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①秋正肥。
呼童烹②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③万乘④苦不早,著鞭骑马涉远道。
会稽⑤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⑦。
【注释】
①黍(shǔ):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淡黄色,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②烹(pēng):煮。
③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采纳他的主张,获取官位,称为游说。
④万乘:皇帝的代词。古制:皇帝有兵车万乘。天宝元年(742)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长安,当时李白已四十二岁,一家住在南陵,所以诗中说“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见到皇帝。
⑤会稽:朱买臣,汉会稽郡吴人,家贫好学。夫妻二人砍柴度日。买臣搬着柴一路念书,高兴起来还大声唱歌。妻子嫌他寒酸,劝他不要唱,免得招人耻笑。买臣不听,妻子不顾情义,断然离去。后来买臣得到汉武帝赏识,做了会稽太守。
⑥秦: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西入秦:即从安徽动身西行到长安去。
⑦蓬蒿人:田野中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
【大意】
家酿的酒熟了,我刚从山中归来,正在啄食的黄鸡长得多么肥。叫家人宰鸡备酒给我祝贺,孩子们笑呵呵拉着我的衣裳。边喝边唱自寻快乐,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与落日争辉。我向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太晚了一点(李白时年四十二岁),现在就要跨马挥鞭远行了。朱买臣的妻子嫌家贫而离开了他,我现在是向家庭告别向西到长安去。临行出门仰天大笑,我哪能是那种默默无闻在草野间过一辈子的人呢?
【赏析】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显然,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链接】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与道士吴筠共同隐居在今浙江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吴筠在会稽游览时,遇到唐玄宗召他入京,他乘机向玄宗推荐了李白。此外,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当时已出家为道士)久闻李白诗名,也支持李白来长安,于是唐玄宗三次下诏书召李白入京。李白认为这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到了,非常兴奋。在南陵(今安徽南陵县)与家中妻儿告别时,写了上面这首七言古诗。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①秋正肥。
呼童烹②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③万乘④苦不早,著鞭骑马涉远道。
会稽⑤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⑦。
【注释】
①黍(shǔ):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淡黄色,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②烹(pēng):煮。
③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采纳他的主张,获取官位,称为游说。
④万乘:皇帝的代词。古制:皇帝有兵车万乘。天宝元年(742)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长安,当时李白已四十二岁,一家住在南陵,所以诗中说“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见到皇帝。
⑤会稽:朱买臣,汉会稽郡吴人,家贫好学。夫妻二人砍柴度日。买臣搬着柴一路念书,高兴起来还大声唱歌。妻子嫌他寒酸,劝他不要唱,免得招人耻笑。买臣不听,妻子不顾情义,断然离去。后来买臣得到汉武帝赏识,做了会稽太守。
⑥秦: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西入秦:即从安徽动身西行到长安去。
⑦蓬蒿人:田野中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
【大意】
家酿的酒熟了,我刚从山中归来,正在啄食的黄鸡长得多么肥。叫家人宰鸡备酒给我祝贺,孩子们笑呵呵拉着我的衣裳。边喝边唱自寻快乐,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与落日争辉。我向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太晚了一点(李白时年四十二岁),现在就要跨马挥鞭远行了。朱买臣的妻子嫌家贫而离开了他,我现在是向家庭告别向西到长安去。临行出门仰天大笑,我哪能是那种默默无闻在草野间过一辈子的人呢?
【赏析】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显然,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链接】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与道士吴筠共同隐居在今浙江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吴筠在会稽游览时,遇到唐玄宗召他入京,他乘机向玄宗推荐了李白。此外,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当时已出家为道士)久闻李白诗名,也支持李白来长安,于是唐玄宗三次下诏书召李白入京。李白认为这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到了,非常兴奋。在南陵(今安徽南陵县)与家中妻儿告别时,写了上面这首七言古诗。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更多推荐
小学生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