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静谧清华园,
更系“联大”师生情。
万里寻师抬望眼,
报国何须曾相逢?
杨振宁,美藉华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因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物理学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他和米耳斯发表的《杨振宁-米耳斯规范场论》被物理学家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结构之一。另外,杨振宁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都有很深的造诣。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他美好的童年在北京清华园度过(他父亲当时在清华任教授)。杨振宁从小就领略了清华园自然、静谧的校园美。“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当时正念高二的他不得不中断学业,随父母辗转到昆明,正赶上“西南联大”招生,杨振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联大”是一块沃土,汇聚了国内一大批优秀学者,华罗庚、周培源、王竹溪、朱自清、闻一多、钱钟书等都在“联大”任教。这对聪明好学的杨振宁来说,真是如鱼得水。日后成名,杨振宁说,西南联大6年的学习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日子,他的见识、眼界和基本态度和联大生活不可分割。
1944年,杨振宁在联大获得硕士学位,并通过了公费留美考试。他到美国寻找他最佩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狄拉克、费米),当时,爱因斯坦已退休,狄拉克不在美国,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费米的指导下做物理实验。有志者,事竟成。经一番周折,他终于见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大师。费米也十分欣赏这个万里寻师的中国青年。后来,杨振宁又见到了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教授,他接受了泰勒教授的建议,放弃实验论文,改转理论研究。从此,杨振宁成为一个出色的理论物理学家。
杨振宁身在他乡,心怀祖国。中美建交后,他为祖国物理学发展提出许多深邃的见解。他的爱国之心也体现在一些小事上。一次,杨振宁在香港外出办事,搭一辆计程车,司机是一名中年妇女。在交谈中,她得知乘客是美国来的教授,就请杨振宁给她出一个主意。原来,她的儿子在复旦大学读书,但很想出国留学,已通过一个机构联系了一个美国大学,但费用很高,她不知怎样才好,问杨振宁:“先生,您认为该怎样办?”杨振宁问明情况后,说,我认为复旦大学要比你儿子要去的那所大学好。随即,对这位母亲说:“我给你儿子写个条子吧!”写好后,那位母亲接过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坐她车的乘客是名闻遐迩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心中十分感激。杨振宁以海外赤子的真诚,教育祖国的年轻人,不要图虚名,要学习真本领。
更系“联大”师生情。
万里寻师抬望眼,
报国何须曾相逢?
杨振宁,美藉华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因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物理学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他和米耳斯发表的《杨振宁-米耳斯规范场论》被物理学家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结构之一。另外,杨振宁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都有很深的造诣。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他美好的童年在北京清华园度过(他父亲当时在清华任教授)。杨振宁从小就领略了清华园自然、静谧的校园美。“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当时正念高二的他不得不中断学业,随父母辗转到昆明,正赶上“西南联大”招生,杨振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联大”是一块沃土,汇聚了国内一大批优秀学者,华罗庚、周培源、王竹溪、朱自清、闻一多、钱钟书等都在“联大”任教。这对聪明好学的杨振宁来说,真是如鱼得水。日后成名,杨振宁说,西南联大6年的学习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日子,他的见识、眼界和基本态度和联大生活不可分割。
1944年,杨振宁在联大获得硕士学位,并通过了公费留美考试。他到美国寻找他最佩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狄拉克、费米),当时,爱因斯坦已退休,狄拉克不在美国,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费米的指导下做物理实验。有志者,事竟成。经一番周折,他终于见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大师。费米也十分欣赏这个万里寻师的中国青年。后来,杨振宁又见到了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教授,他接受了泰勒教授的建议,放弃实验论文,改转理论研究。从此,杨振宁成为一个出色的理论物理学家。
杨振宁身在他乡,心怀祖国。中美建交后,他为祖国物理学发展提出许多深邃的见解。他的爱国之心也体现在一些小事上。一次,杨振宁在香港外出办事,搭一辆计程车,司机是一名中年妇女。在交谈中,她得知乘客是美国来的教授,就请杨振宁给她出一个主意。原来,她的儿子在复旦大学读书,但很想出国留学,已通过一个机构联系了一个美国大学,但费用很高,她不知怎样才好,问杨振宁:“先生,您认为该怎样办?”杨振宁问明情况后,说,我认为复旦大学要比你儿子要去的那所大学好。随即,对这位母亲说:“我给你儿子写个条子吧!”写好后,那位母亲接过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坐她车的乘客是名闻遐迩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心中十分感激。杨振宁以海外赤子的真诚,教育祖国的年轻人,不要图虚名,要学习真本领。
更多推荐
古今中外名人少年情怀——杨振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