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与儿子一起成长》读书笔记(共12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与儿子一起成长》读书笔记
《与儿子一起成长》读书笔记
用更温暖、更科学的爱,陪伴孩子走过成长的岁月。这是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杨文,写在《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扉页上的一句话。说实话初拿这本书我很不以为然,因为我对于做母亲一向有一种不自量的自信,然而把书细细读下来,不由地为自己的狭隘与平庸而惭愧。
杨文教授不仅仅是一位有着“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等诸多荣誉的成功女性,更是一个胸有大爱的母亲,是一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新女性,也是一个能与社会分享成功的人。
“每个人的今天都是她过去积累的结果。”这句话正是杨文教授对自己人生路最好的总结。她培养出了一个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她拥有一座名牌名办大学。正是让多少家庭羡慕不已的事业家庭又丰富的成功典范。然而她的成功和所有人一样是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得来的.,她也曾经为了带好一个班级,把自己累得心脏出毛病,也曾经为了自己的孩子和千千万万个孩子学好英语,在异国他乡啃着冷面包、喝着凉水拼命地读书,她那个拥有两万多学生,八百名教工的英才学院,也曾经让她废寝忘食,甚至发着高烧亲自奔波工地的泥泞中……没有谁的成功是顺手拈来的。从杨文的成功里我再一次读到了这个真理。
《与儿子一起成长》一书中,我所读到没有多少深刻的道理和富有哲理性的话语,更多是杨文教授与儿子及丈夫之间琐碎的.小事,仿佛他们就是我们的哪家邻居,但是一字一句,却又不由自主的引起我们的同感或思索,噢!我也是这么做的;或者,我怎么也犯这样的错误;又或者想,我怎么就没做到。在欣慰、懊恼或者遗憾的同时,引发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所以这本书里很多看似平常的话,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她说,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首先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的每个举动,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到孩子,你对人对事的态度,你的喜怒哀乐,都透过孩子小小的眼睛,存到了他的大脑,杨文主张给孩子留下“存款”,但这种“存款”是“精神的存款”是父母的善良、公正、积极、乐观、宽容等优良品格对孩子将来人生成功的精神贮备。
“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书中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杨文认为,虽然目前的考试制度给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来代替这种人才选拔方式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教会我们的孩子从容面对。对这本书感兴趣的一个很大原因是我与作者身份的相同之处----一个孩子的母亲和千百个孩子的老师。做为一位老师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考出好成绩,做为一位母亲我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怎么看待考试成绩呢,这是一个让很多老师和家长困惑的难题。其实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学生可以免于考试,所以我们可以把考试看到是一种适应标准和方法,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是考试的成绩。或许我们做不到,像杨文那样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周带着孩子去旅游,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真正的素质教育里包括锻练孩子良好的应试心态这一项。
篇2:《儿子》读书笔记
《儿子》读书笔记200字
《儿子》写的是三个妇女在打井水,第一个妇女说:“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又大,谁也比不上他。”另一个妇女说:“我的儿子会唱歌,唱得像夜莺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那样好的歌喉。”第三个妇女默不作声。等到三个儿子来了,前两个妇女的儿子只会炫耀自己的本领,只有第三个儿子去帮妈妈提沉重的`水桶。妇女们问道:“我们的儿子怎么样?”老人说:“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的感到第三个儿子非常孝顺。就像自己的母亲和老婆掉进河中,一定会先救自己母亲。如果不孝顺母亲,谁又会看得起你,就算你功夫了得,歌唱得悦耳别人也会看不起你。妈妈教我道理时我总是不听,每次都会挨骂,可我还是不听,直到现在,我还是不听话。
