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论语•述而》。
  
  【释义】三:虚数,泛指几个人。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历史典故】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的作用。他自称不是天才,而是通过勤奋学习才成为有学识的人的。所以,他终生都在努力学习。只恐自己学得不够,赶不上别人,因此废寝忘 食,乐此不疲,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孔子进了鲁国开国祖先周公的宗庙,事事都向人请教,于是有人讥笑他不懂得“礼”。他说,不懂就问,这正是“礼”所要 求人做到的。孔子提倡不耻下问地学习知识,也重视学习别人品德上的长处。他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又说:只要有两三个人在一块儿行走, 其中就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来学习;也从他们的缺点中得到借鉴,来改正自己身上同样的毛病。后遂以此语指只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那么到处都可以找到值得师法和学习的人。

更多推荐

小学生必读历史典故——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