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③,
春来江水绿如蓝④。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见于《教坊记》及敦煌曲子词。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等许多异名。
②谙(ān):熟悉。
③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④蓝:用蓝草制成的颜料,也叫靛(diàn)青。
【大意】
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十分熟悉。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的朵朵鲜花比火还要红。春天,江水绿得就像靛青一样。怎能不让我思念那美好的江南呢?
【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苏、杭是江南名郡,风景秀丽,那里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怀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即用两句来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相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靛青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错综,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不仅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链接】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败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面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的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忆江南》的后半部是: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③,
春来江水绿如蓝④。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见于《教坊记》及敦煌曲子词。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等许多异名。
②谙(ān):熟悉。
③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④蓝:用蓝草制成的颜料,也叫靛(diàn)青。
【大意】
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十分熟悉。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的朵朵鲜花比火还要红。春天,江水绿得就像靛青一样。怎能不让我思念那美好的江南呢?
【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苏、杭是江南名郡,风景秀丽,那里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怀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即用两句来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相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靛青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错综,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不仅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链接】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败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面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的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忆江南》的后半部是: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更多推荐
小学生古诗——忆江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