《儿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从今以后,我都会听母亲的话。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作文进入读后感大全:duhougan/
【1】 【2】
篇3: 儿子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
皮卡从一出生就充满了悬念,“卡”在那里怎么也不肯出来。医生就像拔萝卜一样,扑通一声将他拔了出来。皮卡愤怒着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愤怒很快就变成了好奇,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在医院里,他是个安静的“乖娃”;回到家,却突然变成一个令人烦躁的“夜啼郎”;他爱听哥哥撕报纸的声音;爱看乡村夜晚清澈的月光和远远近近的树木……
【好词】
含含糊糊 风尘仆仆 声情并茂 焦躁不安 情不自禁 手忙脚乱 冷酷无情 五颜六色 轻描淡写 一本正经 絮絮叨叨 各种各样 鸦雀无声 干干净净 疑惑 毛茸茸 跌跌撞撞 仿佛 艰难 强烈 硝烟弥漫
【好句】
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清澈的月光倾泻在大地上,远远近近的树木,都能看见,只不过成了黑色。没有落叶的树木,像大团大团的浓墨。或大或小的草垛,像一座座小山。月光下的池塘,映出又一个月亮,而不远处的大河上,微风吹过河面,月光便成了细碎的银子。
【读后感】
读完了《我的儿子皮卡・尖叫》我深深地感受到童年的美好。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学习,虽然它是一件苦差事,但却使我在黄金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常识,丰富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不断地成长。
篇4: 儿子读书笔记
“批评、嘲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这是《鞋匠的儿子》里最有哲理的话。这是对林肯演讲的总结。
这篇文章讲了林肯当选总统,在第一次演讲的时候被议员们嘲笑为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的事。但林肯一点也不愤怒,反而以“伟大的鞋匠’来称呼自己的父亲,从而赢得了议员的好评。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前途。在生活中,人人全市平等的,根本没有“卑微”这种词的存在。我要学习文中的林肯,学习他的自信、谦虚和孝敬父母。
读了之后,我想起了电视上的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她的父亲被车撞了,站不起来了。他母亲是先天智障。许多同学都来嘲笑、羞辱他,说他父母没文化。但他从来不自卑,相反,他总是说:“我要感谢父母,感谢他们让我出生。
是啊!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靠父母的努力换来的,没有父母就没有现在的我们。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
篇5: 儿子读书笔记
日本电影《儿子》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母亲逝世一周年祭祀之际,老父亲召回了在外地生活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事后,4个子女考虑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也太不好,一个人住在乡下无人照顾,一起商量如何赡养父亲的事。小女儿结婚后还没有孩子,让父亲先到她那儿去住;大儿子在东京工作,刚贷款买了新房子,也想接父亲去住。他们的父亲生硬地回绝了两人的提议。
父亲最担心的倒是小儿子。小儿子由哥哥介绍在东京找了一份工作,但没做多久就跳槽了,在一家餐馆跑堂。干了一段时间后他还是不满意,又找到一份铁路货场运输的事。在送货上门时,小儿子看上了一个在仓库收货的姑娘,不料却是一位聋哑人。
父亲到东京参加战友聚会,来到大儿子的新家。大儿子郑重提出让父亲和他们一起生活,父亲仍然拒绝谈此话题,他担心自己的到来会影响大儿子一家的生活。他也不愿意像有的战友那样去养老院度过余生。他专门到小儿子的住处看了看,小儿子让聋哑女朋友见了自己的父亲,没想到父亲在确认他们的关系后非常满意,并拜托女孩子照顾自己的小儿子。
大雪纷飞的时候,父亲一个人回到了乡下自己的家。生起炉子,借着火光,仿佛看见了一家人团聚在客厅,其乐融融。
电影名为《儿子》,其实主角是父亲,表现的是父爱。在老伴去世后,他宁肯在乡下自己过着孤单的生活,也不愿意增添子女们的负担。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东京大公司工作,虽说收入高,但工作紧张,养家、还贷压力大;小儿子工作不稳定,还没有成家,更让父亲放心不下。
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长大后父母却老了,但父母并不太担心自己老了无人照顾,心里想的都是儿女们的事情,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在子女身上,处处为子女们考虑,希望子女们生活幸福。这种单向的父母之爱,体现了父母的血缘亲情,也让子女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心存感恩之心。
