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区别注视、环视、巡视的不同,并完成练习。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能对自己赶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
  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和释疑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在自学的过程中,对课文中赶兴趣的语句进行
  提问,并通过小组的讨论,自行解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对炸药知道多少?(让学生自由回答)
  原来大家对炸药知道的还真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还和它脱不了干系呢!
  揭示课题:他从火里跑出来
  自学课文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么?
  (1)“他”指的是谁?
  (2)“他”为什么要从火里跑出来?
  2、声朗读课文,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他”为什么要从火里跑出来?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交流自学
  交流词语
  灰烬——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夜以继日——一天连着一天,日夜不停。近义词:日以继夜
  血迹斑斑——血在物体上留下斑点的痕迹。
  指生分节读课文
  交流问题
  A:文中的他指的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
  B:诺贝尔在实验室里研制炸药时,炸药爆炸,他从燃起的大火里,跑出了实验
  室。
  (4)填空:
  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研制烈性炸药,取得了成功。
  (5)诺贝尔简介:
  著名的物理学家,生于1833年10月21日,死于1896年12月10日,终年63岁。他一生从事炸药的研究,制造,生产和销售工作,发明了各类安全性炸药。除此,他还涉及人造纤维、人造宝石等各类领域,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一生热爱和平,去世前,将自己的大部分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金,以表彰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以及为和平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学习课文1—5节
  轻读课文,小组讨论
  用直线划出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句子。
  一次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线。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视
  地注视着……
  对自己赶兴趣的语句进行提问
  学生自学提问,教师参与讨论。
  如:(1)实验如此危险,是什么支撑着诺贝尔,使他不被困难、死亡吓倒?
  (为了科学进步的坚定信念)
  (2)听到爆炸声的人们为什么慌忙赶来?
  (担心诺贝尔的生命)
  (3)“血迹斑斑的诺贝尔从火里跑出来一边奔跑,一边狂呼”说明什么?
  (不惜生命,为人类作贡献的科学兢业精神)
  并完成练习:
  雷鸣般的 诺贝尔
  血迹斑斑的 实验室
  化为灰烬的 爆炸声
  区别注视、环视、巡视的不同
  注视——注意地看。
  环视——向周围看。
  巡视——到各处视察。
  选词填空:
  注视 环视 巡视
  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窗外。
  他走遍祖国各地,(巡视)了不少乡村。
  他走进地铁站,(环视)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感受课文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通过学习,你觉得诺贝尔是怎样的一个人?
  试着背诵最后一小节。
  收集有关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小故事,与小伙伴交流。

更多推荐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他从火里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