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著名的南宋抗金将领,中华民族一代英杰。
字鹏举,生于公元1103年,卒于公元1142年,今天河南汤阴县人。
岳飞自幼就勤奋好学,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及吴起兵法之类的书籍。同时,在长期的艰苦劳动中,岳飞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意志坚强,身体结实,并练就一身好武艺,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动三百斤的强弓。岳飞19岁时便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北宋国土沦陷,具有高度民族节气的岳飞立志精忠报国,收复失地,于是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为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兵,受到了宗泽的欣赏识。建元三年即公元1129年,金将兀术率军再次南侵,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他支纪律严明,作战晓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岳家军”英勇善战,所到之处势如破竹,重创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朱仙镇大捷后,金兀术不得不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绍兴四年,岳飞挥师北上,收复裹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即公元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但是,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绍兴九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次年,金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鄢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仅四五十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不敢出战。而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未酬,只好挥泪班师。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
绍兴十一年即公元1142年12月29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于昭雪,被追封为鄂王。
朱仙镇人民为了凭吊岳飞,在朱仙镇建有岳飞庙,岳飞庙中门上方所悬匾额上书“精忠岳庙”。山门前为五奸跪忠铁像。前院为岳飞庙正殿,后院为寝殿。
庙宇庞大,建筑宏伟,气势磅礴,十分壮观。大殿上方悬一匾额,上书四个大字“还我河山”,这是岳飞手迹。大殿内岳飞戎装塑像高4.3米,头戴战盔,身穿金甲,腰系玉带,足登虎头战靴,斜披紫袍,左手捧书,右手扶膝,二目有神,直视远方,器宇轩昂,栩栩如生。东西两厢四员小将塑像,分别是银锤岳云,金锤狄雷,铜锤严成方,铁锤何元庆。岳家军中的这四员小将,在朱仙镇对金兵的决战中,各挥一双大锤,冲向十万金兵的敌阵。大锤乱舞,如砸瓜切菜,金军大乱,抱头鼠窜,顿时溃退。
五将祠位于岳飞庙后院,这里祭祀着岳家军里功劳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五员战将,分别是::王贵、张宪、牛皋、徐庆和杨再兴,所以也称之为“五将祠”。
岳飞一生出入疆场,在其戎马生涯中,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略掳”著称。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敬仰,并且世代流传。
(下)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受敬仰的民族英雄,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国内建有十余处岳庙,其中以汤阴岳飞庙和杭州西湖边的岳飞墓规模最大。在岳飞家乡河南汤阴县,有许多与岳飞有关的遗址,岳飞庙就在县城内。
岳飞庙,原名精忠庙,又名宋岳忠武王庙,位于汤阴县内西南门里,街以庙名岳庙街。该庙是豫北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岳飞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址为明景泰元年,即公元1450年重建。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殿宇近百间,历代碑刻400余方。庙内建筑有正殿、精忠坊,施全祠,碑林、肃瞻亭、观光亭、御碑亭,贤母祠等。
岳飞庙内,碑碣林立。东西小院中各有亭子一座,东为“肃瞻”,西曰“观光”。院中碑廊总长85米,现存各代碑碣300余通,是中原地区一个较大的书法和文学艺术宝库。
穿过仪门,由御碑亭北望,即为雄伟庄严的正殿。正殿是岳飞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10米。步入正殿,高大魁伟的岳飞塑像端坐明间正中,头戴兜鍪,满面红润,目光远眺,炯炯有神,紫袍金甲,体态凛然,右手扶膝,左手握剑,象在战前运筹帷幄,又似阵中指挥若定。古代军事家、战略家的雄韬大略,在当代艺术家的精心筹划下,展现得惟妙惟肖。坐像上方嵌挂一方帖金巨匾,阳镌“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两侧望柱上嵌有当代著名书法家张爱萍将军撰书的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亭长恨遗千秋”。坐像上方的两侧,分别嵌有“民族正气”、“武穆精忠”的匾额。正殿壁间张挂着当代名人歌颂岳飞的诗词书画。正殿东西厢房为岳飞生平事迹陈列馆。
