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设置
一个红手印
丽丽是个三年级的小姑娘。一对黑黑的马尾辫梳在头的两边,走起路来摇摇摆摆。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不时眨动着,显得很聪慧、天真。一张小嘴红红的棱角分明,总带着笑意。一条漂亮的小白纱裙穿在身上,灵气逼人,像个小公主。
此时,她和妈妈正在看电视。
丽丽一会儿也闲不住,她对着荧光屏笑得前仰后合,手里还不停地耍弄着动物玩具,看得眉飞色舞。
“把电视关了吧,你该做功课去了。”妈妈看了一下表,对丽丽说。
丽丽撅着嘴,在妈妈怀里撒娇:“不嘛,我再看一会儿!”
“听话!你写作业去,妈妈也不看了。”
丽丽摸着妈妈的脸撒娇:“让我再看一小会儿,您是最好的妈妈了!”
“别耍贫嘴,快去写作业!”妈妈说着,在丽丽腿上拍了一下,随后站起来关掉电视。
丽丽装出不高兴的样子,用手捂着腿:“哎哟,妈妈打人啦,好疼啊!”
丽丽无可奈何站起来,故意一瘸一拐地往小屋走。她忽然站住,顽皮地一笑,眼珠一转,返回厅中,从小桌上拿起一管唇膏,快步跑回小屋。
妈妈正在收拾沙发桌,忽然听到丽丽房间里传来哭声。
妈妈走进丽丽房间,丽丽一手捂着腿,一手捂着眼睛“哭”得正伤心。
“丽丽你怎么了?”妈妈惊异地问。
“妈妈真狠心,把我腿都打红了!”
“是吗!我瞧瞧!”
丽丽把捂在腿上的手举起,腿上有一个红红的手印。那只举起的手掌上,涂满了唇膏。丽丽向妈妈出着怪样。
二、训练要点
1.教会学生能围绕中心,选择最有特征的外貌描写和最能表现个性的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品格。
2.教会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写出人物细腻的神态变化。
三、训练建议
(一)利用这个情境,使学生懂得外貌神态描写,是服从于中心需要的。教师一般可做如下设计:
1.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个情境,特别强调注意观察丽丽的外貌、神态和动作。
2.教师提问:看了这个情境,你们觉得丽丽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她是坏孩子吗?你喜欢她吗?
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天真、活泼、聪明、顽皮。
3.教师提问:为了突出中心,也就是突出丽丽的天真活泼、聪明顽皮,你们准备抓哪些外貌特点和典型的神态、动作去写?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板书:
外貌:发型、眼睛、小嘴、纱裙……
神态:笑、撅嘴、装生气、转眼珠、假哭、怪样……
动作:前仰后合、耍弄、撒娇、捂腿、一瘸一拐……
4.以《一个红手印》为题,先让学生口述,经过评议再写成文字。
(二)教师可利用这个情境,教会学生在准确地把握人物个性和感情变化的基础上,细腻描写人物神态,把人物写活。一般可这样安排:
1.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了解主要人物年龄、性格特点和事情过程。
2.教师提问:在这个情境中,丽丽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
高兴—乞求—假生气—无可奈何—想点子—假伤心—得意
3.教师启发:丽丽是个天真聪明,又有些顽皮的小女孩,随着她思想感情的变化,她的神态有哪些变化?做出了什么动作?
4.请学生细致地刻画丽丽的神态和动作。
(三)利用这个情境,教师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进行补写训练。可这样安排:
1.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个情境,写出片断。
2.以《可爱的丽丽》为题,让学生补写丽丽的另外一二件事,组成一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
要求:补写的事情要符合丽丽的个性特点,外貌、神态等描写要细致、具体。
总结:首先应当明确,写人物外貌是为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不必写得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人物典型特征,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在一篇文章中是否需要写外貌,是集中一处写,还是分散几处写,也同样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
写人物的神态,要符合人物的身分和感情变化,要观察细致才能描写细腻。
只有真实细致地描写人物外貌、神态,才能写出真实生动、个性鲜明的人物来。
四、巩固训练
(一)围绕下面几句话,有顺序地细致地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任选一二句)
他是个酷爱锻炼的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都说我爸爸是个博学的人_________________。
他是个倔老头____________________。
姐姐是个舞蹈演员________________。
(二)任选下列各题写一个片断。
1.不用“高兴”一词,写出一个人高兴的神态和动作。
2.写出一个人着急的神态和动作。
3.写一写爸爸认真读书的神态。
4.写一个人悲伤的神态和动作。
(三)词语搭配练习
一个红手印
丽丽是个三年级的小姑娘。一对黑黑的马尾辫梳在头的两边,走起路来摇摇摆摆。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不时眨动着,显得很聪慧、天真。一张小嘴红红的棱角分明,总带着笑意。一条漂亮的小白纱裙穿在身上,灵气逼人,像个小公主。
此时,她和妈妈正在看电视。
丽丽一会儿也闲不住,她对着荧光屏笑得前仰后合,手里还不停地耍弄着动物玩具,看得眉飞色舞。
“把电视关了吧,你该做功课去了。”妈妈看了一下表,对丽丽说。
丽丽撅着嘴,在妈妈怀里撒娇:“不嘛,我再看一会儿!”
