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活动,顾名思义,是记叙一次活动。一般地说,活动包括参观、访问、游览、扫墓、游戏、大扫除、比赛,等等。活动是有组织的,有多人参加的。注意,这一点也正是与“记事”的区别所在。
记事,主要记叙事情的过程,包括事情的起因、发生、发展和结果。那么,记活动主要记叙什么呢?和“记事”一样,是活动的过程吗?也就是说,是记叙活动的开始、经过和结束吗?
不!
记活动,主要记叙活动的场面!
既然活动是有组织的,有多人参加的,那么它必定有一个活动的情景,这情景就是“场面”。因此,“记活动”主要把场面写具体。而活动的开始和结束可以略写,甚至省略不写。
那么,怎样把场面写具体呢?
还是结合作文的具体例子来谈吧。
例文一猜谜比赛
========
大年初一晚上,爸爸提议让我和姐姐比赛猜谜,妈妈当裁判,优胜者获得两张贺年卡,我和姐姐高兴地同意了。
爸爸宣布比赛开始。第一题谜面是:“误把顽石当奇珍。打《红楼梦》人名一。”我立即蹙眉沉思,可姐姐却洋洋自得,还故意瞟了我一眼,随后慢吞吞地说:“是贾宝玉。”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但我却不服输,赌气道:“姐姐这几天一直在看《红楼梦》,当然是一猜就中了,我没看过,叫我怎么猜得出来呢?”妈妈宠我说:“别急别急,往下猜么!”我点了点头。
下一个谜面是:“二羊打架。打数学名词一。”“二--羊--打--架,噢,羊打架无非是角顶在一起斗。”我在手掌上划了个“×”,脱口而出:“对顶角。”爸爸满意地赞口说:“对了!”
随后,他用鼓励的目光看了一下姐姐,又说:“现在场上比分1:1,竞争激烈,可不能输给对方哟。”其实我的心何尝不这样想,为了比个高低,为了获得冠军,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决不能输呀。我偷偷地藏了本词典,妈妈看出了我的用意,争当裁判以便护着我。
第三题下来了,谜面是:“金鼓齐鸣。打四字成语一。”这下可完了,我俩都卡壳了。姐姐咬着嘴唇冥思苦想,我的眉头也皱成了疙瘩。我思索着、徘徊着……猛然间想到了广播中正在播出的《三国演义》,听说曹操作战时,只要一擂鼓,将士们就冲杀而前之,可这金字又作何解释呢?这个金么……
“对了!”我急中生智,“报告裁判,我要喝水。”细心的母亲大概早已看出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瞥了我一眼,一本正经地说:“要去就去,浪费时间自己负责,比赛照常进行。”
一出房门,我便迅速查到了“金”,并确定了释义:“古时的锣是战场上后退的信号。”噢,难怪有“金鼓齐鸣”之说啊。这下,我豁然开朗了。很清楚,擂鼓就是前进,鸣金就是后退,“金鼓齐鸣”就是“进退两难”了。我真的喝了口茶,含在嘴里直冲赛场。我把这个答案告诉了主考爸爸。他高兴地说:“猜对了!”接着,递过来两张贺年卡。
啊!这两张贺年卡凝结着我的心血呀!
《猜谜比赛》写得很有特色,将参赛者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得生动而逼真。“我”为猜出最后一个谜,借口“喝水”,去查了字典,然后真的喝了口茶,含在嘴里直冲赛场。主人公的神态、举动写得何等具体细腻!这些都是可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例文二一场雪战
========
早晨,我推开大门,看到满地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外面成了一个银装世界。抬头远望,树枝梢让雪压得垂下了头,电线像一根根白绒线横悬空中,屋檐下几只找不到食的麻雀,饿得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见到这么厚的雪,我真高兴!要是能打一场“雪战”,有多好啊!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跨出家门,这时,邻里的小伙伴们也陆续地走了出来,观看屋前场地上的雪景。我打着手势招呼说:“嗨,我们打雪仗好不好?”
