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设置
过街桥
沿着安外大街往北走,老远就能看见一座彩色的环形天桥,凌空飞架在宽阔的马路上,恰似一道彩虹飞落人间。
远看台阶是淡绿色的,踏上去才发现这台阶面上是淡红色。铁制的栏杆一色雪白,木制的扶手上是明快的棕黄色。当你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时,满眼是明丽而又典雅的色彩,一种柔和舒悦感油然而升。
梯子中段是不很宽的平台。到了拐弯处,若不再向上走,则可折向邻近的另一楼梯,倘若继续登上十余级台阶即可到达桥顶。
桥顶修得十分漂亮。淡红的桥面上嵌着绿色的图案,好像是盛开着红花,其中有规律地夹杂着如茵的草坪。在色彩鲜明的栏杆的陪衬下,让人觉得这里分明是一座建在空中的街心花园。
站在天桥上,视野豁然开朗。它离地面约有三层楼高,可以饱览安外大街美丽的街景。
往南看,街两旁有栉次鳞比的高楼,有掩映在绿荫之中的地坛那古老的建筑群,新建的地坛体育馆红白相间的建筑分外醒目。
往北看,一条绿化道一直伸向远处,再远望,亚运村那白色的建筑群依稀可见。
东面是兴化路,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西面是繁忙的工地,一座座新的住宅楼正拔地而起。
街心的指挥亭在桥下正中央,川流不息的车辆井然有序地从这里通过。
像这样的过街桥在北京还有许多许多座。古老的北京变得这样美丽,这样年轻,谁能不感到兴奋和自豪呢?
二、训练要点
1.学习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观察一处景物,按方位有顺序地把内容写具体,写清楚。
2.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适当展开联想,把内容写得准确、生动、形象。
3.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训练建议
据根提供的情境进行作文教学时,应注意知识的整体性、联系性。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有序性、发展性设计训练程序。抓住各年级段语文教材中阅读和写作知识的结合点,进行分步训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抓住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按难易程度分步予以解决以分散难点,减缓习作难度。
(一)此片中提供的情境可供中年级学生进行观察写作训练,训练可这样安排。
1.观察景物特点,并练习用总分段式写好一段话。
(1)读懂题目,明确要求。
(2)复习课文,明确学法。可让学生读第八册《海滨小城》中关于庭院一段,思考:
①这段话中写了庭院里哪些景物?
②作者用什么方法把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提示学生看录像提供的情境时,注意按这种方法观察思考。
(3)再观情境,讨论写法。可将录像片中桥顶的镜头定格,组织学生观察,并按下列问题讨论。
①画面上出现的这座过街桥的桥顶什么形状?
板书:环形
②请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观察桥顶部的构造。
板书:桥面、桥栏杆、桥扶手
③仔细看桥面上什么样子,什么颜色,想想,工人叔叔为什么把桥面设计成这样?
板书:空中花园
(4)以“桥顶修得十分漂亮”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2.按方位顺序观察并写一段话,介绍站在桥上看到的街景。
(1)读懂题目,明确要求。
(2)复习课文,明确写法。可让学生读第六册《登山观景》思考并填空: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作者登上山顶,往东看见________,往南看见___________,往西看见_______,往北看见_______。
看到这些景色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再现情境,借鉴写法。可将情境设置中从桥顶往东西南北方向看景的镜头放慢速度,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口述出看到的景物及特点。
填空练习。
①我站在____________往四面眺望。
往东看__________________
往西看_________________
往南看__________________
往北看__________________
往下看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这些,我感到____________
②词语搭配
(二)此片中提供的情境可供高年级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和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按方位有顺序地把内容写具体写清楚的训练。训练程序可以这样安排。
1.新旧知识联系,复习《海滨小城》,明确作者的观察点和文章记叙顺序的关系,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的关系。
2.教师出示本次写作要求。
3.学生经讨论明确认识:①本次练习属于描写景物处所的训练。②围绕中心是指围绕自己的感受有重点地对处所景物进行描写。③此次练习观察方法是没有固定的观察点,以自己行走足迹为线索,依次记下见闻。
4.教师指导学生第一遍看情境,确定中心。
提问:看到这座过街桥,你的主要感受是什么?你这种感受从哪儿得来的?