后殿为寝殿,殿内陈列着岳飞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石刻,寝殿后还有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和孝娥祠等。精忠坊是岳飞庙的头间,是岳飞庙建筑群中最宏伟,艺术特点显著的单体建筑。两侧八字墙上刻有1.8米高的两个大字“忠”、“孝”。迈进门槛,便见石阶下跪着五俱铁铸像,即当年杀害岳飞的秦桧、王氏、万俟禹、张俊和王俊,跪像背后立一尊金铜像,怒目执剑,对秦桧等人显居高临下镇压之势。两侧楹联上写着“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施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
1958年6月,汤阴县建立了岳飞纪念馆,该馆以古建筑原状,27尊塑像及现存的明清时代近200块碑竭石刻,为主要陈列内容。碑碣中,除岳飞所书《与通判书》、《出师表》、《墨庄》等石刻外,多为创建,重修庙宇碑记和后人拜竭岳庙时所书镌的诗文歌赋。1982年,该馆先后将东西庑及寝殿辟为《岳飞史迹陈列》、《岳飞手书碑刻陈列》室,作为该馆的基本陈列。该馆藏书734册,拓片388张,照片1251张,有关资料20余份,国内外书画家的作品600余件。
岳飞墓通称岳分,位于杭州市西湖边栖霞岭下,包括墓和庙,北山面糊,巍峨壮观,始建于公元1221年,内有忠烈祠、启忠祠和岳飞墓三部分。
忠烈祠大殿内有岳飞戎装塑像,高悬“还我河山”巨匾,为岳飞手书,气势恢宏。
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妻儿,现辟为岳飞纪念馆,从六月份的生平事迹。
岳飞墓园在忠烈祠西侧,墓是圆形封土,石砌墓椁,青草封顶。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墓前建有墓阙,阙前照壁上刻有“尽忠报国”四字,为岳飞一生的座右铭。墓阙门槛上撰有石刻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是马,石虎,石羊。旁边是岳飞之子岳云墓,墓墙两边有陷害岳飞的四个奸臣,秦桧、王氏、张俊、万俟禹的铁铸跪像,他们是谋害岳飞的千古罪人。
墓园内有南北碑廊,陈列着岳飞手迹和后人凭吊岳飞的诗词碑刻127块,其中有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词和相传为岳飞所书的《前后出师表》等,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整个墓园古柏森森,气象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历史的悲剧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岳飞抗金救国的功绩是永存的,尤其是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千秋万代的留传下去。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著名的南宋抗金将领,中华民族一代英杰。
字鹏举,生于公元1103年,卒于公元1142年,今天河南汤阴县人。
岳飞自幼就勤奋好学,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及吴起兵法之类的书籍。同时,在长期的艰苦劳动中,岳飞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意志坚强,身体结实,并练就一身好武艺,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动三百斤的强弓。岳飞19岁时便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北宋国土沦陷,具有高度民族节气的岳飞立志精忠报国,收复失地,于是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为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兵,受到了宗泽的欣赏识。建元三年即公元1129年,金将兀术率军再次南侵,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他支纪律严明,作战晓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岳家军”英勇善战,所到之处势如破竹,重创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朱仙镇大捷后,金兀术不得不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绍兴四年,岳飞挥师北上,收复裹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即公元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但是,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绍兴九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次年,金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鄢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仅四五十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不敢出战。而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未酬,只好挥泪班师。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
绍兴十一年即公元1142年12月29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于昭雪,被追封为鄂王。
朱仙镇人民为了凭吊岳飞,在朱仙镇建有岳飞庙,岳飞庙中门上方所悬匾额上书“精忠岳庙”。山门前为五奸跪忠铁像。前院为岳飞庙正殿,后院为寝殿。