养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日本早已进入老龄社会,中国的养老问题也日渐突出。面对老龄社会,每个家庭都会遇到很多矛盾和困难。比如父母子女相隔两地难以相互照应,父母不适应跟着子女生活,子女也难以认同父母的生活习性,父母生病、住院、生活无法自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子女很难兼顾既要工作、又要养老,还要哺小的现实问题等。
如何应对?此片告诉我们,唯有相互关爱,真心相待,凡事为对方着想,宁愿自己承受不便,也不给家人带来麻烦,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心态。
篇6: 儿子读书笔记
读了帕金斯写的《这是儿子的鱼》后,我的思想很复杂。既敬佩又惭愧,既惊讶又感叹。文章命名为“这是儿子的鱼”,表达了作者的两种思想感情:一种是父亲赞赏儿子,二是为儿子自己没有经他人帮助独立钓上来的这条个头不小的王鲑而骄傲。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12岁左右的孩子钓到了一条个头不小的王鲑,他拼劲力气自己捉住了那只王鲑。“我”的伙伴保罗想要称那条鱼,父亲却说:“你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文中有几处使我感慨万分。从“‘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手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中我看出,小男孩儿不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就不罢休,非常坚忍不拔。我还从“几秒种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中看出,这个小男孩儿宁可冒着被河水吞没的危险也不肯放过王鲑,他是多么的勇敢呀!
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都捕过“鱼”,大家一定还有自己克服困难时的记忆,有时,这些困难带来的经验可以帮到我们。所以我们务必要在生活中抓住这些积累经验的机会,长大后才能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篇7: 儿子读书笔记
放假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有写读后感,我就读了一本《我的儿子皮卡》的书。
皮卡从小就和奶奶住在一起,他的爸妈还有他的哥哥住在北京。皮卡到上幼儿园的时候,爸妈就把皮卡接到了北京。
皮卡在北京的日子里有喜也有愁。喜是他可以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还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愁是因为他要独自睡自己的单人床上,再加上妈妈要逼她去学钢琴。皮卡原本不学钢琴的,但是一个叫絮絮的小女孩钢琴弹得非常好。这激发起了皮卡学钢琴的兴趣。皮卡之前妈妈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不管用,皮卡要么就是在路上抱着一根电线杆不肯走。要么就是没出门之前把自己藏起来,不让爸妈找到。但是有一天皮卡在自己家钢琴前,弹出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来。但那之后却弹不出来和那个一样好听的歌曲了。爸爸妈妈最后决定不让皮卡学钢琴了,所以皮卡从此就“再见,钢琴”了。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其实小孩都有自己的爱好。如果硬逼他们学习自己不想学的东西。那么他们是不可能学会的。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会非常乐意去接受,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错的。许多的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可是,有时候你逼她学的东西他学不会,也许会大大的打击到他的自信心。他也许会对每件事情都不抱有希望了呢。
篇8:《与儿子一起成长》教育叙事文
《与儿子一起成长》教育叙事文
儿子,前几天看了你写的作文《母爱伴我成长》。你的作文写的真不错,但是我读来心里却五味俱全。儿子,你长大了,看到你为妈妈做的少而自责,我的心里暖暖的;看到在你的记忆里,妈妈的斥责声给了你那么深的印象,我心里好酸痛。因为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你的小小心灵带来那么多的伤害,妈妈很抱歉。本来在你的成长中,妈妈应该给你更多的温暖和呵护,然而,每一个母亲都有的恨铁不成钢吧,面对你的贪玩儿和淘气,我常常举起罪恶的手掌,在你小小身体上和幼小心灵上给以重重一击。妈妈本来是爱你的呀,为什么常常向你举起手掌?
当你第一天来到我身边,看着这个肉肉的小人什么感觉也没有,你第一次吃奶,因为还没有奶水,把我的奶头吸了几个大包,我感觉你好有生命力啊!第一次用纱布一点一点把你头发擦得又顺又亮;第一次用奶水把你的小脸擦得干干净净;第一次审视没有眉毛、没有睫毛、眯着眼睛的你,慢慢感觉我的爱在心底泛滥,不因为你的长相,而是因为你是我儿子!
