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设置
拔河比赛
拔河比赛已进入决赛的最后一场了。五(1)班和五(2)班的代表队各自站在拔河绳的两头,等待着一场紧张的决战。
两班运动员有的在摆架势,有的谈笑风生,斗志十分旺盛。
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来观战,有的在给运动员鼓劲,有的在争论哪队取胜……
裁判员体育老师吹了一声口哨,双方队员同时把绳子从地上拎起,紧紧握住,摆出一付严阵以待的架式。
这时周围的谈笑声立刻停止了。
运动员仍屏声息气地等待着第二声口哨,有的同学还小声地数着1、2、3……
当第二声口哨一响,运动员的身体全部向后倾倒,使劲向后拉啊,拉。
两班的班主任和同学都自觉地组成两支拉拉队,分别向自己的队员喊着:“加油,使劲!”“加油,加油!”
运动员随着这有节奏的喊声一起动作,一起用力。五(1)班代表队中有几个小胖子,脸涨得通红,有的瞪圆了眼睛,有的闭紧了眼死命地拉。五(2)班的队员也不甘示弱,有的同学身体斜得都快躺倒在地上了。
裁判老师口中含着哨子,手中有节奏地一下一下挥着红旗,眼睛盯着绳子中间红色的标记,在双方队前指挥着。
双方处于相持状态,相持了几十秒钟,五(1)班前面的几个队员,用自己的身体使劲将绳子压低,给后面的人创造了条件,然后大家用沙哑的嗓子喊道:“嗨着!嗨着!……”随着这喊声,大家拿出了吃奶的力气,绳子缓缓地向五(1)班方向移动。
五(2)班的班主任跑前跑后,领着同学大喊加油,可绳子继续向五(1)班方向移动着。“扑通!”五(1)班队员站不住脚,集体摔了个“屁墩儿”。
绳子到底被五(1)班拉过来了,操场上的同学一齐欢呼、跳跃,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二、训练要点
1.训练学生能完整地记叙活动,写清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活动的人物,活动的目的内容及过程。
2.学习按活动顺序安排材料。
3.学习在记述活动中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烘托气氛。
三、训练建议
这个情境中出现的人物多,人物的活动多,细节也多,要写好这样复杂的活动,学生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分导法,即把记叙活动的几个难点分散逐一解决,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为使学生能学会记叙活动,教学可按以下程序安排。
1.教师结合学过的课文,讲述记叙一次活动的基本要求,交代今天的教学任务。
2.教师安排学生先把《拔河比赛》教学片完整地看一遍,让学生对画面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3.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习写法。
(1)学习记叙活动要完整,有顺序。
提问:
①这部片子记叙了什么活动?
②填空:这次活动的时间是( ),活动的地点是( ),参加活动的人有( )。
③这次活动可分为几个阶段?请你按顺序讲一讲。
板书:赛前、赛中、赛后
小结:写活动要注意交代清楚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及活动的内容,活动过程要记述完整,有顺序。
(2)学习记叙活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①片子中比赛的哪个阶段记叙得最详细?为什么这样安排?
②再看拔河比赛经过部分的一段录像,试把这段经过分成几个小环节。
板书:(待命)(开始)(相持)(结束)
③再考虑一下,这四个环节中应取哪些为重点展开描写,为什么这样考虑?
小结:对较复杂的活动记叙时要看活动的全过程,又要引导学生观察时有侧重点,不能不分主次详略,从头写到尾。每个活动部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变化过程,写作时既要注意把各个发展变化的阶段写清楚,又要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分明。
(3)学习记叙活动要注意做到点面结合,烘托气氛。
提问:
①在比赛过程中,参赛双方都在怎样紧张地活动着?
②哪个运动员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③再现情境片中一特写镜头,以“小胖子真卖力气”为中心句说一段话,描述一下这位队员的动作和神态。
填空练习:
小结:活动中有许多人参加,就需要对群像进行描写,使人了解面上的情况,更多的是对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描写,要从某个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具体地描写,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样才能写出比赛活动的场面。
(4)学习记叙活动做到场内场外相呼应,创造气氛。
①再现创设情境,重点观察表现观众活动的场面。
②仔细看看比赛时观众的表情、动作、听听他们在喊什么。
③以“热情的拉拉队”为题,说一段话,表现出观众的热烈情绪。
④以“比赛场上的老师”为题,说说老师在怎样组织同学们活动。
⑤想一想,五2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总结:相互呼应,指的是活动中场内参加者和场外参观者的呼应;点和面的呼应。要写好一次活动、记好一个场面,不可不注意场外观众的描写,因为它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把面上人物的活动交织在一起,着重在动态上进行描写,要把面上人物的神态、心情、动作、语言写得有声有色,这样就能突出气氛。场外观众的描写不要过多,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
四、巩固训练
1.“沸腾的工地”场面描写。
主要内容:围绕工地上沸腾这一中心,展开对特定环境场面的描写。
2.“在农贸市场”场面描写。
主要内容:写在农贸市场看到的景象。(描写货物的陈设,买卖双方的神态动作)
提供词语: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琳琅满目、热情、微笑、麻利、满意、赞不绝口。
拔河比赛
拔河比赛已进入决赛的最后一场了。五(1)班和五(2)班的代表队各自站在拔河绳的两头,等待着一场紧张的决战。
两班运动员有的在摆架势,有的谈笑风生,斗志十分旺盛。
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来观战,有的在给运动员鼓劲,有的在争论哪队取胜……
裁判员体育老师吹了一声口哨,双方队员同时把绳子从地上拎起,紧紧握住,摆出一付严阵以待的架式。
这时周围的谈笑声立刻停止了。
运动员仍屏声息气地等待着第二声口哨,有的同学还小声地数着1、2、3……
当第二声口哨一响,运动员的身体全部向后倾倒,使劲向后拉啊,拉。
两班的班主任和同学都自觉地组成两支拉拉队,分别向自己的队员喊着:“加油,使劲!”“加油,加油!”