“好啊!”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弟弟在一旁,乐得直拍手,吵着也要参加。伙伴们都同意让他编在我的一队里。
飘零的几片残雪还在下,寒风吹来,光秃秃的树梢上的积雪一片片落下。我们不觉得冷,因为雪仗就要开始了。
双方迅速行动起来,各自找好能隐蔽的地方作掩体。杨明和我们弟兄俩躲在场上的水泥台后,忙着制造炮弹--雪球。我想打仗总得先摸清敌情啊,就对弟弟低声说:“你先去侦察一下,看看夏聪他们躲在什么地方?”弟弟笑眯眯地连连点头,弓着腰刚要出去时,我一把拉住了他,说:“要小心,别让他们发现。”弟弟走了,我和杨明赶紧把做好的雪球运往“前线”,作好了战斗前的准备。
这时,残雪还在无声无息地飘洒,北风呼呼,几根树枝突然断裂,发出“啪啪”的声响。“战场”上真安静呀!一场激战眼看就要来临。
不一会儿,弟弟胜利完成了侦察任务。我指定一个地方让他隐蔽好后,就发起进攻了。雪球在空中飞来飞去。由于双方隔着场地,又都隐蔽得十分好,就很难打中目标。我从弟弟侦察得来的“情报”中,知道了“敌方”的隐蔽点,就猫着腰,左窜右闪地摸到“敌方”左侧.等夏聪刚露出身影,就出其不意地直起身来向他投弹。当他发现我,想要躲避已经来不及了,雪球早已准确无误地打中了他。我正在得意,突然发觉一个雪球从右前方向我飞来,说时迟,那时快,我猛地卧倒在地,雪球擦过右肩,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蹦”地粉碎了。我爬起来,没顾得拍掉粘在身上的雪,那模样看上去活像个“圣诞老人”,引得大伙哄笑起来。
我趁大伙大笑的时候,赶紧抽身隐蔽。突然又飞来一颗雪球,正巧打在我刚做好的那只大雪球上,大雪球被砸得粉碎。我立刻抓起一个雪球对准刚露出半个头的卢小斌掷去,只见他把头一低,雪球从他头上擦帽而过。接着我又掷出第二颗雪球,只听到“啪”的一声响,原来是我掷出去的雪球与卢小斌投来的雪球在空中相撞坠毁了,我们不由得又大笑起来。笑声在空中回荡。这时,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照在白雪上,也照在我们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上。
这篇文章的场面是雪战。这场雪战写得很精彩。
既然是雪战,那一定是在雪天或者雪后进行,也就是说离不开雪。所以,小作者在写雪战的同时,较具体地写了雪景:“银装世界”,“树枝梢让雪压得垂下了头”,“屋檐下几只找不到食的麻雀,饿得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飘零的几片残雪还在下”,“要是能打一场‘雪战’,有多好啊”。由于写了雪景,也就是写了雪战的环境,可以使这场雪战的场面更具体。
既然是雪战,那就该有战斗的气氛。于是小作者就写了战前的紧张气氛:“我想打仗总得先摸清敌情啊,就对弟弟低声说:‘你先去侦察一下,看看夏聪他们躲在什么地方?'弟弟笑眯眯地连连点头,弓着腰刚要出去时,我一把拉住了他,说:‘要小心,别让他们发现。’这时,残雪还在无声无息地飘洒。北风呼呼,几根树枝突然断裂,发出‘啪啪’的声响。‘战场’上真安静呀!一场激战眼看就要来临。”“我正在得意,突然发觉一个雪球从右前方向我飞来,说时迟,那时快,我猛地卧倒在地,雪球擦过右肩,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嘣’地粉碎了。我爬起来,没顾得拍掉粘在身上的雪,那模样看上去活像个‘圣诞老人’,引得大伙哄笑起来。”由于写了雪战的气氛,更增添了这场雪战的紧张和激烈,也使雪战的场面更具体。
所以,适当地写一些活动的环境和气氛,可以使场面更具体。
例文三游白龙洞
========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游览了贵阳的地下公园--白龙洞。
地下公园门口的大石块上,雕着“白龙洞”三个大字,两旁是用玉石雕琢而成的两条飞龙,洁白晶莹,很有气派。讲解员说:这个洞是挖防空洞时发现的,周总理视察后建议进行整修,对外开放,现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进洞口,我立即感到一阵凉意。开始一段路是黑洞洞的,一个拐弯后,眼前一亮。啊,彩灯,好一派五彩缤纷的风光!原来,这里是一个又高又大的岩洞,像一座十分宽敞的大厅,可容纳几千人开会。我边看边想,猛一抬头,呀,哪来那么多张牙舞爪的龙,在头顶上滚动?看,这一条紫龙,瞪着两颗黑宝石般的眼睛,张大着嘴巴,两只龙爪紧紧抓住另一条龙的尾巴,像是要把它吞吃掉。瞧,这一条青龙,正在呼噜呼噜地睡大觉呢!哦,那不是两条白龙吗?它们却正在嬉戏玩闹,情趣盎然,格外逗人喜爱。我想,这也许就是“白龙洞”命名的由来吧。看着这些姿态不同、色彩各异的龙,我仿佛来到了神话中的龙宫。
我们跟随着讲解员向洞的深处走去,里面又是一番景象。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组成了一群群栩栩如生的塑像。有的像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有的像倒挂着的北京烤鸭,有的像巨大的玉盘。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老鹰捉小鸡”,一只从高空俯冲下来的老鹰,仿佛在半空中盘旋了一会儿以后,猛地向小鸡扑去,好惊险!