你快满月了,不知道因为什么睡倒觉了。天一亮你就呼呼大睡,怎么逗你都不睁开眼睛。一到晚上你就精神起来,爸爸妈妈困得受不了,你却要人抱才行,小屁股一沾床就嚎啕大哭。我们只好轮流值班,一人抱你一小时,直到天亮为止,你又自顾自睡去,那段时间我感觉好辛苦,但是,看到你满月的那一天突然冲我笑了,你的笑好温暖。
你一天天长大,给你买来好多玩具,给你买来好多衣服,给你购物是妈妈最幸福的时候,看你在妈妈的打扮下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帅哥,妈妈好幸福。你的个子长得很快,但是身体状况却不是特别好,一感冒你的扁桃体就有炎症,你的嘴里常常长口疮,为此我们可没少上医院。有一次你的背上长了扁平疣,必须用剪刀一个一个剪去再配合吃药才能彻底治疗,在门诊室,一次要剪二十多个,每剪一下你在我怀里都要疼的抽动一下,你大声哭泣妈妈强忍泪水,回到家你的衣服上血迹斑斑,妈妈心里斑斑血迹。上学前时,你突然得了肺炎我在济南儿童医院住院陪护,一个晚上我突然感觉很难受,起来上卫生间的路上晕倒在地上,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人醒来欲哭无泪。但是看着你一天一天好起来,妈妈照顾你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呢。
儿子,男孩子的淘气可能是天生的吧,两岁不到的你有一天蹒跚走到厨房,拿起油瓶倒了一地。你那么小可能还体会不到父母生活的艰苦,我和你爸爸结婚的钱大部分是我们借来的,结婚不到一年就有了你,单位集资建房我们又借了四万元钱,在我们就是天文数字啊,我们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而我们的工资一月当时就二百多元钱,除了生活费所剩无几。儿子,你应该理解妈妈看到后的难过与生气了吧,巴掌打在你小小的屁股上,你惊恐的跑远又跑回妈妈身边笑嘻嘻的想逗妈妈高兴的样子还在我眼前。那应该是第一次挨打吧。
上学了,有一阵子你对电脑着了迷,只要玩儿电脑可以交换零食、可以认真写作业、可以做个乖孩子,但是,平时不玩电脑的日子,就像没了魂一样一点精神也没有。你还学会了撒谎,说领着邻居家的小弟弟到广场玩儿,我和阿姨买好雪糕去找你们,却怎么也找不到,终于在一个小朋友家看到你在看别人玩游戏。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妈妈给你讲过道理,说过危害,可是没有用,你还是一门心思沉浸其中。回到家,我的怒火再也压不住了,一巴掌打在你脸上,你惊呆了,我也惊呆了。妈妈的妈妈从来不打人,我也不知道怎么就会了,我实在是更害怕你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啊。看到你惊恐的捂住脸,妈妈的心里在淌血,我一把抱过你来号啕大哭,妈妈爱你啊,怎舍得打你呢,只是怎样才能把你从这网络的陷阱里拉出来呢,妈妈黔驴技穷。
好在你是个乖巧而聪明的孩子,你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因为玩儿游戏耽误学习,在你上四年级的时候,你的成绩下降很快。我感觉应该帮你一程了,我申请了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你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积极进取的信念,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刚开始的工作并不顺利,妈妈也常常想放弃,但是,对你的责任告诉我,要坚持,再坚持。这也是我想用行动告诉你的'道理,遇到困难不退缩,坚持到底。从来没有拿过什么奖项的五三班,先是队列比赛取得了第一名,接着运动会取得第二名,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合唱比赛第一,到后来六三班囊括所有比赛的第一名。妈妈用行动诠释着一个真理,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要进取就会成功!你能体会到妈妈的用心吗?
