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充气白炽灯,
  “呼风唤雨”梦成真。
  妙手偶得霏霏雪。
  “囫囵吞枣”益终生。
  
  兰米尔(1881-1957年),美国化学家。使兰米尔闻名于世并获得诺贝尔奖的,是他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他通过对液体表面的蔓延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把它延伸到固体和气体分子方面,创立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表面化学。他发明了充气白炽灯,他实现了人工降雨,把人类几千年来用美丽梦幻编织的神话和传说变为现实。
  在一次实验中,兰米尔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含有水蒸气的云朵温度已经降到零度以下,却没有一粒冰晶。兰米尔决定研究这一现象。以前人们认为,雨点是以尘埃微粒为中心而形成的。要下雨,空气中除了有大量的水蒸气外,必须有尘埃的微粒。在他的实验室里有一台特制的电冰箱,里面充满着水蒸气。兰米尔一边降低冰箱里的温度,一边把沙粒、面粉、铁粉等撒入其中,希望能产生人工冰晶,但是,多次实验都没有成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兰米尔像平时一样,来做他的实验。电冰箱出现了故障,温度一直降不下来,兰米尔很是着急。他忽然想到干冰有很好的制冷性能,于是,他打开冰箱的盖子,随手就把一杯干冰扔了进去。没想到奇迹出现了,他透过冰箱的观察口看见无数的白色晶体在盘旋翻滚——人工云变成了霏霏细雪。兰米尔一下子明白了,降雨并非需要尘埃微粒,只要把温度降到零下40度以下,水蒸气就会变成雨雪。1946年11月的一天,兰米尔让助手带上干冰,登上飞机,飞入一片云层,他在地面观察。助手把干冰全部洒在云层里,半个小时以后,蒙蒙细雨便淅淅沥沥飘落下来。兰米尔在偶然一瞬间,把人类几个世纪的梦想变成现实。
  像所有伟大的科学家一样,兰米尔幼年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兰米尔喜欢动手制造一些小东西,尤其喜欢做实验。他还喜欢读书,他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就是“囫囵吞枣”,不管什么书,也不管是否能读懂,拿起来就一页页地翻读。这种读书方法对兰米尔后来的研究工作起到很大作用。他如果查询某种资料,脑子里就会闪现这种资料的出处。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资料文献,这确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兰米尔的成功,经常和“偶然的发现”相关,他靠着广博的阅历和敏锐的感觉,捕捉每一个微小的信息,把“偶然”变成“必然”。

更多推荐

古今中外名人少年情怀——兰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