转了一个弯,又进一个洞。这里的光景更加绚丽多彩。在灯光的照耀下,我发现一棵又高又大的“榕树”,无数雪白的气根,夹着茂密的枝条一直垂到地下。更有趣的是那些石柱,用手轻轻一敲,就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那么清脆,那么悦耳。忽然,潺潺的流水声吸引了我,原来这声音来自一条地下河。河上架着一座“百步桥”。我特地去走了走,数了数,正好一百步,真是名副其实的百步桥啊!过桥后,就到了出口处。我回头望了望那些奇异的石钟乳,依依不舍地出了洞。
大自然多么奥妙啊!它用自己的神力,创造了无穷的奇景。这些奇景,只有在今天,才能焕发出青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是一篇游记,属于“记活动”的范畴。
本文写了三个场面--游览“龙宫”、“石钟乳”、“石柱和百步桥”。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篇游记的场面描写人物没有占主要地位,“我”只是作为文章的一条线索略徽写几笔而已,主要记叙的是自然景物。
游记主要是游览风景,观赏景物,所以这种作文的场面描写主要写景物,将景物写具体。在游览“龙宫”这一场面描写中,小作者十分具体地写了四条龙--紫龙、青龙和白龙:“看,这一条紫龙,瞪着两颗黑宝石般的眼睛,张大着嘴巴,两只龙爪紧紧抓住另一条龙的尾巴,像是要把它吞吃掉。瞧,这一条青龙,正在呼噜呼噜地睡大觉呢!哦,那不是两条白龙吗?它们却正在嬉戏玩闹,情趣盎然,格外逗人喜爱。”由于景物写得具体,这游览的场面也就丰富多彩了。
其次,在描写景物时,还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有了特点,文章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描写,不但内容具体了,文章也有了特色。
所以,要将场面写具体,有时(像参观、访问、游览)可以抓住某些特点,将参观、访问、游览的事物或景物写具体。
记事,主要记叙事情的过程,包括事情的起因、发生、发展和结果。那么,记活动主要记叙什么呢?和“记事”一样,是活动的过程吗?也就是说,是记叙活动的开始、经过和结束吗?
不!
记活动,主要记叙活动的场面!
既然活动是有组织的,有多人参加的,那么它必定有一个活动的情景,这情景就是“场面”。因此,“记活动”主要把场面写具体。而活动的开始和结束可以略写,甚至省略不写。
那么,怎样把场面写具体呢?
还是结合作文的具体例子来谈吧。
例文一猜谜比赛
========
大年初一晚上,爸爸提议让我和姐姐比赛猜谜,妈妈当裁判,优胜者获得两张贺年卡,我和姐姐高兴地同意了。
爸爸宣布比赛开始。第一题谜面是:“误把顽石当奇珍。打《红楼梦》人名一。”我立即蹙眉沉思,可姐姐却洋洋自得,还故意瞟了我一眼,随后慢吞吞地说:“是贾宝玉。”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但我却不服输,赌气道:“姐姐这几天一直在看《红楼梦》,当然是一猜就中了,我没看过,叫我怎么猜得出来呢?”妈妈宠我说:“别急别急,往下猜么!”我点了点头。
下一个谜面是:“二羊打架。打数学名词一。”“二--羊--打--架,噢,羊打架无非是角顶在一起斗。”我在手掌上划了个“×”,脱口而出:“对顶角。”爸爸满意地赞口说:“对了!”
