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汉·贾谊《新书·审微》好人好事不能因其微小而认为于人无益,坏人坏事不能因其微小而认为于人无害。
  
  以法律范围论之,则过恶有大小之可言;以道德范围论之,则过恶无大小之可言也。
  清·梁启超《德育鉴·省克》从法律范畴上讲,罪恶有大小之分;从道德范畴上讲,罪恶无大小之别。
  
  志善者忘恶,谨小者致大。
  汉·桓宽《盐铁论·褒贤》立志做好事的人不做坏事,谨慎小心的人会成大事。
  
  一言之善,重于千金。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一句话说得好,比千金还贵重。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有德行的人应批评过错,表扬美行,憎恨邪恶,喜爱善良。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
  南朝·梁·萧纲《唱导文》染心:在心中浸染。万劫不朽:经受万次灾难,也不会磨灭。劫:灾难。朽:磨灭,腐烂。旷:空阔。谓多行善事,美名传扬。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挟才:怀有才干。有德之人以自己的才智做好事,无德之人以自己的才能去干坏事。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
  宋·杨万里《庸言》足:足够,过分。谓人们做好事,做了一百件也不要满足;要是做坏事,就是一件也不应做。
  
  作善日休,为善最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做好事每日吉庆,做好事最快乐。
  
  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常行善事不嫌多,而干坏事哪怕是一次也是过头了。
  
  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好人好事》住世:活在世界上。居官:作官。做人要做好人,作官要做好事。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明·方孝儒《柱铭》交良友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好品德,存心善良能使家庭和睦安宁,做好事会使子孙兴旺。
  
  惩恶而劝善。
  《左传·成公四十年》惩戒坏人坏事,劝导人们从善。
  
  见人有善,如己有善;见人有过,如己有过。
  战国·鲁·尸佼《尸子·治天下》从别人的善行和过错中借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左传·成公八年》从:效法。学好有如攀登高山那样难,学坏就象山倒塌那样易。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左传·隐公六年》 失:丢掉。 长:增加,滋长。 善事不可丢掉不作,恶事不可使之滋长。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系辞下》 好事做得多了,才会成就名声;坏事做得多了,就会自身灭亡。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 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  善善:称扬善事。 恶恶:憎恶坏事。 扬善能使后代受益,故其影响长远;嫉恶只能正自身,故其影响有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宋·张商英《素书》 不断地为善就是积福,不断地作恶就是积祸。
  
  圣人为善若恐不及,备祸若恐不免。
  《淮南子·缪称训》 不及:赶不上。 备祸:防祸。 不免:不能避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勿:不要。 恶小:即小恶,细小的坏事。 善小:即小善,细微的好事。 坏事虽小不可为,好事虽小应去做。

更多推荐

国学经典名句解释(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