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①常记:常常记起。
  ②沉醉:深入,程度深,醉到一定的程度但又有酣乐。
  ③兴尽:尽,达到一定的程度,使自己的兴致得到极大的满足。兴:兴致。
  ④藕花:荷花。《薛昭蕴•浣溪沙》:“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⑤争渡:这里指抢着争着奋力划船渡过。有注“怎渡”者,不宜从。  ⑥鸥鹭:鸥,鸟类的一科,羽毛多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鱼、螺等。鹭,鸟类的一科,翼大尾短,嘴直而尖,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亦称“鹭鸶”)、“苍鹭”、“绿鹭”等。鸥鹭,泛指水鸟。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在这风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赶快划呀,赶快划呀。不小心,惊动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赏析】
  全词共六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一、二两句写溪亭喝酒。“常记溪亭日暮”,在野外溪边的亭子里喝酒,喝得时间太长了,喝得也稍多了,太阳西沉,天快了晚了,这种荒唐的事至今还记得。
  第二层,三、四两句写误入藕花丛中。酒是喝得是尽兴,天却晚了,不能不回家呀,“尽兴晚回舟”,来时诗人是划着小船来的,回去也要小船划回去呀。
  第三层,五、六两句写乘着酒兴奋力争渡。“争渡,争渡”,这里是指作者奋力划船的意思,而且巧妙地利用了《如梦令》
  词中第五句必须为叠句的规定,重复说“争渡,争渡”,表示奋力,再奋力。
  这首词在艺术上,完全用了一种白描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表现了李请照早期词引出新思,取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艺术特色。

更多推荐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