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
空②山不见人,
但③闻④人语响⑤。
返景⑥入深林,
复⑦照青苔⑧上。
【注释】
①鹿柴(zhài):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柴,同“寨”,用于防护的栅栏、篱笆等。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②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③但:只,仅。
④闻:听见。
⑤响:回声。
⑥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这里“景”同“影”。
⑦复:又。
⑧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大意】
空旷幽静的深山中看不见一个人,只是偶尔能听见林中有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辉返射入树林深处,一抹余辉又映照到青青的苔藓上。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 ——《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通过描写山林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静。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个字,将“空”具体化。
第二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没有一点声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丰富多彩的。而“但闻”二字将这些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第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察觉;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返景入深林”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分不开。
【链接】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省祁县),迁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时曾接受官职,**平定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早年在政治上颇有进取精神,写过一些游侠、边塞题材的诗篇,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晚年意志渐趋消沉,一边在朝为官,一边求隐皈佛,从山水景物中寻找生活乐趣。他的诗今存四百多首,题材、风格多样,而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作品成就最突出,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有时也渗透着佛理禅机。有《王右丞集》。
王维出生于一个佛教气息浓厚的官僚地主家庭,其母崔氏是虔诚的佛教徒。这样的家庭使王维自幼便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他的名字也与佛教有关。维摩诘是佛经中一位有名的居士,王维的名和字合起来就是这位大师的名字。王维年轻时就很有才华,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白、杜甫之外,王维的诗是盛唐诗歌的另一大宗。
空②山不见人,
但③闻④人语响⑤。
返景⑥入深林,
复⑦照青苔⑧上。
【注释】
①鹿柴(zhài):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柴,同“寨”,用于防护的栅栏、篱笆等。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②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③但:只,仅。
④闻:听见。
⑤响:回声。
⑥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这里“景”同“影”。
⑦复:又。
⑧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大意】
空旷幽静的深山中看不见一个人,只是偶尔能听见林中有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辉返射入树林深处,一抹余辉又映照到青青的苔藓上。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 ——《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通过描写山林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静。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个字,将“空”具体化。
第二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没有一点声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丰富多彩的。而“但闻”二字将这些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第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察觉;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返景入深林”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分不开。
【链接】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省祁县),迁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时曾接受官职,**平定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早年在政治上颇有进取精神,写过一些游侠、边塞题材的诗篇,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晚年意志渐趋消沉,一边在朝为官,一边求隐皈佛,从山水景物中寻找生活乐趣。他的诗今存四百多首,题材、风格多样,而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作品成就最突出,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有时也渗透着佛理禅机。有《王右丞集》。
王维出生于一个佛教气息浓厚的官僚地主家庭,其母崔氏是虔诚的佛教徒。这样的家庭使王维自幼便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他的名字也与佛教有关。维摩诘是佛经中一位有名的居士,王维的名和字合起来就是这位大师的名字。王维年轻时就很有才华,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白、杜甫之外,王维的诗是盛唐诗歌的另一大宗。
更多推荐
小学生古诗——鹿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