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狮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沧州 1 南,一寺临河干 2 ,山门圮 3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 4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5 数小舟,曳 6 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 7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8 不能究物理,是非森柿 9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 10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 11 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 12 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13 沙为坎穴 14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 15 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 16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17 欤?
  注释: 1 沧州:今河北省沧县。 2 临河干:临,靠近;干,岸边。 3 圮:pǐ,倒塌。 4 阅:经历。 5 棹:(zhào),船桨,此用作动词,划。 6 曳:yè,拖着。 7 设帐:设立讲坛。 8 尔辈:你们这般人。 9 柿:fèi,木片。 10 湮:yàn,沉落。 11 傎:diōn,同“癫”,疯。 12 河兵:水手。 13 啮:niè,啃咬。 14 坎穴:洞穴。 15 溯:从下游向上。 16 但:只。 17 臆断:主观武断。
  [训练]
  一、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二、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三、分析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四、翻译第三段。

更多推荐

初中课文文言文——河中石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