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外部观察法
外部,就是指物(动物、植物和静物)的外部形状和姿态。外部观察法就是对事物的表面形状和姿态进行全面观察的方法。由于通过对外形优劣、美丑的描写,可以表达喜爱、厌恶、憎恨之情,因此这种方法在作文中被广泛运用。
描写人物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人物内心活动虽然是看不见、听不着的,但并不是不可知的。我们读文章时,常有这种情形:读了描写人物穿着、表情、语言、动作的语句,就感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可见,写文章时,即使不直接描写人物内心怎样想,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是可以通过外表显示出来的。
《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没有写一句邱少云的心里活动,但是邱少云的内心想些什么是明显的。文中写邱少云“他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当烈火燃遍他的全身时,他“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读了这些关于外部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我要下定决心,坚持隐蔽,宁可牺牲也不能动一动,否则就会影响这次战斗的胜利。”运用外表揭示法,应该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尽量描述细一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精略的几笔是不容易收到这种效果的。
2.范例评析
大公鸡
“葳崴,崴崴,快来看哪!”一进大门,妈妈就欣喜地喊着。妈妈下班回来买了一只大公鸡,我一眼就看见了。
“妈妈,妈妈,快把大······大公鸡给我!”我乐得都磕巴了。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接过大公鸡,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地上,又理了理它身上的羽毛。大公鸡可真漂亮啊!浑身金黄金黄的,脖子上的羽毛光灿灿的,像是锦缎。鸡冠子高高的,一起一伏,就像一座小山峰,红得鲜艳。眼睛不停地转动着,就像两颗闪光的宝石。瞧,它昂着头,翘着尾巴,多神气呀!
大公鸡看着我,一点不害怕,“咯、咯、咯”地好像在说:“小主人,我饿了。”我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大公鸡一下子扑过去,用它那油汪汪、尖溜溜的小嘴贪婪地吃着食儿,头一点一点的,脖子上的羽毛直颤抖。
吃过食儿以后,它神气十足地迈着步子,在小院里踱来踱去,不时地扭转着,眨动亮晶晶的眼睛,东瞅瞅,西望望,好像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第二天一清早,我正睡得香甜,就听到“喔喔喔——喔喔喔”的叫声。
我从梦中惊醒,一轱辘爬起来,原来是那只大公鸡正站在栏杆上,扑扇两下金翅膀,伸着脖子,仰头高歌,催人们快快起床哪!
怪不得妈妈总说我懒,要我学习大公鸡哪!
多么美丽,多么勤奋,多么惹人喜爱的大公鸡呀!
评析 初学写作最易空洞、抽象,什么“太美了”,“多么可爱呀”等等,而不会用文字去具体、形象地描形绘态,做到说“美”不见一个“美”字。
这篇习作,根据初见时、饥饿吃米、食后踱步、清晨啼晓四种不同情况,对“大公鸡”作了四次不同的具体描写,形成了一个序列的外部描写,绘制了四幅形象、多趣的画面。递进式的运笔,重点处的泼墨,既描形、绘色,又摹声、传神,写得生动活泼。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喜悦、欢快与赞美之情。
同时,又将比喻、拟人和外形描写配合起来运用。如“羽毛光灿灿的,像锦缎。鸡冠子高高的,一起一伏,就像一座座小山峰······”“咯、咯、咯”地好像在说:“小主人,我饿了。”这些使对大公鸡的描写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了。
3.技法指导
运用外部观察法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描写外形要捕捉特征。把握此物与它物最显著的差异,做到描虎不能类猫、画叶不能像花。如《松鼠》这样写到:“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作者紧扣总起句中的“美丽”,从面孔、眼睛、毛色、尾巴几方面,一一写形象。有总有分,既概括,又具体。
(2)描写外形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做到条分缕析,层次井然,切记语无伦次。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前到后,或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或从主到次。如《松鼠》一文,选取的描写点虽然有四处,但由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前到后的顺序一一描写,所以显得自然、条理清晰。
(3)描写外形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把最有说服力的部分写详细。如写猫,它是鼠类的天敌。与此关系密切的是头部与脚(肉垫消声)。头部最主要的又是耳朵(机敏)、眼睛(明亮)、牙齿(锋利)、胡须(探测鼠洞的工具),其余部分都可略去。
(4)描写外形要特别注意形态的变化,尤其是特殊形态的变化,把动态、变态写细致。如一篇描写临产的母猪的文章这样写道:“胀鼓鼓的大肚子差点擦着地面,走起路来左右晃荡。它那又笨又温顺的样子,可真讨人喜欢。”这种形象的变化描写,鲜明地勾勒出了特定情况下的特殊形态。
为了使外形、姿态描写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浓墨重彩的同时,不妨铺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外部,就是指物(动物、植物和静物)的外部形状和姿态。外部观察法就是对事物的表面形状和姿态进行全面观察的方法。由于通过对外形优劣、美丑的描写,可以表达喜爱、厌恶、憎恨之情,因此这种方法在作文中被广泛运用。