运动员随着这有节奏的喊声一起动作,一起用力。五(1)班代表队中有几个小胖子,脸涨得通红,有的瞪圆了眼睛,有的闭紧了眼死命地拉。五(2)班的队员也不甘示弱,有的同学身体斜得都快躺倒在地上了。
裁判老师口中含着哨子,手中有节奏地一下一下挥着红旗,眼睛盯着绳子中间红色的标记,在双方队前指挥着。
双方处于相持状态,相持了几十秒钟,五(1)班前面的几个队员,用自己的身体使劲将绳子压低,给后面的人创造了条件,然后大家用沙哑的嗓子喊道:“嗨着!嗨着!……”随着这喊声,大家拿出了吃奶的力气,绳子缓缓地向五(1)班方向移动。
五(2)班的班主任跑前跑后,领着同学大喊加油,可绳子继续向五(1)班方向移动着。“扑通!”五(1)班队员站不住脚,集体摔了个“屁墩儿”。
绳子到底被五(1)班拉过来了,操场上的同学一齐欢呼、跳跃,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二、训练要点
1.训练学生能完整地记叙活动,写清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活动的人物,活动的目的内容及过程。
2.学习按活动顺序安排材料。
3.学习在记述活动中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烘托气氛。
三、训练建议
这个情境中出现的人物多,人物的活动多,细节也多,要写好这样复杂的活动,学生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分导法,即把记叙活动的几个难点分散逐一解决,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为使学生能学会记叙活动,教学可按以下程序安排。
1.教师结合学过的课文,讲述记叙一次活动的基本要求,交代今天的教学任务。
2.教师安排学生先把《拔河比赛》教学片完整地看一遍,让学生对画面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3.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习写法。
(1)学习记叙活动要完整,有顺序。
提问:
①这部片子记叙了什么活动?
②填空:这次活动的时间是( ),活动的地点是( ),参加活动的人有( )。
③这次活动可分为几个阶段?请你按顺序讲一讲。
板书:赛前、赛中、赛后
小结:写活动要注意交代清楚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及活动的内容,活动过程要记述完整,有顺序。
(2)学习记叙活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①片子中比赛的哪个阶段记叙得最详细?为什么这样安排?
②再看拔河比赛经过部分的一段录像,试把这段经过分成几个小环节。
板书:(待命)(开始)(相持)(结束)
③再考虑一下,这四个环节中应取哪些为重点展开描写,为什么这样考虑?
小结:对较复杂的活动记叙时要看活动的全过程,又要引导学生观察时有侧重点,不能不分主次详略,从头写到尾。每个活动部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变化过程,写作时既要注意把各个发展变化的阶段写清楚,又要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分明。
(3)学习记叙活动要注意做到点面结合,烘托气氛。
提问:
①在比赛过程中,参赛双方都在怎样紧张地活动着?
②哪个运动员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③再现情境片中一特写镜头,以“小胖子真卖力气”为中心句说一段话,描述一下这位队员的动作和神态。
填空练习:
手( )地攥住 | 脸涨得( ) |
脚( )地蹬地 | 眼睛瞪得( ) |
身体( )地向后倾斜 | 嘴里( ) |
(4)学习记叙活动做到场内场外相呼应,创造气氛。
①再现创设情境,重点观察表现观众活动的场面。
②仔细看看比赛时观众的表情、动作、听听他们在喊什么。
③以“热情的拉拉队”为题,说一段话,表现出观众的热烈情绪。
④以“比赛场上的老师”为题,说说老师在怎样组织同学们活动。
⑤想一想,五2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总结:相互呼应,指的是活动中场内参加者和场外参观者的呼应;点和面的呼应。要写好一次活动、记好一个场面,不可不注意场外观众的描写,因为它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把面上人物的活动交织在一起,着重在动态上进行描写,要把面上人物的神态、心情、动作、语言写得有声有色,这样就能突出气氛。场外观众的描写不要过多,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
四、巩固训练
1.“沸腾的工地”场面描写。
主要内容:围绕工地上沸腾这一中心,展开对特定环境场面的描写。
2.“在农贸市场”场面描写。
主要内容:写在农贸市场看到的景象。(描写货物的陈设,买卖双方的神态动作)
提供词语: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琳琅满目、热情、微笑、麻利、满意、赞不绝口。
更多推荐
小学情境作文基础训练——相互呼应、烘托气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