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峤
  解落①三秋②叶,
  能开二月③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①解落:散落。
  ②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③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大意】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人李峤所描写的风,有萧瑟的秋风和温暖的春风;有强劲的江风和轻浮的微风,这些因时间、强弱而呈现不同的“风”貌。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古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诗中没有出现一个风字,但通过秋叶的飘零、春花的怒放、波浪的涌起、翠竹的歪斜,写出了风的存在和风的力量,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它就像一则谜语一样,让你在猜测与想象中感受审美的愉悦: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它若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着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链接】
  李峤(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20岁时举进士,在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四朝为官,官至中书令。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诗,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真才子”。

更多推荐

小学生古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