随后,他用鼓励的目光看了一下姐姐,又说:“现在场上比分1:1,竞争激烈,可不能输给对方哟。”其实我的心何尝不这样想,为了比个高低,为了获得冠军,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决不能输呀。我偷偷地藏了本词典,妈妈看出了我的用意,争当裁判以便护着我。
第三题下来了,谜面是:“金鼓齐鸣。打四字成语一。”这下可完了,我俩都卡壳了。姐姐咬着嘴唇冥思苦想,我的眉头也皱成了疙瘩。我思索着、徘徊着……猛然间想到了广播中正在播出的《三国演义》,听说曹操作战时,只要一擂鼓,将士们就冲杀而前之,可这金字又作何解释呢?这个金么……
“对了!”我急中生智,“报告裁判,我要喝水。”细心的母亲大概早已看出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瞥了我一眼,一本正经地说:“要去就去,浪费时间自己负责,比赛照常进行。”
一出房门,我便迅速查到了“金”,并确定了释义:“古时的锣是战场上后退的信号。”噢,难怪有“金鼓齐鸣”之说啊。这下,我豁然开朗了。很清楚,擂鼓就是前进,鸣金就是后退,“金鼓齐鸣”就是“进退两难”了。我真的喝了口茶,含在嘴里直冲赛场。我把这个答案告诉了主考爸爸。他高兴地说:“猜对了!”接着,递过来两张贺年卡。
啊!这两张贺年卡凝结着我的心血呀!
《猜谜比赛》写得很有特色,将参赛者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得生动而逼真。“我”为猜出最后一个谜,借口“喝水”,去查了字典,然后真的喝了口茶,含在嘴里直冲赛场。主人公的神态、举动写得何等具体细腻!这些都是可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例文二一场雪战
========
早晨,我推开大门,看到满地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外面成了一个银装世界。抬头远望,树枝梢让雪压得垂下了头,电线像一根根白绒线横悬空中,屋檐下几只找不到食的麻雀,饿得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见到这么厚的雪,我真高兴!要是能打一场“雪战”,有多好啊!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跨出家门,这时,邻里的小伙伴们也陆续地走了出来,观看屋前场地上的雪景。我打着手势招呼说:“嗨,我们打雪仗好不好?”
“好啊!”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弟弟在一旁,乐得直拍手,吵着也要参加。伙伴们都同意让他编在我的一队里。
飘零的几片残雪还在下,寒风吹来,光秃秃的树梢上的积雪一片片落下。我们不觉得冷,因为雪仗就要开始了。
双方迅速行动起来,各自找好能隐蔽的地方作掩体。杨明和我们弟兄俩躲在场上的水泥台后,忙着制造炮弹--雪球。我想打仗总得先摸清敌情啊,就对弟弟低声说:“你先去侦察一下,看看夏聪他们躲在什么地方?”弟弟笑眯眯地连连点头,弓着腰刚要出去时,我一把拉住了他,说:“要小心,别让他们发现。”弟弟走了,我和杨明赶紧把做好的雪球运往“前线”,作好了战斗前的准备。
这时,残雪还在无声无息地飘洒,北风呼呼,几根树枝突然断裂,发出“啪啪”的声响。“战场”上真安静呀!一场激战眼看就要来临。
不一会儿,弟弟胜利完成了侦察任务。我指定一个地方让他隐蔽好后,就发起进攻了。雪球在空中飞来飞去。由于双方隔着场地,又都隐蔽得十分好,就很难打中目标。我从弟弟侦察得来的“情报”中,知道了“敌方”的隐蔽点,就猫着腰,左窜右闪地摸到“敌方”左侧.等夏聪刚露出身影,就出其不意地直起身来向他投弹。当他发现我,想要躲避已经来不及了,雪球早已准确无误地打中了他。我正在得意,突然发觉一个雪球从右前方向我飞来,说时迟,那时快,我猛地卧倒在地,雪球擦过右肩,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蹦”地粉碎了。我爬起来,没顾得拍掉粘在身上的雪,那模样看上去活像个“圣诞老人”,引得大伙哄笑起来。
我趁大伙大笑的时候,赶紧抽身隐蔽。突然又飞来一颗雪球,正巧打在我刚做好的那只大雪球上,大雪球被砸得粉碎。我立刻抓起一个雪球对准刚露出半个头的卢小斌掷去,只见他把头一低,雪球从他头上擦帽而过。接着我又掷出第二颗雪球,只听到“啪”的一声响,原来是我掷出去的雪球与卢小斌投来的雪球在空中相撞坠毁了,我们不由得又大笑起来。笑声在空中回荡。这时,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照在白雪上,也照在我们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上。
这篇文章的场面是雪战。这场雪战写得很精彩。
既然是雪战,那一定是在雪天或者雪后进行,也就是说离不开雪。所以,小作者在写雪战的同时,较具体地写了雪景:“银装世界”,“树枝梢让雪压得垂下了头”,“屋檐下几只找不到食的麻雀,饿得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飘零的几片残雪还在下”,“要是能打一场‘雪战’,有多好啊”。由于写了雪景,也就是写了雪战的环境,可以使这场雪战的场面更具体。
