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宋神宗煕宁七年(1074)四月,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1)词的上片所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本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为下片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作铺垫。
(2)本词写法新巧别致。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运用了比拟手法,上片中“飞雪”与“杨花”互喻恰当,比拟工整,手法独特;二是运用了反衬手法,词人用双栖燕反衬出单栖人的思念之苦,月照梁上双燕,反衬出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三是整首词借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表达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以思妇口吻诉说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的痛苦心情。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宋神宗煕宁七年(1074)四月,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1)词的上片所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本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为下片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作铺垫。
(2)本词写法新巧别致。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运用了比拟手法,上片中“飞雪”与“杨花”互喻恰当,比拟工整,手法独特;二是运用了反衬手法,词人用双栖燕反衬出单栖人的思念之苦,月照梁上双燕,反衬出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三是整首词借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表达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以思妇口吻诉说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的痛苦心情。
更多推荐
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