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综合观察法
综合观察法又叫全面观察法。它要求作者运用多种观察方法对描写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时间方面要求作者自始至终进行观察;二是从观察对象方面要求作者把握全局。尤其是对事件的观察更要求如此,因为事件常常不只是单线索发展,有的是双线索甚至多线索发展的,参与者也常常不止一两个人,所以,观察者也应注意不要因为事件的某一环节特别有趣,而忽略了其他环节,也不要因为事件某一个参与者格外活跃,而忽略了其他参与者。只有如此,方能保证观察的质量,才能在了解了事件的全过程之后,较为准确地“找到他的底”,即认识到这一事件的性质和意义。
2.范例评析
有这样一个人
有这样一个人。她,小芳她妈。肥胖的身躯,一头卷发披在肩上,胖胖的圆脸上嵌着一双精明的小眼睛。厚厚的嘴唇不停地翻动着,好像有说不完的新闻似的。
此刻,她正跷着二郎腿坐在游泳池门口。身旁围着一群姑娘,她的嘴唇又开始翻动起来了:“你们瞧我这条毛料裤子颜色多好,你们猜多少钱?”“二十元左右吧?”“用不着——”她拖长了声音,眉飞色舞地说开了,“这条裤子是我婆婆孝敬我的,老太婆钱可真多,她一个人住在乡下要这么多钱干啥?还是我高明,叫小芳爸爸把她请到我家来,一来嘛,她好好享享清福,二来嘛,她好帮我做做家务,买菜,烧菜,洗衣服,她一人都包下了,啧啧,样样能干;我嘛,一个暑假在这儿看看大门,结结绒线,每天还有一元五角的加班费,多实惠。再说,小芳一个月的游泳费也能省下了······”她正说在兴头上,忽然瞥见一个小男孩颠颠巍巍地向里走,“小赤佬”他大叫一声,一个箭步跨到小男孩面前,小男孩顿时变了脸色,两只大眼睛呆呆地望着她。她又把声音提高了八度,两只小眼睛似乎变大了,额上的青筋在跳动:“你溜进来游泳吗?想在老娘眼底下溜掉,办不到!罚五角钱。”“不,我是来找我爸爸的。”小男孩用哀求的目光望着她,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不是溜进来游泳的,你放我进去吧!”她正想发怒,突然,一个小姑娘尖声叫道:“咦,这不是张书记的儿子小明吗?”话音刚落,小芳她妈圆瞪的双眼立刻变成了月牙形,眯成了一条线,赶忙轻轻拍着小男孩的肩膀,说:“你就是张书记的儿子小明啊,你怎么不早跟阿姨说呢?张书记在里面,我马上带你去找他。下次如果要游泳,就跟阿姨说一声,我让你进去游。你爸爸就是张书记?张书记可真好,你也一定是个好孩子······”她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小孩向游泳池走去。
朋友,这样的人你见过吗?
评析 这篇短文,运用了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集中描绘了一个私心重,讲“实惠”的女人。肥胖的身躯,厚厚的嘴唇,跷着二郎腿,眉飞色舞地饶舌,这些肖像和神态的描写,活画出一个品格底下的小市民的形象。在看她阻挠男孩进入游泳池的情景:她大叫一声,一个箭步跨到男孩面前;“声音提高八度”,“小眼变大”,“额上青筋在跳动”……而当她得知男孩是书记的儿子之后,态度立刻大变——圆瞪的双眼变成了月牙形,“老娘”变成了“阿姨”,“小赤佬”变成了“好孩子”。文章恰当地运用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力地突出了人物老于世故、看人下菜碟的性格特点。
3.技法指导
从观察方法看,综合观察法要求同学们运用多种观察法,如点题观察法、进程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等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观察。
从观察时间看,综合观察法要求同学们对描写对象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观察。养成观察习惯,并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如一名小朋友观察“蚕豆”从发芽到结实的过程所写的小观察笔记就很成功。同学们可以参考学习。
蚕豆
春天到了,老师布置了观察植物生长的作业。我种了几粒蚕豆,每天都细心观察。
妈妈鼓励我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天天观察、记录,明白了蚕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3月11日把蚕豆放在水中浸泡。
3月12日蚕豆在水中涨大了。
3月14日蚕豆种皮裂了一个小口。
3月15日蚕豆长出了一个小白芽。
3月16日小白芽长长了,姥姥帮我把蚕豆移到花盆里。
3月21日蚕豆芽出土了。
3月28日长出两片小绿叶。
4月5日两片绿叶中间长了小叶子。
4月16日蚕豆又长了许多新叶子。
4月17日蚕豆长花蕾了,是白色的。
4月20日蚕豆开花,花是白色的,花蕊上有黑点。
4月29日蚕豆结荚,豆荚是绿色的。
这篇观察笔记准确而具体地记录了蚕豆生长的全过程。记录的内容真实而又具体。
这位一年级小朋友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呢?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她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天天观察,随时记录,因此不会漏掉每项具体内容;其次是她掌握了写观察笔记的基本方法,抓住了蚕豆生长变化的特点。比如,观察笔记中记载,三月十一日把蚕豆放在水中浸泡,第二天蚕豆就涨大了,这说明她抓住了蚕豆形体大小的特点;四月二十日记录了蚕豆开花,花是白的,花蕊上有黑点,这说明她抓住了蚕豆花色彩上的特点。这位小朋友抓住了这些特点,写得就真实而又具体了。