其实,妈妈的爱算不上什么,因为所有的妈妈都是这样做的。儿子,在养育你的这十几年,你也同样教会了我重新认识母爱,当我从辛苦养育你的过程中体会到我的母亲的辛苦时,我是感激你的,因为我的父母还健在我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可能会让自己少一些遗憾。
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想好好拉拉你的手,因为妈妈知道,说不定哪天你就长大了,没想到日子过得真快,你比妈妈高出一大截了,连衣服都穿爸爸号的了,看你越来越有主见的样子,妈妈知道应该时常回头看你爸爸了,哪一天妈妈抓不到你时,一定抓紧你爸爸的手来填满你越走越远留给妈妈的空虚。
儿子,每一个母亲都是这样的对儿女充满了希望,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妈妈用错了方式也请你原谅吧,那一定不是妈妈的本意,妈妈希望你在有爱包围的成长路上快乐前行!这是妈妈的心愿,也是天下所有父母亲的心愿。
篇9:我与儿子共成长心得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无限的可能。父母的责任就是要精心呵护好这株幼苗,使它能够自然茁壮地成长。特别需要“用心灵呵护,用头脑抚养”。
说句实在话,在儿子还在他母亲的腹中的时候,我多次在我的大脑中描摹过他的模样,刚出生时的,幼儿时的,少年时的,青年时的......在他的身上,寄托着我的希望。
再说句实话,儿子出生时,除了兴奋与高兴,其实我也是一个还没成熟的孩子,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许多东西都要学习。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这些年,我对儿子的教育从未放松过,即使现在,他成为了一个大学生,这种教育也未停止过。
从儿子呱呱坠地到现在长成一个二十几岁的优秀的大学生,我只能这么说,我教育儿子成长,儿子也让我成长,我们爷俩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他由一个婴儿长成青年,我从一个新手的爸爸长成今天的儿子口中的老爸。个中酸甜苦辣,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正理解个中滋味。
儿子的教育,可以说是从胎儿时就开始了,听音乐什么的,不过也没见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明显不同的地方。至于那些教育孩子成材的书籍也是儿子未出生就开始研究的,没办法,谁让咱手生,第一次当爸爸,做家长,没经验呢。
如果让我说一说儿子二十多年的成长中,我有什么好的方法手段谈不上,但也是有一些可以谈一谈的。
第一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要重视早教,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小孩一出生,就在学习,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如何教育好自己孩子,既是对家长品行的检验,也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更是为社会做好树德树人的工程添砖加瓦。
对子女从小就培养善学、爱学、勤学的习惯,以避免陷入因少知而迷、因不知而盲、因无知而乱的困境。
孩子的教育是从他有自我意识就要开始的,而且是随时随地的有目的的教育。不要小时候,觉得孩子还小,说点错话,做点错事,都以小来解释。这样,等孩子到了十几岁,再去教育,孩子的许多本性已经形成,教育就显得晚了。
第二句,要想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教育就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上的教育,而是涉及到做人的方方面面。这个我想,咱们现在的许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一次考试,孩子成绩下降个几名,那家长可能会觉得天都塌了半边。其实,对一个孩子来说,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过硬的能力更重要!因为这些才是孩子将来在社会的立足之本!走向社会时,谁还看你上学时学习好不好,谁还用你上学时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你工作做的好与坏,你成就的高与低呢?
从儿子呀呀学语开始,我每天至少要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那时说交流这个词虽然有些早,但我的确是在和儿子交流。及至到儿子稍大一些懂事了,上学了,这个习惯都没改变过。这样的.交流,拉近了儿子与我的距离,也是教育儿子的一个方式方法。
儿子也有叛逆的时候,让我们接受不了。这个时候,就多方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态度,想一些策略,说与儿子斗智斗勇也不为过,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就在我们父子的唠嗑中解决了。所以,我觉得要想让孩子能够接受家长的教育,保持与孩子的近距离是首要的,因为亲情的力量是巨大的!让自己成长起来也很重要,毕竟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你的教育,他得听才成!与儿子的PK中,我学到了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现在则用在了我的教育中,也算是我的收获吧。
家长要做好子女的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强调家长的言传身教。因为“其身正不令随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子女能不能正常、健康的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父母负有重大责任。家长必须“一日而三省吾身”,时时刻刻反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身良好的品行影响家人,从而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使其健康成长。能够把得到的道德修养和知识付诸行动,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力戒言过其实。
比如说儿子一些习惯的养成吧。可能是因为职业的原因,平日里我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爱人是一个非常爱清洁的人,我也教育儿子要清洁,可我自己有时因为工作或者其它的原因,有时乱扔东西的习惯,儿子小的时候,就总是盯着我,用他那童稚的声音,说我乱放东西。为了儿子,我努力改掉了二十几年的坏毛病。
所以,这些年里,孩子就是我的一面镜子,让我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成为儿子眼中的反面教材。
这里,与其说我在教育儿子成长,莫不如说,儿子也教育我成长,我们共同成长!
