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②,
  后不见来者③。
  念④天地⑤之悠悠⑥,
  独怆然⑦而涕⑧下!
  【注释】
  ①幽州台:即燕台,又称蓟北楼,在今河北省蓟县。
  ②古人:指燕昭王和乐毅(战国时期善用贤才的燕昭王和大败齐军、连破七十余城的乐毅),也可泛指古代的圣君贤相。
  ③来者:指后来的贤能之士。
  ④念:考虑到,想到。
  ⑤天地:指古往今来的历史,无穷无尽的宇宙。
  ⑥悠悠:长久深远,无穷尽,形容地久天长。
  ⑦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
  ⑧涕:眼泪。
  【大意】
  已经过去了的古圣人,我见不到了,还未到来的贤君我也等不到了。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广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怎么能
  不叫人悲伤地流下眼泪。
  【赏析】
  这首诗起笔先声夺人,在古往今来这巨大的时间跨度中,感叹前贤已去,后贤未及,表现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令人读来已经觉得苍凉无限。后两句更瞩目于广阔的空间,想天地苍茫,岁月悠悠,自己的知音在哪里?谁又能赏识和重用自己?于是,生不逢时的感伤,仕途失意的郁闷,才略难施的悲愤,知音不遇的寂寥,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孤高自许的心性,历史兴亡的反思,顿时凝结为满腔的怨恨,集中从后两句诗中喷涌而出。“怆然而涕下”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链接】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出身于官宦书香之家。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官右拾遗,曾两次出征边塞。圣历初年辞官归家,后为县令段简诬害,死于狱中。在文学上,他继“初唐四杰”之后,高举革新大旗,大力反对齐梁文的形式主义之风,提倡“汉魏风骨”,强调兴寄。他的创作,大多内容充实,刚健质朴,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躯。著有《陈拾遗集》十卷。

更多推荐

小学生古诗——登幽州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