庙宇庞大,建筑宏伟,气势磅礴,十分壮观。大殿上方悬一匾额,上书四个大字“还我河山”,这是岳飞手迹。大殿内岳飞戎装塑像高4.3米,头戴战盔,身穿金甲,腰系玉带,足登虎头战靴,斜披紫袍,左手捧书,右手扶膝,二目有神,直视远方,器宇轩昂,栩栩如生。东西两厢四员小将塑像,分别是银锤岳云,金锤狄雷,铜锤严成方,铁锤何元庆。岳家军中的这四员小将,在朱仙镇对金兵的决战中,各挥一双大锤,冲向十万金兵的敌阵。大锤乱舞,如砸瓜切菜,金军大乱,抱头鼠窜,顿时溃退。
五将祠位于岳飞庙后院,这里祭祀着岳家军里功劳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五员战将,分别是::王贵、张宪、牛皋、徐庆和杨再兴,所以也称之为“五将祠”。
岳飞一生出入疆场,在其戎马生涯中,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略掳”著称。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敬仰,并且世代流传。
(下)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受敬仰的民族英雄,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国内建有十余处岳庙,其中以汤阴岳飞庙和杭州西湖边的岳飞墓规模最大。在岳飞家乡河南汤阴县,有许多与岳飞有关的遗址,岳飞庙就在县城内。
岳飞庙,原名精忠庙,又名宋岳忠武王庙,位于汤阴县内西南门里,街以庙名岳庙街。该庙是豫北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岳飞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址为明景泰元年,即公元1450年重建。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殿宇近百间,历代碑刻400余方。庙内建筑有正殿、精忠坊,施全祠,碑林、肃瞻亭、观光亭、御碑亭,贤母祠等。
岳飞庙内,碑碣林立。东西小院中各有亭子一座,东为“肃瞻”,西曰“观光”。院中碑廊总长85米,现存各代碑碣300余通,是中原地区一个较大的书法和文学艺术宝库。
穿过仪门,由御碑亭北望,即为雄伟庄严的正殿。正殿是岳飞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10米。步入正殿,高大魁伟的岳飞塑像端坐明间正中,头戴兜鍪,满面红润,目光远眺,炯炯有神,紫袍金甲,体态凛然,右手扶膝,左手握剑,象在战前运筹帷幄,又似阵中指挥若定。古代军事家、战略家的雄韬大略,在当代艺术家的精心筹划下,展现得惟妙惟肖。坐像上方嵌挂一方帖金巨匾,阳镌“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两侧望柱上嵌有当代著名书法家张爱萍将军撰书的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亭长恨遗千秋”。坐像上方的两侧,分别嵌有“民族正气”、“武穆精忠”的匾额。正殿壁间张挂着当代名人歌颂岳飞的诗词书画。正殿东西厢房为岳飞生平事迹陈列馆。
后殿为寝殿,殿内陈列着岳飞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石刻,寝殿后还有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和孝娥祠等。精忠坊是岳飞庙的头间,是岳飞庙建筑群中最宏伟,艺术特点显著的单体建筑。两侧八字墙上刻有1.8米高的两个大字“忠”、“孝”。迈进门槛,便见石阶下跪着五俱铁铸像,即当年杀害岳飞的秦桧、王氏、万俟禹、张俊和王俊,跪像背后立一尊金铜像,怒目执剑,对秦桧等人显居高临下镇压之势。两侧楹联上写着“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施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
1958年6月,汤阴县建立了岳飞纪念馆,该馆以古建筑原状,27尊塑像及现存的明清时代近200块碑竭石刻,为主要陈列内容。碑碣中,除岳飞所书《与通判书》、《出师表》、《墨庄》等石刻外,多为创建,重修庙宇碑记和后人拜竭岳庙时所书镌的诗文歌赋。1982年,该馆先后将东西庑及寝殿辟为《岳飞史迹陈列》、《岳飞手书碑刻陈列》室,作为该馆的基本陈列。该馆藏书734册,拓片388张,照片1251张,有关资料20余份,国内外书画家的作品600余件。
岳飞墓通称岳分,位于杭州市西湖边栖霞岭下,包括墓和庙,北山面糊,巍峨壮观,始建于公元1221年,内有忠烈祠、启忠祠和岳飞墓三部分。
忠烈祠大殿内有岳飞戎装塑像,高悬“还我河山”巨匾,为岳飞手书,气势恢宏。
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妻儿,现辟为岳飞纪念馆,从六月份的生平事迹。
岳飞墓园在忠烈祠西侧,墓是圆形封土,石砌墓椁,青草封顶。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墓前建有墓阙,阙前照壁上刻有“尽忠报国”四字,为岳飞一生的座右铭。墓阙门槛上撰有石刻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是马,石虎,石羊。旁边是岳飞之子岳云墓,墓墙两边有陷害岳飞的四个奸臣,秦桧、王氏、张俊、万俟禹的铁铸跪像,他们是谋害岳飞的千古罪人。
墓园内有南北碑廊,陈列着岳飞手迹和后人凭吊岳飞的诗词碑刻127块,其中有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词和相传为岳飞所书的《前后出师表》等,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整个墓园古柏森森,气象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历史的悲剧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岳飞抗金救国的功绩是永存的,尤其是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千秋万代的留传下去。
更多推荐
民族英雄—岳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