现在有不少家庭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父母问孩子最多的是“作业写了吗?”,“考了多少分?”,“排第几名”?,“上补习班去!”,却放松了对孩子生活能力、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锻炼。教育孩子,要引导优秀品格,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突出才华,鼓舞坚强勇气,克服不良缺点,缺一不可,既要积累学识,又要以真善美情操滋养。
在这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孩子的成长,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
所以,我始终把修身立志作为自己价值追求。在以思想的教育为主的条件下,我以自身的行为引导孩子的行为,力求让他往有道德情操高尚路上前进。与此同时,我还对他进行远大理想教育,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志当存高远,慕先贤”,“人若无志,非人也”。树立远大的志向,自强自立,这样才能适应任何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孩子固然需要引导,但不可太过功利,尊重孩子的个性,我们应该顺其自然而不是拔苗助长。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长。和儿子一路走来,一起成长的路上,儿子鞭策着我,我引导着儿子,其实也挺快乐、幸福、生动有趣!
篇10:读书与成长读书笔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是由小时候的行为习惯所决定的。而今天,当我学完了《成长 》这一篇课文后,使我感悟深深。这篇文章讲得是,一名叫约翰的意大利男孩总是用两元钱买一根香肠喝一听可乐,来充饥。后来,在作者偶然的观察中明白了约翰的家中并不是没有钱,也不是他的父母 不爱他,而是他的父母 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 能力。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想到了自己 ,在家中我就是一个小王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总是向父母一味的索取。与文中自力更生的小约翰相比,我差得很远很远。同时,这篇文章呼吁我:在人生的道路上 ,会经历许多的挫折,我要勇于面对 ,不去依赖父母,父母的职责只是给予我生命 ,而其它的事情是要依靠自己 来解决,我要学会勇敢 、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为自立更能让我体会到成长 的艰辛和快乐 ,也会为我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1:和儿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和儿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和儿子一起成长读后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教师。这几天读了《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感悟良多。这本书的作者是荣获“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的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博士杨文老师。“每个人的今天都是他过去积累的结果。”这句话正是杨文教授对自己人生路最好的总结。她把自己的儿子夏杨培养成一个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她拥有一座名牌大学。然而她的成功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是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得来的,她也曾经为了带好一个班级,把自己累得心脏出毛病,也曾经为了自己的孩子和千千万万个孩子学好英语,在异国他乡背着冷面包、喝着凉水拼命地读书,她那个拥有两万多学生、八百名教工的英才学院,也曾经让她废寝忘食……
“随机教育”是杨文老师教育儿子的核心理念。她对儿子具体做什么不在乎,而是看重他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和之后,是不是能够沉淀下让他终生受益的品质。我自己也这么认为,很多有益的经历,都会成为一个人一生难得的财富。
这几天,给儿子报了个游泳学习班。刚开始教练教他在水里憋气时,他感觉到很轻松,可没练几次,教练就让他学蛙泳的动作,当儿子一次次把腿抬起、放下,合拢、分开……我当时心里在想:“这能行吗,儿子肯定受不了。”教练一直让他不停地练,当儿子做到第20次时,就有点支撑不住了,我望着汗流浃背的儿子,真是心疼啊!这时,我想起了杨文老师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经过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之后,所沉淀下来的使人终生受益的品质,只有让孩子从小就经历、明白生活有顺境也有逆境,通向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总会取得成功的。是啊,这个时候,我该给孩子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才对。我对儿子说:“儿子,加油,妈妈相信你一定行的。”儿子在我的鼓励下,变得更加努力,更加自信了,他咬着牙坚持着。我能感觉到儿子当时心中有一种韧性,让他不能停下来。那就是:“我一定要成功。”儿子进步的很快,没过几天,他很快就学会了蛙泳。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他,问他为什么学得这么快,儿子说是受了妈妈的鼓舞,是坚持不懈,不怕吃苦的信念让他学得这么快。儿子这段时间学游泳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也让孩子终生受益。引用杨文老师的一段话“在我做母亲之后,我所看重的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他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各个过程带给他的.综合素质,这种素质应该是他在生活体验中,烙印在心灵深处,是支撑着他战胜困难走向人生更高平台的基础和源泉”。