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位郡守公务之余喜欢做对子。一日,他想起一个上联:
  屋北鹿独宿;
  这个上联由五个入声同韵字组成。我们不能用现代汉字的读音去衡量汉字的古音,按现在的读法,“北”的韵母(Ei)与其它四字的韵母(u)不同。
  他一时想不出下联,于是设宴向人求对。有一位叫徐晞的文士于席间对道:
  溪西鸡齐啼。
  这个下联由五个平声同韵字组成,与上联称得上珠联璧合。大守很满意,当场嘉奖了徐晞。
  后来有一次他去乡间踏青,见一小孩用锄头去击青蛙,青蛙一跳,锄头将土击破而现出了瓦片,于是,他灵机一动,得了一边同韵上联:
  娃挖蛙出瓦;
  但是,一连数年都没能将下联对上。后来有一天,徐晞跑来告诉太守说:“有了!”太守很是兴奋,迫不及待地追问:“怎么对的?你是怎么想到的?”
  徐晞却不慌不忙地答道:“今天我骑马出去外郊游,小憩时马挣脱缰绳跑到路边麻田里吃麻去了,一位老妈妈跑来把我大骂一顿。她这一骂倒让我想起了一个你曾要我对的下联:妈骂马吃麻。”
  太守连连点头说:“对得好,对得好!明天我们去给那位老妈妈道个歉,并给她赔偿!”
  [老师讲解]
  同韵联是由同韵字构成的。这种同韵对联上、下两联的字基本上都同属一韵,或者上联的字都属一韵,而下联的字则都属另一韵。
  所谓同韵字,就是指那些韵母相同的汉字。将同韵字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可让汉字闪耀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光芒。除同韵联外,还有同韵词(叠韵联绵词)、同韵成语和同韵文。
  叠韵联绵词。所谓联绵词,就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双声、叠韵是联绵词的两种特殊情形。叠韵联绵词,即韵母相同的双音节联绵词。如“从容、婆娑、窈窕、灿烂、烂漫、翩跹”等,这种词读起来音韵和谐,富有美感。
  同韵成语。即由同韵字组成的成语。这种成语数量不多,试举几例,如“户枢不蠹、一字之师、知己知彼、自食其力、自私自利”等。
  同韵文。这种用同韵字写成的文章,纯属文字游戏。最有名的当属《施氏食狮尸》,它不但每个字的韵母相同(i),而且声母(sh)也相同,也就是说,这篇短文全用同音字写成: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这是民国时期语言大师赵元任针对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全盘西化”的思潮,反驳“汉字拼音化”的游戏之作。其大致意思是:有个住在石屋子里的姓施的诗人,特别喜欢狮子,发誓要吃十只狮子。施诗人常常到市场上看狮子。十点,正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这时,正好赶上施诗人到市场。施诗人看了这十只狮子,他倚仗弓箭的力量,使这十只狮子死去。施诗人捡起这十只狮子,到了石屋子。石屋子很湿,施诗人派仆人擦拭石屋。石屋子擦干了,施诗人才试吃这十只狮子。吃的时候,才发现这十只狮子,其实是十只石狮子的尸体。我试着解释这件事!
  这段文字所叙述的故事清楚而完整,虽然十分荒唐,但也颇有趣味。

更多推荐

语文趣味故事——两副同韵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