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我家的春联一向出自外公的手笔,红纸黑字,铁画银钩,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从小学写字,也是外公教我的。那时年幼,握不住毛笔的我,由外公握着我的手,感受笔尖在纸面上运转,力度微妙的变化,那怎是“奇妙”二字可言。
  但我渐渐成长,开始厌烦每次练字时的一板一眼,我把自己的手抽出外公的手,推开外公写的字帖,自己信手涂鸦,梗着脖子不听外公的教训。很快,墨干了,纸也泛黄,外公不再管我。那毛笔竹茎上细细的裂痕成了祖孙之间迈不过的天堑。
  直到我十岁那年的春节。
  合家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春联。久病初愈的外公还是走近了书房。铺纸,洗笔,取一块好墨,在砚台上左六圈,右六圈仔细研磨。头发花白的外公那样专注,甚至没有发现在门口窥探的我。
  墨研好,有淡淡的墨香泌出来,润笔,外公沉肩垫肘,略一沉吟,挥毫泼墨,纵是离得稍远,看不大真切,这个画面也是我再熟悉不过。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牵丝映带之间,外公不曾有一丝迟疑。这是几十年来积累的,入木三分的功力。点似滚石惊落,横若跃马横刀,竖是银针高悬,挥斥方遒的。却不是那个年过古稀的外公,是那个年代里意气风发少年郎!
  外公还是发现了我,挥手示意我来,外公递给我一只毛笔。那狼毫长锋大楷,在许久不曾练习的我手中似千斤重。外公看透我的窘迫,大度笑笑便又回到他那片小天地,他低头写下那副春联:“桃李杏春风一家,松竹梅岁寒三友。”
  墨香袭人,脑海中教我练字的外公的身影愈发清晰,我红了眼眶。
  一支毛笔,笔直似君子脊梁;一缕墨香,传承祖辈的期盼。与源远流长的文化。
  
  

更多推荐

中考优秀作文——品一缕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