既然是雪战,那就该有战斗的气氛。于是小作者就写了战前的紧张气氛:“我想打仗总得先摸清敌情啊,就对弟弟低声说:‘你先去侦察一下,看看夏聪他们躲在什么地方?'弟弟笑眯眯地连连点头,弓着腰刚要出去时,我一把拉住了他,说:‘要小心,别让他们发现。’这时,残雪还在无声无息地飘洒。北风呼呼,几根树枝突然断裂,发出‘啪啪’的声响。‘战场’上真安静呀!一场激战眼看就要来临。”“我正在得意,突然发觉一个雪球从右前方向我飞来,说时迟,那时快,我猛地卧倒在地,雪球擦过右肩,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嘣’地粉碎了。我爬起来,没顾得拍掉粘在身上的雪,那模样看上去活像个‘圣诞老人’,引得大伙哄笑起来。”由于写了雪战的气氛,更增添了这场雪战的紧张和激烈,也使雪战的场面更具体。
所以,适当地写一些活动的环境和气氛,可以使场面更具体。
例文三游白龙洞
========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游览了贵阳的地下公园--白龙洞。
地下公园门口的大石块上,雕着“白龙洞”三个大字,两旁是用玉石雕琢而成的两条飞龙,洁白晶莹,很有气派。讲解员说:这个洞是挖防空洞时发现的,周总理视察后建议进行整修,对外开放,现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进洞口,我立即感到一阵凉意。开始一段路是黑洞洞的,一个拐弯后,眼前一亮。啊,彩灯,好一派五彩缤纷的风光!原来,这里是一个又高又大的岩洞,像一座十分宽敞的大厅,可容纳几千人开会。我边看边想,猛一抬头,呀,哪来那么多张牙舞爪的龙,在头顶上滚动?看,这一条紫龙,瞪着两颗黑宝石般的眼睛,张大着嘴巴,两只龙爪紧紧抓住另一条龙的尾巴,像是要把它吞吃掉。瞧,这一条青龙,正在呼噜呼噜地睡大觉呢!哦,那不是两条白龙吗?它们却正在嬉戏玩闹,情趣盎然,格外逗人喜爱。我想,这也许就是“白龙洞”命名的由来吧。看着这些姿态不同、色彩各异的龙,我仿佛来到了神话中的龙宫。
我们跟随着讲解员向洞的深处走去,里面又是一番景象。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组成了一群群栩栩如生的塑像。有的像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有的像倒挂着的北京烤鸭,有的像巨大的玉盘。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老鹰捉小鸡”,一只从高空俯冲下来的老鹰,仿佛在半空中盘旋了一会儿以后,猛地向小鸡扑去,好惊险!
转了一个弯,又进一个洞。这里的光景更加绚丽多彩。在灯光的照耀下,我发现一棵又高又大的“榕树”,无数雪白的气根,夹着茂密的枝条一直垂到地下。更有趣的是那些石柱,用手轻轻一敲,就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那么清脆,那么悦耳。忽然,潺潺的流水声吸引了我,原来这声音来自一条地下河。河上架着一座“百步桥”。我特地去走了走,数了数,正好一百步,真是名副其实的百步桥啊!过桥后,就到了出口处。我回头望了望那些奇异的石钟乳,依依不舍地出了洞。
大自然多么奥妙啊!它用自己的神力,创造了无穷的奇景。这些奇景,只有在今天,才能焕发出青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是一篇游记,属于“记活动”的范畴。
本文写了三个场面--游览“龙宫”、“石钟乳”、“石柱和百步桥”。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篇游记的场面描写人物没有占主要地位,“我”只是作为文章的一条线索略徽写几笔而已,主要记叙的是自然景物。
游记主要是游览风景,观赏景物,所以这种作文的场面描写主要写景物,将景物写具体。在游览“龙宫”这一场面描写中,小作者十分具体地写了四条龙--紫龙、青龙和白龙:“看,这一条紫龙,瞪着两颗黑宝石般的眼睛,张大着嘴巴,两只龙爪紧紧抓住另一条龙的尾巴,像是要把它吞吃掉。瞧,这一条青龙,正在呼噜呼噜地睡大觉呢!哦,那不是两条白龙吗?它们却正在嬉戏玩闹,情趣盎然,格外逗人喜爱。”由于景物写得具体,这游览的场面也就丰富多彩了。
其次,在描写景物时,还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有了特点,文章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描写,不但内容具体了,文章也有了特色。
所以,要将场面写具体,有时(像参观、访问、游览)可以抓住某些特点,将参观、访问、游览的事物或景物写具体。
更多推荐
小学生作文讲义稿——“记活动”主要把场面写具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