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初冬,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聂荣臻司令和杨成武师长的率领下,为了粉碎日寇的冬季大扫荡,在涞源县白石山中的雁宿崖、黄土岭一带展开了一场激战。当时,八路军的医疗条件十分艰苦,仅有的一些药品是在战斗中,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伤病员们经常在没有麻醉药剂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奎宁、止血剂都是最难得的珍贵药品。有时一支小小的针剂就决定着一个战士的生命。
  这年11月初,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征得聂司令批准,亲自带领一支医疗队,来到涞源县距摩天岭前线很近的孙家庄,为及时抢救从战场撤下来的伤病员,他选中依山傍水,正面无门的全神庙做为手术室。白求恩又来到军分区司令部,向杨成武师长领来了500副夹板、14副绷带和担架、拐杖、便紧张地工作起来。
  孙家庄群众看见这个高高的大个子,身着黄色粗布军服,脚穿登山鞋装束的外国人,无不好生奇怪。他用双手比划着,指挥村干部借担架杆,借苇席,抬门板,盘大锅灶,很快在庙台上搭起了大席棚,席棚里用门板和两副驮架子,撑好手术台,让人们烧起开水来。
  这个大个子外国人就是白求恩大夫。这时,白求恩大夫发现庙台北面荒地里,有位中年妇女抱着三四岁的小男孩放声大哭:“娘的心尖尖啊,娘的揪心肉儿啊!”女人身边是个中年汉子,也一边用袄袖抹着眼泪,一边有气无力地挖土坑儿,白求恩大夫一看像是明白了什么,他急忙跳下庙台跑过去。乡亲们也围拢上来,才知道是庄头上魏顺家的男娃娃发高烧,烧得没气儿了,魏顺两口子正哭啼着刨坑儿准备埋人哩。
  白求恩大夫眼疾手快,一下子把孩子的小棉袄揪开,用手一摸娃娃胸口窝,便抱起那孩子就往庙里跑,魏顺两口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随后紧追。白求恩大夫把孩子抱到庙里,放到供桌做的手术台上,给孩子打了一针,不一会儿,这孩子缓过劲儿,“哇”地一声哭出声来。白求恩大夫又给了他俩口子几片药,又教给他们如何服用让他们回去给孩子喂了,然后把手一挥,让他们快回家去。
  魏顺两口子看见死过去的娃娃又活过来,感动得涕泪交加,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边区票儿(纸币),往白求恩大夫手里塞。白求恩抓起来塞给他,魏顺以为“洋大夫”准是嫌钱少,就又拿出两张给白大夫。白求恩大夫生气得把他们俩口子推出了庙门。
  事后,魏顺感恩难忘,曾杀了两只老母鸡,整好鸡汤给白求恩大夫送去。白求恩大夫接过鸡汤点头称谢,却一口未喝,全一勺一勺地喂给了伤员们。
  
  讲述者:依民、夏雨
  记录者:孙晓福
  采访时间:1995年
  流传地区:银坊镇

更多推荐

传说故事——白求恩救山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