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地理八年级上辽阔的疆域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共1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地理八年级上辽阔的疆域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地理八年级上人教版辽阔的疆域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他各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学生会下意识的应用所储备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还不得法,不能熟练地、准确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加大对地图的'使用,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和邻国。
2.知道我国宪法规定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3.培养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2.查找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2.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篇2:八年级地理《辽阔的疆域》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辽阔的疆域》的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新课程标准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要完成实施新课改的使命,依据“六环三步”的教学模式来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上课,课后不断地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要完成实施新课改的使命,依据“六环三步”的教学模式来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上课,课后不断地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我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异,因为我在课后忽视了教学反思的过程,因而也就难以在实际应用和学生反馈中得到明显的收效。今后应积极进行反思,更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寻找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适合所教学生的教学情境。
我在设计辽阔的疆域这节课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具体实施“六环三步”的过程和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使学生不容易掌握重点,也没有进行重点强调和归纳总结,缺少拓展创新的内容,今后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照新课程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需要改进:
一、 贴进生活,设计情境
我认为学生通过课前自己准备的.材料,已经对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又进行小组内交流和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点拨,对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如应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分析,使学生有目的的解决问题。另外在介绍我国四至点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找到并记住,应当首先创设情境,把我国的四至点用四幅图片展现出来,可以从网上下载很吸引人的图片,从海南这个美丽的海岛城市出发,更可以通过一首诗“北--头顶黑龙江,南--脚踏曾母暗沙,东----嘴喝两江汇合水,西――帕米尔上摆摆尾”,通过这首诗给人形象生动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课堂活动要有“质”的保证
课堂中,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但是课后效果不佳,这说明我设计的活动有很多是有量无质。课堂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学情,情境的创设要尽量贴进实际生活才能引起共鸣,但我的教学活动很少体现,今后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应增强“思维性讨论”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如:开展竞赛的时候,我可以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答出有质量的答案,课堂气氛虽然营造了起来,可是对知识点学生还是没有熟记,可以把知识点提炼出来,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让学生容易掌握。
三、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把学生放手于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在讲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时,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比较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国,给学生分组,回忆一下七年中国地理纬度的知识,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提供互相讨论、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知识丰富起来。
四、 通过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我通过复习旧知识、读图分析、竞赛等活动断开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温故知新、教给了学生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同时竞赛的抢答题也概括了本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由于课堂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易掌握重点和难点,这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和指导。
学生不仅仅是参与教学、被动地听讲,而是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增强了使用意识、交流能力、探究精神。总之,一堂好课需要师生共同来演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互相配合才能精彩,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到课堂中,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轻松愉快中完成。
篇3:八年级地理第一章《辽阔的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辽阔的疆域》教案
课型:新授
课时:三课时
教法:讨论、读图、分析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能够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能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中国的四个端点,量算出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和东西端之间的距离,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地理位置及行政中心、重要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掌握运用地图获取有关地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另过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重点难点:
掌握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省及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
导入新课:
我国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种自然资源丰富,雨热条件好,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对外交往联系便利,这些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位置优越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根据世界地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根据活动题,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二)学习过程
1.我国的位置,让学生根据世界地图,结合上学期所学知识,说说我国的位置,教师给于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对我国的位置特点进行描述。
2.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进行对比、分析;海路位置的优越性:与蒙古、日本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指导和帮助,并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我国位置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国土辽阔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根据地图1.4,了解我国领土的四端,并估算我国东西端、南北端的距离。感受我国国土的辽阔
2.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 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十四个,请你在地图上找出这十四个邻国。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 、 、 ,请你在地图上找出来,并分清它们的范围。
4.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 000千米,与我国各海相望的有六个国家,请你在地图上找出这六个海上邻国。
5.我国的内海有 、 。
6.我国最大的盐场是,位于 海近岸。
7.我国最大的渔场是,位于 海。
8.台湾海峡属于 海。
(二)学习过程
1.我国领土的四端,重点让学生记忆四端的位置。
2.陆上邻国可先让学生自己查找,然后更正,在进行记忆,记忆的时候按照逆时针的顺序。
3.临海的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把大概范围讲清即可。
4.海上邻国可先让学生自己查找,然后更正,在进行记忆,记忆的时候按照顺时针的顺序。
5.5.6.7.8这几个目标,重点记忆就可以了。
三、 34个省级行政区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三级: 、 、 。
2.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
3.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行政中心、轮廓。
(二)学习过程
1.行政区域的划分,重在让学生理解划分的意义。
