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庄子成语故事之庄周梦蝶(共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庄子成语故事之庄周梦蝶
庄子成语故事之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现比喻扑朔迷离变化莫测的情景,或对往事的追忆。出自《庄子•齐物论》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故事】:
有一天,庄周睡觉的时候两臂抬起又落下,落下又抬起,像鸟翼扇动,脸上还露出婴儿般甜梦的笑容。他的妻子看到后摇醒他并问:“你在干什么?”睡眼惺忪的`庄周似乎没有听到妻子的询问,突兀地问道:“我是什么?”
“你不是我的丈夫庄周吗?”妻子惊诧不已。
“不、不、不不”,庄周仍然是恍兮惚兮地,“我是想问--我是谁?”
“你是庄周啊”,妻子更加惶惑不解。
“不,不不,我不是庄周,庄周只是我做得一场梦,我实际上是一只蝴蝶。”
“怕是你在做梦吧,那么我现在让你醒醒吧”,说完妻子拧了庄周一把。
庄周感叹地说:“既然我是庄周,那么刚才就是一场梦了,在梦里,天是那么的蓝,花是那么的艳,空气是那么的清新,风是那么的轻柔!我是一只漂亮的蝴蝶,煽动翅膀,飞呀飞呀,穿过树林草丛,飞过那么悠闲,那么惬意,压根不知道我是庄周。”
“可是我现在仍然不能确定:我本身就是庄周,只是在梦中才是蝴蝶呢?还是我本身就是一只蝴蝶,只是在梦中才是庄周?”
【寓意】: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寓意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篇2:庄子成语故事―瓮里醯鸡
庄子成语故事―瓮里醯鸡
【出处】
《庄子·田子方》
【原文】
“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
【故事】
春秋战国时出了很多思想家,据说他们当中,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有一回孔子去向老子求教,问道:“您老人家德高望重,修身有名。古之为人凡属君子,都是非常注重修身的。我今天来就想当面向您讨教,如何修身修道才能成为一个圣贤?什么才算是大道?您能告诉我吗?”
老子回答说:“你的名声我早有耳闻,你也是一个修身修道的人。不过至于说这修身修道,就好像山间泉水,你看到那泉水了吗?一眼望去清澈见底,日夜不停淙淙而流,是谁让它流的呢?又是谁让它那么清澈呢?就是自然,就是天地,
再说天空,它为什么那么高?大地它为什么那么厚?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厚,都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君子修道就如泉水,就象天和地一样,有一个自然而成的'过程。”
孔子回来后,跟他最好的弟子颜回说:“我这回去向老子求道,才明白对于道,我过去知道的太少了。我过去了解道的程度,就好像瓮中的醯鸡一样,眼界太浅了!我这回见了老子,他给我打开了瓮盖,使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寓意】
“瓮”( wèng),就是装酒的大坛子。“醯鸡”( xī jī)就是酒坛子里边的小虫。“瓮里醯鸡”这条成语,是形容酒坛里的小蠓虫,一直在坛子里面飞,不知道天地的广阔。比喻见闻狭隘浅陋的人,后来也被用作自谦之辞。
篇3:庄子成语故事―寿陵失步
庄子成语故事―寿陵失步
【出处】
《庄子·秋水》
【原文】
“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故事】
“邯郸学步”这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源出于《庄子·秋水》。书中写道:辩士公孙龙,向庄子的门徒魏公子牟,请教学习庄子哲学的方法。公子牟先是用“井底之蛙”为喻,大大嘲笑了公孙龙一通,说他学识浅薄;最后又讲了个故事,以拒绝公孙龙的请求。
故事大意说: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好看。北方燕国寿陵地方,有个少年,不顾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地赶到邯郸,来学习当地人的走路姿势。他成天呆在大街上, 观看人家怎么走路,边看边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
又摹仿着做,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再跟那个人后边走几步。可是费了很大劲,学来学去,总地不象。这个少年心里想,也许自己多年习惯了原来的走法, 所以学不好,于是他索性丢掉了原来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从此,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想要着手脚如何摆动,又要想着腰腿如何配合,同时又要留意每上步的距离,....把他弄得手足无措。他一连学了几个月,越学越差劲,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法,反而把自己原先的步法也忘掉了。最后他的钱花光了,不得不返回寿陵。可是他已经忘记怎样走路了,没办法,只好狼狈地爬了回去。
后来,人们从这个寓言故事概括出“邯郸学步”这句成语,用来比喻盲目摹仿别人的长处不成,反而丧失自己固有技能的人或事。这个成语也写作了“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名句。现在邯郸市区并关,有座跨沁河两岸的拱券石桥, 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成,人称“学步桥”,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命名的。
【寓意】
不要盲目崇拜别人,要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篇4:庄子的成语故事
【人物介绍】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
更多推荐
庄子成语故事之庄周梦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