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举出一件事就可以触类旁通,类突出许多同类事理出来。
  举:
  见63“举世闻名”
  1、提出:~例.列~
  一:
  1、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同一,相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你们~路走/这不是~码事.~样。颜色不~。
  3、另一,另外的:番茄~名西红柿.
  4、全;懑:~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纯;专一:~心~意.
  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算~算。试~试。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让我闻一闻.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声.看~眼.让我们商量~下.
  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跳跳了过去
  8、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书>助词,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乃;竞):~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7’.
  11、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12、或者:~胜~负。
  13、初次:~见如故。
  反:
  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跟‘正’相对):适得其~|绒衣穿~了。
  2、(对立面)转换;翻过来:一如~掌/~败为胜/物极必~
  3、回;还:~光/~攻/~问
  4、反抗;反对:~霸/~封建/~法西斯
  5、背叛:~叛/官逼民~
  6、指反革命、反动派:镇~/有~必肃
  7、类推:举一反~
  8、反而;相反地:他遇到困难,不但没有气馁,~而更坚强起来
  9、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
  三
  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

更多推荐

中考语文成语解释——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