2.名称及位置:①带领学生按照方位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②让学生自己用拼图进行练习,③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拼图,④利用书中P9的空白图,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3.简称:①带领学生认识各省简称,按不同分类,②学生自己进行记忆,反复练习,③老师检查掌握情况。
4.轮廓:利用课件演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讲清特点,便于学生记忆。
5.行政中心:可以利用以后的学习不断的加深记忆。
归纳小结:
1.位置优越: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广
南部少数地区在热带,没有寒带
高山地区有类似寒带的冰雪带
海陆位置: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西部深入内陆,与多国接壤
东濒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多岛屿、港湾,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 000多千米,有14个邻国。大陆海岸线长18 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濒临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沿海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作业安排:
同步练习、填充图册
课后记:
篇4:八年级地理上学期疆域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学期疆域教学反思
教后记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尽量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可见我们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例如: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要理解这一知识点可能比较抽象,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可能易于理解,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再如我国位置优越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象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篇5:八年级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反思
《中国的疆域》是八年级学生首次真正接触中国地理。在七年级对世界地理概况的讲解后,学生已经有相当基础的地理知识,借机我用猜谜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由世界引向中国。但学生基础是参差不齐的,要使中国地理讲的深入透彻,并把世界地理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难度和要求。
我在设计导入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我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流程中,我设计了“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靠一靠,游一游,议一议”等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参与进来,特别是讲解众多邻国的时候,学生七嘴八舌乱哄哄的,我只注意到全员参与而忘了引导,致使在本节所花的时间太多,下课时间到了都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课后反思,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地理教师,我基本上拥有了“硬件设备”,如:普通话,教态,板书等等。在“软件设备”上,我还是有所欠缺,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及教学中国疆域四至时没有点到位等等,许多细节没有处理到位。今后我将努力学习,注重细节,力争在地理教学上有一番成绩。
篇6:八年级地理《中国的疆域》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我国的地理特点,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我国在世界的位置,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与邻国的相互位置等。教材通过“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对于我国经纬度位置特点的讲述是通过介绍我国领土的四端来完成的,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广,这是造成南北太阳辐射、气候、自然和人文景观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我国东西跨经度很广,则造成了我国东西时间、气候、自然人文景观的巨大差异,两者结合起来说明我国地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陆兼备,有十分独特和优越的海陆位置。教材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其次我国濒临的海洋一段内容实际上是我国海陆位置的延伸,即我国东临辽阔的海域。最后,教材通过对我国陆上和海上邻国的介绍说明了我国与邻国的位置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地理知识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学生会浅意识的应用所储备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还不得法,不能熟练、准确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加大对地图的使用,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篇7:地理八年级上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处处激发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恰到好处地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习目标全面落实,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知识。
所用教学手段,主要是地理图表,教与学兼而用之。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利用简笔画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学效果很不错。
地形相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这部分内容更生动,易于学生学习,课上我采用了猜一猜的活动,利用地形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幅图中画的是我国的哪种地形,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为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在讲授四大高原时,我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课前布置学习内容,讨论学习方法,课下同学们选择自己想要调查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再进行交流汇报,互相补充,交流学习到的内容。
篇8:地理八年级上教学反思
教后记 本节是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等已学过的知识。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互相联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
在讲授“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内容时,我主要从几个基本概念入手,让学生根据河流分布图中给出的主要河流,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让学生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分析外流河的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理解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按照教师的提示,给学生列了一幅表格,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别分析南北两侧的河流水文的共同特征与成因,学生通过分析图和教材资料,采用对比的方法从河流的水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长短等方面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与成因,重点是强调学生要从已学知识中分析得出结论,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会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
大部分学生态度积极端正,课堂秩序井然,对知识的掌握总体较好,为后面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本节课能够在恰当环节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尤其在结合身边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体会就是: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笔、动脑,调动多种感官来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和谐的生命课堂。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本节课又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教学中部分学生仍不能从相关图表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训练。同时作为地理教师,我在语言的组织和描述中仍存在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基本功训练,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9:八年级上地理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x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④(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结合投影片④,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练习】看投影片④,完成练习2和练习3。
练习2.对照《中国地图册》的“中国政区图”,把“中国疆域图”中的邻国按编码写出国名:陆上接壤的国家: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吉尔吉斯坦、⑥塔吉克斯坦、⑦阿富汗、⑧巴基斯坦、⑨印度、⑩尼泊尔、(11)锡金、(12)布丹、(13)缅甸、(14)老挝、(15)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
练习3.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
板书设计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从世界看中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三、广阔的海域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附表:表1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篇10:八年级上地理教案优秀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 什么是工业?
