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不同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存在着区别于别的事物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正是我们写文章时安排结构的重要依据。我们不能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安排文章结构。例如记事的文章,不管事大事小,事多事少,都不能在没有任何交代的情况下把事情是怎样发展的放在前面,然后再去写是怎样发生的,是怎样结尾的,最后才写是怎样达到高潮的。如果这样,那就乱套了。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篇文章,它的结构就是和事情本身的规律性相适应的。全篇文章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记叙了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事迹。文章的开头写出了事情的起因:
  ••••••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突然,从一座桥上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狡猾的敌人•••••构成了一座暗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坡下面,抬不起头。
  接下去就写了事情的开端: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后面还有几名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再接下去,是写事情的发展: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一会儿••••••,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再下面,事情继续发展,进入了高潮阶段:暗堡下面没有放炸药包的地方,冲锋号又在此时响起,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作者这时侯是这样写的: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高潮过后,就是事情的结局:
  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写人、写景、状物文章的结构,也都要和客观事物本身的条理性和规律性相适应。

更多推荐

小学作文写法——结构与事物发展规律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