它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

更多推荐

幼学琼林(附解释)——天文(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