描写人物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人物内心活动虽然是看不见、听不着的,但并不是不可知的。我们读文章时,常有这种情形:读了描写人物穿着、表情、语言、动作的语句,就感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可见,写文章时,即使不直接描写人物内心怎样想,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是可以通过外表显示出来的。
《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没有写一句邱少云的心里活动,但是邱少云的内心想些什么是明显的。文中写邱少云“他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当烈火燃遍他的全身时,他“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读了这些关于外部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我要下定决心,坚持隐蔽,宁可牺牲也不能动一动,否则就会影响这次战斗的胜利。”运用外表揭示法,应该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尽量描述细一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精略的几笔是不容易收到这种效果的。
2.范例评析
大公鸡
“葳崴,崴崴,快来看哪!”一进大门,妈妈就欣喜地喊着。妈妈下班回来买了一只大公鸡,我一眼就看见了。
“妈妈,妈妈,快把大······大公鸡给我!”我乐得都磕巴了。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接过大公鸡,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地上,又理了理它身上的羽毛。大公鸡可真漂亮啊!浑身金黄金黄的,脖子上的羽毛光灿灿的,像是锦缎。鸡冠子高高的,一起一伏,就像一座小山峰,红得鲜艳。眼睛不停地转动着,就像两颗闪光的宝石。瞧,它昂着头,翘着尾巴,多神气呀!
大公鸡看着我,一点不害怕,“咯、咯、咯”地好像在说:“小主人,我饿了。”我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大公鸡一下子扑过去,用它那油汪汪、尖溜溜的小嘴贪婪地吃着食儿,头一点一点的,脖子上的羽毛直颤抖。
吃过食儿以后,它神气十足地迈着步子,在小院里踱来踱去,不时地扭转着,眨动亮晶晶的眼睛,东瞅瞅,西望望,好像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第二天一清早,我正睡得香甜,就听到“喔喔喔——喔喔喔”的叫声。
我从梦中惊醒,一轱辘爬起来,原来是那只大公鸡正站在栏杆上,扑扇两下金翅膀,伸着脖子,仰头高歌,催人们快快起床哪!
怪不得妈妈总说我懒,要我学习大公鸡哪!
多么美丽,多么勤奋,多么惹人喜爱的大公鸡呀!
评析 初学写作最易空洞、抽象,什么“太美了”,“多么可爱呀”等等,而不会用文字去具体、形象地描形绘态,做到说“美”不见一个“美”字。
这篇习作,根据初见时、饥饿吃米、食后踱步、清晨啼晓四种不同情况,对“大公鸡”作了四次不同的具体描写,形成了一个序列的外部描写,绘制了四幅形象、多趣的画面。递进式的运笔,重点处的泼墨,既描形、绘色,又摹声、传神,写得生动活泼。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喜悦、欢快与赞美之情。
同时,又将比喻、拟人和外形描写配合起来运用。如“羽毛光灿灿的,像锦缎。鸡冠子高高的,一起一伏,就像一座座小山峰······”“咯、咯、咯”地好像在说:“小主人,我饿了。”这些使对大公鸡的描写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了。
3.技法指导
运用外部观察法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描写外形要捕捉特征。把握此物与它物最显著的差异,做到描虎不能类猫、画叶不能像花。如《松鼠》这样写到:“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作者紧扣总起句中的“美丽”,从面孔、眼睛、毛色、尾巴几方面,一一写形象。有总有分,既概括,又具体。
(2)描写外形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做到条分缕析,层次井然,切记语无伦次。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前到后,或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或从主到次。如《松鼠》一文,选取的描写点虽然有四处,但由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前到后的顺序一一描写,所以显得自然、条理清晰。
(3)描写外形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把最有说服力的部分写详细。如写猫,它是鼠类的天敌。与此关系密切的是头部与脚(肉垫消声)。头部最主要的又是耳朵(机敏)、眼睛(明亮)、牙齿(锋利)、胡须(探测鼠洞的工具),其余部分都可略去。
(4)描写外形要特别注意形态的变化,尤其是特殊形态的变化,把动态、变态写细致。如一篇描写临产的母猪的文章这样写道:“胀鼓鼓的大肚子差点擦着地面,走起路来左右晃荡。它那又笨又温顺的样子,可真讨人喜欢。”这种形象的变化描写,鲜明地勾勒出了特定情况下的特殊形态。
为了使外形、姿态描写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浓墨重彩的同时,不妨铺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更多推荐
小学作文写法——外部观察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