5.教师指导学生第二遍看情境,明确思路。
提问:情境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这座过街桥?
归纳:片中采用以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这座过街桥。这也是作者的观察顺序。还可按先写感受再具体介绍的顺序介绍。
板书:远—近;下—上;
东—西—南一北。
6.教师组织学生第三遍看创设的情境,边看边议边指导:片子中介绍了桥的哪些部位?这些部位有什么特点?请你具体地描绘出来。谈谈你看到这座桥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
总结:描写一处景物处所时,要注意做到:(1)按照顺序,层次分明。一种方法是确定观察点后,先介绍这个地方从整体上给人的总的印象,再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由中间到四周,或从左到右地依次描写。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移步见物法。这种观察方法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立足点和观察点,而是边走边看,一般也是先观察整体获得总印象后.然后按空间位置转移依次把所见到的景物记述下来。(2)描写时要抓住这处景物处所独有的特色,选择其中最主要的地方细致具体地写,不要面面俱到记流水帐。(3)要做到将自己对这处景物处所的感情倾注到字里行间,做到情景交融。
四、巩固训练
1.观察一座花坛,先交代花坛的位置和形状,然后按方位顺序介绍花坛的样子。
2.选择自己住家附近的一座建筑,(新居民楼、立交桥、街心花园、书亭、小店等等)回答问题,再写成一篇文。
①你喜欢这个地方吗?
②这个地方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③远看,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④近看,你看到了什么?请具体说说。
⑤将以上几个问题连贯起来说说,并写成一篇文,题目是《我喜爱的一个地方》。
3.写作范围题。
过街桥
沿着安外大街往北走,老远就能看见一座彩色的环形天桥,凌空飞架在宽阔的马路上,恰似一道彩虹飞落人间。
远看台阶是淡绿色的,踏上去才发现这台阶面上是淡红色。铁制的栏杆一色雪白,木制的扶手上是明快的棕黄色。当你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时,满眼是明丽而又典雅的色彩,一种柔和舒悦感油然而升。
梯子中段是不很宽的平台。到了拐弯处,若不再向上走,则可折向邻近的另一楼梯,倘若继续登上十余级台阶即可到达桥顶。
桥顶修得十分漂亮。淡红的桥面上嵌着绿色的图案,好像是盛开着红花,其中有规律地夹杂着如茵的草坪。在色彩鲜明的栏杆的陪衬下,让人觉得这里分明是一座建在空中的街心花园。
站在天桥上,视野豁然开朗。它离地面约有三层楼高,可以饱览安外大街美丽的街景。
往南看,街两旁有栉次鳞比的高楼,有掩映在绿荫之中的地坛那古老的建筑群,新建的地坛体育馆红白相间的建筑分外醒目。
往北看,一条绿化道一直伸向远处,再远望,亚运村那白色的建筑群依稀可见。
东面是兴化路,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西面是繁忙的工地,一座座新的住宅楼正拔地而起。
街心的指挥亭在桥下正中央,川流不息的车辆井然有序地从这里通过。
像这样的过街桥在北京还有许多许多座。古老的北京变得这样美丽,这样年轻,谁能不感到兴奋和自豪呢?
二、训练要点
1.学习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观察一处景物,按方位有顺序地把内容写具体,写清楚。
2.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适当展开联想,把内容写得准确、生动、形象。
3.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训练建议
据根提供的情境进行作文教学时,应注意知识的整体性、联系性。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有序性、发展性设计训练程序。抓住各年级段语文教材中阅读和写作知识的结合点,进行分步训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抓住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按难易程度分步予以解决以分散难点,减缓习作难度。
(一)此片中提供的情境可供中年级学生进行观察写作训练,训练可这样安排。
1.观察景物特点,并练习用总分段式写好一段话。
(1)读懂题目,明确要求。
(2)复习课文,明确学法。可让学生读第八册《海滨小城》中关于庭院一段,思考:
①这段话中写了庭院里哪些景物?