综合观察法又叫全面观察法。它要求作者运用多种观察方法对描写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时间方面要求作者自始至终进行观察;二是从观察对象方面要求作者把握全局。尤其是对事件的观察更要求如此,因为事件常常不只是单线索发展,有的是双线索甚至多线索发展的,参与者也常常不止一两个人,所以,观察者也应注意不要因为事件的某一环节特别有趣,而忽略了其他环节,也不要因为事件某一个参与者格外活跃,而忽略了其他参与者。只有如此,方能保证观察的质量,才能在了解了事件的全过程之后,较为准确地“找到他的底”,即认识到这一事件的性质和意义。
2.范例评析
有这样一个人
有这样一个人。她,小芳她妈。肥胖的身躯,一头卷发披在肩上,胖胖的圆脸上嵌着一双精明的小眼睛。厚厚的嘴唇不停地翻动着,好像有说不完的新闻似的。
此刻,她正跷着二郎腿坐在游泳池门口。身旁围着一群姑娘,她的嘴唇又开始翻动起来了:“你们瞧我这条毛料裤子颜色多好,你们猜多少钱?”“二十元左右吧?”“用不着——”她拖长了声音,眉飞色舞地说开了,“这条裤子是我婆婆孝敬我的,老太婆钱可真多,她一个人住在乡下要这么多钱干啥?还是我高明,叫小芳爸爸把她请到我家来,一来嘛,她好好享享清福,二来嘛,她好帮我做做家务,买菜,烧菜,洗衣服,她一人都包下了,啧啧,样样能干;我嘛,一个暑假在这儿看看大门,结结绒线,每天还有一元五角的加班费,多实惠。再说,小芳一个月的游泳费也能省下了······”她正说在兴头上,忽然瞥见一个小男孩颠颠巍巍地向里走,“小赤佬”他大叫一声,一个箭步跨到小男孩面前,小男孩顿时变了脸色,两只大眼睛呆呆地望着她。她又把声音提高了八度,两只小眼睛似乎变大了,额上的青筋在跳动:“你溜进来游泳吗?想在老娘眼底下溜掉,办不到!罚五角钱。”“不,我是来找我爸爸的。”小男孩用哀求的目光望着她,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不是溜进来游泳的,你放我进去吧!”她正想发怒,突然,一个小姑娘尖声叫道:“咦,这不是张书记的儿子小明吗?”话音刚落,小芳她妈圆瞪的双眼立刻变成了月牙形,眯成了一条线,赶忙轻轻拍着小男孩的肩膀,说:“你就是张书记的儿子小明啊,你怎么不早跟阿姨说呢?张书记在里面,我马上带你去找他。下次如果要游泳,就跟阿姨说一声,我让你进去游。你爸爸就是张书记?张书记可真好,你也一定是个好孩子······”她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小孩向游泳池走去。
朋友,这样的人你见过吗?
评析 这篇短文,运用了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集中描绘了一个私心重,讲“实惠”的女人。肥胖的身躯,厚厚的嘴唇,跷着二郎腿,眉飞色舞地饶舌,这些肖像和神态的描写,活画出一个品格底下的小市民的形象。在看她阻挠男孩进入游泳池的情景:她大叫一声,一个箭步跨到男孩面前;“声音提高八度”,“小眼变大”,“额上青筋在跳动”……而当她得知男孩是书记的儿子之后,态度立刻大变——圆瞪的双眼变成了月牙形,“老娘”变成了“阿姨”,“小赤佬”变成了“好孩子”。文章恰当地运用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力地突出了人物老于世故、看人下菜碟的性格特点。
3.技法指导
从观察方法看,综合观察法要求同学们运用多种观察法,如点题观察法、进程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等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观察。
从观察时间看,综合观察法要求同学们对描写对象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观察。养成观察习惯,并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如一名小朋友观察“蚕豆”从发芽到结实的过程所写的小观察笔记就很成功。同学们可以参考学习。
蚕豆
春天到了,老师布置了观察植物生长的作业。我种了几粒蚕豆,每天都细心观察。
妈妈鼓励我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天天观察、记录,明白了蚕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3月11日把蚕豆放在水中浸泡。
3月12日蚕豆在水中涨大了。
3月14日蚕豆种皮裂了一个小口。
3月15日蚕豆长出了一个小白芽。
3月16日小白芽长长了,姥姥帮我把蚕豆移到花盆里。
3月21日蚕豆芽出土了。
3月28日长出两片小绿叶。
4月5日两片绿叶中间长了小叶子。
4月16日蚕豆又长了许多新叶子。
4月17日蚕豆长花蕾了,是白色的。
4月20日蚕豆开花,花是白色的,花蕊上有黑点。
4月29日蚕豆结荚,豆荚是绿色的。
这篇观察笔记准确而具体地记录了蚕豆生长的全过程。记录的内容真实而又具体。
这位一年级小朋友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呢?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她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天天观察,随时记录,因此不会漏掉每项具体内容;其次是她掌握了写观察笔记的基本方法,抓住了蚕豆生长变化的特点。比如,观察笔记中记载,三月十一日把蚕豆放在水中浸泡,第二天蚕豆就涨大了,这说明她抓住了蚕豆形体大小的特点;四月二十日记录了蚕豆开花,花是白的,花蕊上有黑点,这说明她抓住了蚕豆花色彩上的特点。这位小朋友抓住了这些特点,写得就真实而又具体了。
更多推荐
小学作文写法——综合观察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