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引导学生读图4.17,分析以下问题。
①.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②.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③.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
④.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
总结:工业生产:原材料→加工→再加工
2.工业部门——重工业、轻工业
判断以上所涉及到的工业部门,哪些为重工业,哪些为轻工业。
轻工业:家具加工、食品加工、面粉加工、食油加工。
重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木材加工。
3.课后活动
①.仔细观察我们的家,它就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看看张梦同学的家,了解对沙发这种工业产品的“追根溯源”(图4.20)
②.张梦同学的家里还有哪些工业产品?任选其中一种,参照沙发的例子,对它“追根溯源”。学生练习:依照“家具厂沙发的生产联系图”做电视机、灯具、餐桌、面包的生产联系图。
(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工业有哪些作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2.读图课本图4.21“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
提问:①.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哪儿稠密?哪儿稀疏?(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②.全国重要工业城市都沿什么分布?(铁路线)
京广线上的重要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
京沪线上的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无锡、上海等)
陇海—兰新线上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③.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这几个工业城市除靠近铁路线外,还有什么共同点?(都靠近黄河)
④.长江沿线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⑤.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这四个地区是我国工业中心分布最密集,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这四大工业基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沿海分布)
沿海分布工业分布有什么好处?(便于利用廉价的海上运输,运输原料和产品)
(引导归纳)通过以上读图,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交通)
交通的影响使我国工业分布呈现出什么趋势?(沿河、沿海、沿交通线)
三、课后活动:阅读图,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1.阅读图4.21,观察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1)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沈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广州)(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2.阅读图4.22,说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的情况。(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工业分布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数为2472万)和山东省(20人口数为9588万)工业总产值的差异。(山东省的工业总产值比内蒙古自治区的高。)
课后活动:
学生搜集、整理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如机器人、电子产品等),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人们生活的贡献。
课后小结
篇11:八年级上地理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板书设计
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
二、中国人口的特点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附表
投影(1)
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
我国文盲半文盲占15.85%居世界第一位。
投影(2)
世界主要国家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工程师与科学家人数统计表
投影(3)
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
我国城镇人口35950万人,农村人口86439万人
投影(4)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表
投影(5)
家庭调查表(学生一)
家庭调查表(学生二)
家庭调查表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状况。
3.了解高新技术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找出家里的工业产品。(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篇12:八年级地理优秀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优秀教学反思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在地理课堂上多用多媒体教学,收效甚大,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进入课堂,增加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多媒体突显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地理教学中,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读图分析,而且图的种类多,如各种分布图,统计图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利用多媒体,这些所应展示的地图和图片,可以随时迅速展出,清晰明了,直观性强,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读图习惯。
二、多媒体进入课堂,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多媒体进入地理课堂后,由于展示地图,图片和资料的时间缩短,而且直观性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增高,精力专注度增加,地理问题解决的难度大大降低,解决的速度加倍提升,课堂时间等于变相延长,这样,不仅利于教师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课堂上,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能力快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成倍增长,对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地理的能力帮助很大。学生理解力,记忆力,地理学习能力等的提高,原本需要较长时间,反复训练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这些都得益于多媒体的运用。因此,多媒体的进入,大大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师素质得以提升。
刚开始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时,电脑与电视的链接,调配等都很陌生,需要熟手的帮助。但使用过一两次,这个技术就很快掌握了。难的是课件制作,一开始,我只能是拿来主义,在电脑上下载现成课件使用。而现成课件不一定与本校情况相符,更不一定与教师本人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相吻合,所以,有时教学中,感觉别扭的地方时有出现,别人的体现不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效果自然不很如意。怎么办,学。就这样逼迫自己先拿别人的,修来修去,添加自己想要的各种音画图片,进入方式,切换方式等多种效果。在反反复复的修改,制作过程中,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电脑使用水平,课件和教学思路的结合使用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又促使自己更多的思考教学方式,教学理念。
篇13: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至4班地理,时间如白驹过隙,飞速而逝,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有收获,有遗憾,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反思如下。
工作中坚持读书学习,阅读了《透析作业》《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及王局长所做课题报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区级、校级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好二次备课,及时将备课上传至教研平台。积极参与各级听评课活动。本学期听了韩**老师、王**老师同课异构的《地形图的判读》,吕**老师的《气候》,历城区地理名师胡**、胡**老师的'同课异构七年级下册《大洲和大洋》,同时自己执教了《地形和地势》。不仅听本学科的,还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虚心吸取老师们的优点,本学期共听课20节,超过了15节的要求。本学期积极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20个变的素质大赛活动。将自己八年来参与课堂改造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总结,发现自己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程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当课程的理念一点一点渗透到课堂中时,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悄然发生了变化。每节课孩子们都走在探索的路上;现在他们可以自己画图用图复习;能够做到由剖面图到平面图的自由转换。课堂中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在活动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种以围绕活动进行课堂必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能力必然得以培养与发展。本学期的质量检测,合格率比较不错。
工作中也有不足,比如想的多,做的少,总想记录一下学生的闪光点,但总是因懒得动手而放弃;对待学困生耐心还是不足,总有放弃之心;读书记得多,思的少等。
在今后工作中要多反思,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更多推荐
地理八年级上辽阔的疆域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