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识记3个生字。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感受叙事诗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记得《木兰诗》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其中的片段?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像这种叙述一件事、一则故事的诗就叫叙事诗。
  出示:叙事诗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叙事诗——
  揭题:别人的妈妈 读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了解。
  了解故事。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
  交流:
  (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自学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小组交流,若仍无法解决的词语,留待大组交流。
  交流
  开火车读课文。
  交流你已理解的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提出自己仍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参考:
  融雪——融化的积雪。
  迟疑——犹豫。与诗中的“停顿”一起形容老妇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
  保佑——迷信人称神力保佑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积累运用。
  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
  可以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读、轮读、男女生分读);加动作表演读;课本剧排练等等。
  师生评价:结合课文内容。
  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
  (这里的交流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

更多推荐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别人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