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人生有五味,那么苏轼大概是每一味都品过。他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碰巧他的人生正如此,五味杂陈。
  苏轼初出茅庐,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而一时名声大噪。欧阳修称其“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这是他人生中最得意的阶段,若用一味来概括,那应是甜。
  但之后却是“苦”。乌台诗案,新觉给他扣了个“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苏轼被贬黄州。好友马梦的求情,将城东一块坡分给他,苏轼因此成为了苏东坡。苏东坡可与苏轼不同。后者是众星捧月、春风得意的才子,前者却跌进尘埃,无比落魄。落魄到何等地步?他去黄州夜市买酒,撞到了一个汉子。这汉子不识他是苏东坡,将他打翻在地,说:“我岂是你能碰的!”我们不禁扼腕叹息,独步天下的才子,彻彻底底地堕落了。
  然而并不。苏东坡躺在地上,忽然大笑起来,回家后即刻给好友梦德写信,曰“自喜渐不为人知。”
  此时尝尽味的苏东坡,品出了他一生中最深的一味——淡。
  有一首著名的打油诗《猪肉颂》“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时他仍被贬黄州,却无心如柳宗元一般“凄神寒古,悄怆幽邃”,苏东坡居然分出些闲情逸致,研究出了闻名的东坡肉,这是何等得之泰然,失之淡然!
  他甚至“倚仗听江声”,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的绝唱,即使他身处偏远黄州,仕途不顺。这又是怎样的襟怀超旷,从容自若。
  由甜,至苦,再到淡。淡,看似最无味,但却最深最浓,最值得细品。正容苏东坡自己所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醇江月”,对他而言,他早已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因个人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
  由此观之,苏东坡的后期作品更加从容大气更有这宠辱不惊的旷达。正如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的,他慢慢,慢慢领悟到“淡然自有怡,与物固无瑕。”清代徐轨称其“固有英雄本色”,在我看来,不如说他是尝尽人间味,方知清粥小菜才是最值得品味的。
  然而纵观历史,无甚人能品味淡然。现实中的芸芸众生,不也有许多混沌地活着吗?我愿舀一勺淡酒,让他徜徉于我的舌尖。

更多推荐

中考优秀作文——品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