②作者用什么方法把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提示学生看录像提供的情境时,注意按这种方法观察思考。
(3)再观情境,讨论写法。可将录像片中桥顶的镜头定格,组织学生观察,并按下列问题讨论。
①画面上出现的这座过街桥的桥顶什么形状?
板书:环形
②请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观察桥顶部的构造。
板书:桥面、桥栏杆、桥扶手
③仔细看桥面上什么样子,什么颜色,想想,工人叔叔为什么把桥面设计成这样?
板书:空中花园
(4)以“桥顶修得十分漂亮”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2.按方位顺序观察并写一段话,介绍站在桥上看到的街景。
(1)读懂题目,明确要求。
(2)复习课文,明确写法。可让学生读第六册《登山观景》思考并填空: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作者登上山顶,往东看见________,往南看见___________,往西看见_______,往北看见_______。
看到这些景色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再现情境,借鉴写法。可将情境设置中从桥顶往东西南北方向看景的镜头放慢速度,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口述出看到的景物及特点。
填空练习。
①我站在____________往四面眺望。
往东看__________________
往西看_________________
往南看__________________
往北看__________________
往下看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这些,我感到____________
②词语搭配
( )的台阶 | ( )的高楼 |
( )的桥面 | ( )的建筑 |
( )的栏杆 | ( )的车辆 |
( )的扶手 | ( )的通过 |
(二)此片中提供的情境可供高年级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和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按方位有顺序地把内容写具体写清楚的训练。训练程序可以这样安排。
1.新旧知识联系,复习《海滨小城》,明确作者的观察点和文章记叙顺序的关系,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的关系。
2.教师出示本次写作要求。
3.学生经讨论明确认识:①本次练习属于描写景物处所的训练。②围绕中心是指围绕自己的感受有重点地对处所景物进行描写。③此次练习观察方法是没有固定的观察点,以自己行走足迹为线索,依次记下见闻。
4.教师指导学生第一遍看情境,确定中心。
提问:看到这座过街桥,你的主要感受是什么?你这种感受从哪儿得来的?
5.教师指导学生第二遍看情境,明确思路。
提问:情境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这座过街桥?
归纳:片中采用以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这座过街桥。这也是作者的观察顺序。还可按先写感受再具体介绍的顺序介绍。
板书:远—近;下—上;
东—西—南一北。
6.教师组织学生第三遍看创设的情境,边看边议边指导:片子中介绍了桥的哪些部位?这些部位有什么特点?请你具体地描绘出来。谈谈你看到这座桥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
总结:描写一处景物处所时,要注意做到:(1)按照顺序,层次分明。一种方法是确定观察点后,先介绍这个地方从整体上给人的总的印象,再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由中间到四周,或从左到右地依次描写。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移步见物法。这种观察方法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立足点和观察点,而是边走边看,一般也是先观察整体获得总印象后.然后按空间位置转移依次把所见到的景物记述下来。(2)描写时要抓住这处景物处所独有的特色,选择其中最主要的地方细致具体地写,不要面面俱到记流水帐。(3)要做到将自己对这处景物处所的感情倾注到字里行间,做到情景交融。
四、巩固训练
1.观察一座花坛,先交代花坛的位置和形状,然后按方位顺序介绍花坛的样子。
2.选择自己住家附近的一座建筑,(新居民楼、立交桥、街心花园、书亭、小店等等)回答问题,再写成一篇文。
①你喜欢这个地方吗?
②这个地方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③远看,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④近看,你看到了什么?请具体说说。
⑤将以上几个问题连贯起来说说,并写成一篇文,题目是《我喜爱的一个地方》。
3.写作范围题。
①我的住屋 | ④农贸市场的一角 |
②我的教室 | ⑤公园的一角 |
③我的校园 | ⑥传达室(房间陈设) |
更多推荐
小学情境作文基础训练——提高观察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