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到三月杭州,在一烟雨日里试探西泠印社,在方寸石印中挖掘艺术,也在金石肃穆中轻辨涓涓情思。
一方方石印,看似平淡无常,只若草芥之物,但若认真察看,仔细审察,用心品味,将发现的心神汇聚于此,细细咂摸这其中的人间百味,那天地便开了。
鸡血石珍贵可人,寿山石则于青、白、蓝三色中深蕴着厚重大气。我最喜那虽不名贵但冻若冰晶的青田石。它体格小巧,却温润,细腻,干脆。用手轻抚它那白若凝脂的石面上凹凸有致的纹理,似在抚摸新生婴儿富有弹性的脸庞,带着无限的新奇和想象。再凑近来,鼻尖似能嗅到泥土的清香,又有轻嚼杏花糕后嘴中的余香。
这份石中袭来的暗香,正是石头在天地间横亘,汲取日夜之精华的岁月的沉淀,是玄黄天地的见证。而将它进一步幻化的,便是篆刻了。
篆刻是一门神秘诡谲的艺术,只消工匠起刀落刀一番,一股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与文化底蕴便彰显出来了。我曾尝试独自篆章,不同于往日临习《灵飞经》的轻快,也不同于熟宣上轻描淡抹,清新自得,却似我写意山水时狼毫大笔一挥,泼墨留白一番后内心的满足与自在。仿佛在茫茫大漠中踯躅,游离;风烟四起,雾眼迷离,惟那钨钢白刀在此开凿出路径,曲径通幽,走向绿洲。
这一方方印倘印在浩瀚苍芎,则似皓日当空,艳阳高照;亦如无限银河中的银白星点,闪烁着点点波光。倘印在碧波之下,则如水中君子“映日荷花别样红”,也若水中轻舞的轻灵鱼儿,竞相跃出水面。舞在大漠,是“剑在横空金气肃”;舞在广袤平原,是一汀烟雨杏花寒。
然石中上佳者,不仅是曼妙可人,更是有丰富的汉文化内涵,承载着高山巍峨之魄,流水长涓之魄。
上善若水方圆自成莫“朱文”,厚德载物落落大方莫“白文”。两种刻印方式,朱文需精雕细琢,分外小心,而白文则无所顾忌,石随刀去。官府官文严谨常用朱文,而性格豪放旷达之人如吴昌硕,齐白石则都是白文高手,石随刀去,粗狂傲立。
只消一把钨钢白刀,一烟,一茶,一石,一人,从晨曦初现至迟暮落日。待驼铃轻响,篆刻之人才在茶气氤氲中将刻刀一撇,独自漫舞出那“胜事空自知”之感。
用手轻抚如新荔初开的纹理,抚摩着,念想着。咂摸出的是艺术之瑰宝,是轻灵的舞步,是篆刻人的悠悠情思,是汉文化的大气磅礴。
《诗经.淇奥》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悠哉乐哉!
一方方石印,看似平淡无常,只若草芥之物,但若认真察看,仔细审察,用心品味,将发现的心神汇聚于此,细细咂摸这其中的人间百味,那天地便开了。
鸡血石珍贵可人,寿山石则于青、白、蓝三色中深蕴着厚重大气。我最喜那虽不名贵但冻若冰晶的青田石。它体格小巧,却温润,细腻,干脆。用手轻抚它那白若凝脂的石面上凹凸有致的纹理,似在抚摸新生婴儿富有弹性的脸庞,带着无限的新奇和想象。再凑近来,鼻尖似能嗅到泥土的清香,又有轻嚼杏花糕后嘴中的余香。
这份石中袭来的暗香,正是石头在天地间横亘,汲取日夜之精华的岁月的沉淀,是玄黄天地的见证。而将它进一步幻化的,便是篆刻了。
篆刻是一门神秘诡谲的艺术,只消工匠起刀落刀一番,一股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与文化底蕴便彰显出来了。我曾尝试独自篆章,不同于往日临习《灵飞经》的轻快,也不同于熟宣上轻描淡抹,清新自得,却似我写意山水时狼毫大笔一挥,泼墨留白一番后内心的满足与自在。仿佛在茫茫大漠中踯躅,游离;风烟四起,雾眼迷离,惟那钨钢白刀在此开凿出路径,曲径通幽,走向绿洲。
这一方方印倘印在浩瀚苍芎,则似皓日当空,艳阳高照;亦如无限银河中的银白星点,闪烁着点点波光。倘印在碧波之下,则如水中君子“映日荷花别样红”,也若水中轻舞的轻灵鱼儿,竞相跃出水面。舞在大漠,是“剑在横空金气肃”;舞在广袤平原,是一汀烟雨杏花寒。
然石中上佳者,不仅是曼妙可人,更是有丰富的汉文化内涵,承载着高山巍峨之魄,流水长涓之魄。
上善若水方圆自成莫“朱文”,厚德载物落落大方莫“白文”。两种刻印方式,朱文需精雕细琢,分外小心,而白文则无所顾忌,石随刀去。官府官文严谨常用朱文,而性格豪放旷达之人如吴昌硕,齐白石则都是白文高手,石随刀去,粗狂傲立。
只消一把钨钢白刀,一烟,一茶,一石,一人,从晨曦初现至迟暮落日。待驼铃轻响,篆刻之人才在茶气氤氲中将刻刀一撇,独自漫舞出那“胜事空自知”之感。
用手轻抚如新荔初开的纹理,抚摩着,念想着。咂摸出的是艺术之瑰宝,是轻灵的舞步,是篆刻人的悠悠情思,是汉文化的大气磅礴。
《诗经.淇奥》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悠哉乐哉!
更多推荐
中考优秀作文——咂摸方寸天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