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他所犯的错误本身,不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伤害,但大人对事情所持的态度却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大人处理的方式,就可能损伤孩子的自信,甚至有可能损伤孩子的未来。“四块糖”的故事足以证明这一点。有一次,一位校长看到一个男生用泥块砸其他的同学,就当即制止他,并让这个男生课后到他的办公室里去。男生心想,这一下子自己肯定要挨训了。下课后,他就早早的到了校长办公室门口,校长还没有回来,他的心里忐忑不安,在努力想着辩解的理由。一会儿校长回来了,一见面,就拿出一块糖,送给这位男生,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没想到,这时校长又拿出一个糖果递给他,对他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打时,你立即就停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男生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接着,校长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打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说明你正直善良,应该奖给你。”男生感动极了,眼泪流了下来,他泣不成声地说:“校……长,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打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校长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连同一块面巾纸,一同递给那位男生,说:“擦擦眼泪吧,再奖励你一块糖,为你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不过,我只有这一块糖了,看来,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这种教育的方式是多么的奇特啊,在那个男生的记忆中,这四块糖将使他终生难忘。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们的心智,净化人们的心灵,读完这本书,我收获很多: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家庭中的爸爸妈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同时,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也是家长要不断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最后祝愿儿子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愿他早日登上知识的巅峰。
篇12:读后感:和儿子一起成长
读后感:和儿子一起成长
[ 2008-3-6 20:47:00 | By: 家有美女] 和儿子一起成长 读了和儿子一起长这本书.感悟良多.普天之下.做为母亲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责.这种责任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点一滴的溶入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想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注意给孩子养成专注力和仔细认真的习惯.让孩子懂得时间的价值.你只要懂得如何珍惜时间,就是懂得了你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做更多你喜欢的事情.让孩子明白,你是时间的主人,而不是时间的奴仆.会珍惜时间的孩子,一定会是有出息的,并是对社会有用的孩子.孩子不断的成长,家长也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做一个开明的家长.不做一个事必躬亲的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更多的事情.相信她们会做的更好.对孩子放手越早,孩子会越自立.也会比同龄的孩子更自信.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好孩子也是夸出来的。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敏感期,家长要及时的捕捉到孩子每一个时期所要面对的新变化.比如对这个世界的感知,碰触,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我们的大千世界.让孩子学会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玩,玩中学,学中玩.玩也是学习的一种.只是获取的信息不同.但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有益的`,也是她成长中所需要的不同的养份。 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给孩子挑选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藉。在这些有益的书藉范围内,孩子会从中不断的吸收营养。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家长和孩子坚持不懈的去做,喜悦就在明天。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要想让孩子成为有力的竞争者,就要培养孩子有坚强意志,勇于探索,不怕失败。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在合适的年龄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让孩子博览群书,广交朋友。做一个有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也是家长要不断学习的一门课程。家长为孩子做的是,引导孩子迈出人生的每一个脚步,而不是为她铺满鲜花和嫩草。
更多推荐
《与儿子一起成长》读书笔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