“听话!你写作业去,妈妈也不看了。”
丽丽摸着妈妈的脸撒娇:“让我再看一小会儿,您是最好的妈妈了!”
“别耍贫嘴,快去写作业!”妈妈说着,在丽丽腿上拍了一下,随后站起来关掉电视。
丽丽装出不高兴的样子,用手捂着腿:“哎哟,妈妈打人啦,好疼啊!”
丽丽无可奈何站起来,故意一瘸一拐地往小屋走。她忽然站住,顽皮地一笑,眼珠一转,返回厅中,从小桌上拿起一管唇膏,快步跑回小屋。
妈妈正在收拾沙发桌,忽然听到丽丽房间里传来哭声。
妈妈走进丽丽房间,丽丽一手捂着腿,一手捂着眼睛“哭”得正伤心。
“丽丽你怎么了?”妈妈惊异地问。
“妈妈真狠心,把我腿都打红了!”
“是吗!我瞧瞧!”
丽丽把捂在腿上的手举起,腿上有一个红红的手印。那只举起的手掌上,涂满了唇膏。丽丽向妈妈出着怪样。
二、训练要点
1.教会学生能围绕中心,选择最有特征的外貌描写和最能表现个性的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品格。
2.教会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写出人物细腻的神态变化。
三、训练建议
(一)利用这个情境,使学生懂得外貌神态描写,是服从于中心需要的。教师一般可做如下设计:
1.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个情境,特别强调注意观察丽丽的外貌、神态和动作。
2.教师提问:看了这个情境,你们觉得丽丽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她是坏孩子吗?你喜欢她吗?
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天真、活泼、聪明、顽皮。
3.教师提问:为了突出中心,也就是突出丽丽的天真活泼、聪明顽皮,你们准备抓哪些外貌特点和典型的神态、动作去写?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板书:
外貌:发型、眼睛、小嘴、纱裙……
神态:笑、撅嘴、装生气、转眼珠、假哭、怪样……
动作:前仰后合、耍弄、撒娇、捂腿、一瘸一拐……
4.以《一个红手印》为题,先让学生口述,经过评议再写成文字。
(二)教师可利用这个情境,教会学生在准确地把握人物个性和感情变化的基础上,细腻描写人物神态,把人物写活。一般可这样安排:
1.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了解主要人物年龄、性格特点和事情过程。
2.教师提问:在这个情境中,丽丽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
高兴—乞求—假生气—无可奈何—想点子—假伤心—得意
3.教师启发:丽丽是个天真聪明,又有些顽皮的小女孩,随着她思想感情的变化,她的神态有哪些变化?做出了什么动作?
4.请学生细致地刻画丽丽的神态和动作。
(三)利用这个情境,教师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进行补写训练。可这样安排:
1.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个情境,写出片断。
2.以《可爱的丽丽》为题,让学生补写丽丽的另外一二件事,组成一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
要求:补写的事情要符合丽丽的个性特点,外貌、神态等描写要细致、具体。
总结:首先应当明确,写人物外貌是为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不必写得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人物典型特征,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在一篇文章中是否需要写外貌,是集中一处写,还是分散几处写,也同样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
写人物的神态,要符合人物的身分和感情变化,要观察细致才能描写细腻。
只有真实细致地描写人物外貌、神态,才能写出真实生动、个性鲜明的人物来。
四、巩固训练
(一)围绕下面几句话,有顺序地细致地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任选一二句)
他是个酷爱锻炼的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都说我爸爸是个博学的人_________________。
他是个倔老头____________________。
姐姐是个舞蹈演员________________。
(二)任选下列各题写一个片断。
1.不用“高兴”一词,写出一个人高兴的神态和动作。
2.写出一个人着急的神态和动作。
3.写一写爸爸认真读书的神态。
4.写一个人悲伤的神态和动作。
(三)词语搭配练习
开心地笑 | 放声地哭 | 气得暴跳如雷 |
____地笑 | ____地哭 | ________ |
____地笑 | ____地哭 | 急得________ |
____地笑 | ____地哭 | ________ |
更多推荐
小学情境作文基础训练——突出人物品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