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弟学校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里有5口人,爷爷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题目很简单,但试卷收上来后老师才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把试题中“10个苹果”的“10”打成了“1”。于是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里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学生们把这道题理解为是老师故意出的趣味题,所以答题的兴致反而很高,答案也五花八门。老师一面阅卷一面考虑:这道题怎么给分呢?
  阅着阅着,老师的目光在一份考卷上停住了。这个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的:每个人能分到一个苹果。并且,他还在答题旁边画了一个大苹果和五张乐哈哈的面孔。老师觉得很奇怪,就把这个学生找来。学生告诉老师:“假如爷爷买来一个苹果,他一定不会吃,因为他会留给生病的奶奶;奶奶也不会吃,她准会把苹果留给她最疼爱的小孙女吃,这个小孙女就是我呀!可我也不会吃掉这个苹果,因为我已经懂事啦,我要把它留给在街上卖报的妈妈吃,妈妈每天在太阳下晒着,太辛苦了;不过我知道,妈妈也舍不得吃它,她一定会把这个苹果留给爸爸,因为爸爸每天都在工地上干很累很累的活,却从来没有吃过苹果。所以,这个苹果最后还是留在家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吃它呀!”
  老师听着流泪了,给这道题打上了满分。

更多推荐

《故事会》苹果怎样分可以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