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赛前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成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共8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赛前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成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赛前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成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良好的素质、技术、战术.以及心理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及解决方法,着重分析了影响田径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素质,以便教练员、运动员加以借鉴,在比赛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作 者:李强  作者单位:焦作市化工高级技工学校,河南,焦作,4540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8) 分类号:G82 关键词:赛前状态   赛前状态因素   赛前心理  

篇2: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影响及对策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城市作为形成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也逐步形成最高的生态系统,从而也使得城市生态系统与农村生态系统的差距逐渐拉大.本文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现状的研究归纳出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并采取具有前瞻性的措施和手段防止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的不良影响.作 者:周珊    伍静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59 期 刊: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Journal: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X3 关键词: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    城市    对策   

篇3:赛前紧张与焦虑情绪对运动竞赛成绩的影响论文

赛前紧张与焦虑情绪对运动竞赛成绩的影响论文

【摘 要】心理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训练中十分重要的训练环节,它是取得胜利的主要手段。一场运动竞赛的最后胜负,不单纯决定于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赛前 紧张 焦虑 经验 期望值 竞赛成绩

1 紧张和焦虑

情绪能激励运动表现,也能抑制运动表现。积极活跃的情绪能点燃你勇攀高峰的烈火,但当激情转化为焦虑或者兴奋转化为紧张时,就可能出现偏差。紧张和焦虑属于情绪状态的一种,是许多运动员在比赛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紧张反应可能是适宜的、积极的,也可能是不适宜的、消极的。

2 紧张与焦虑的原因

2.1与个人心理气质特征有关

气质是指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例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例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和心理活动指向性(例如,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等方面的特点。

2.2与运动员过去的比赛经验有关

有些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机会不多或以前根本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比赛,或是在参加过的一些比赛中有过紧张的现象,所以一到比赛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僵硬。严重影响正常发挥,影响竞赛成绩。

2.3与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有关

有的运动员给自己定的目标很高,一定要夺取冠军,一定要拿到名次,一定要拿下这场比赛等等。于是比赛时总担心自己不能如愿以偿,结果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引发了比赛前的紧张,反倒制约了自己能力的发挥。

2.4与平时训练、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

在平时训练时,有的教练员只注重技术的训练,不注重心理训练;在平时,运动员在训练时周围的观众很少,气氛也很单调,但在比赛时,场外观众的起哄、比赛场上的气氛、比赛规模的大小等都会加深赛前运动员心理因素朝不良的方向发展。

2.5与比赛对手的强弱有关

比赛对手的强弱也是影响运动员情绪的原因之一,如果比赛的对手的实力相对来说比较弱,那么运动员心理负担就会比较小,更容易发挥本身正常的水平;而如果比赛对手相对比较强大,那么无形中就会给运动员形成一种压力,就容易引起运动员赛前的紧张与焦虑。

2.6自信心

自信心是运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因素,因为信心是一种相信自己或预料愿望一定能实现的心理状态,有信心能使心理活动过程积极起来,坚持下去,并富有创造性,从而激励运动员顽强的斗志。

3 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基本途径

3.1呼吸调节法

利用呼吸调节,这是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

3.2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

回想过去失败的比赛,会使人心有余悸,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但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再现当时的情景,回味当时自信、愉快的体验,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多想过去那些令人自豪的、愉快的、取得好成绩的比赛,就能克服赛前的紧张和焦虑。

3.3期望值不宜太高

运动员在比赛前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所以运动员应从实际出发,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3.4简单的身体技术练习及评论

在比赛前可以独做一项简单的技术练习,让教练、队友做出评价。如果同一个与你存在同样问题的队友一起做此练习,还能加强你们之间的集体精神,因为身体运动常常可减轻甚至消除紧张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3.5技能的心理演练

技能的心理演练也有助于降低焦虑情绪,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运动技能的改进可促使运动员的自信心增强;(2)在赛前进行技能的演练,可使运动员将对比赛的担忧转移至对活动的注意上。

3.6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

3.7念动训练

所谓念动,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叫做念动训练。就像在平衡木比赛中看到前面的运动员掉下来,往往会影响后面的运动员一样。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运动的技术的形成与巩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使运动员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充满信心地参加比赛。

3.8门性的心理训练

它包括自我暗示法、自我放松法、自我心理调整法、集中注意练习、模拟训练、催眠法、活动调节法等等,这些方法与我国的气功有类似之处,能达到消除运动员过度紧张心理,集中注意力,调整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此外,锻炼意志力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意志坚强说明心理气质特征比较好,就不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起到促进运动成绩的作用。

4 小结

目前,我们一直都在利用詹姆士——兰格学说这一原理来帮助运动员通过控制表情来控制赛前焦虑。随着各国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之间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一场运动比赛的最后胜负,往往不单纯决定于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运动心理研究与心理训练的现状,根据现状必须大力开展运动心理训练理论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必须强调心理训练的重要作用,强调心理训练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运动科学训练的要求,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愈国华.普通心理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胡世支.心理潜能[M].中国城市出版社.

篇4:宏观调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宏观调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宏观调控对我省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并从银行、企业、政府三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作 者:张景文 王玫  作者单位:张景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陕西,西安,710004)

王玫(中国人民银行凤翔县支行,陕西凤翔,714000)

刊 名:西安金融 英文刊名:XI'AN FINANCE 年,卷(期): “”(12) 分类号:F8 关键词:宏观调控   生产经营   调查  

篇5:文化差异对留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化差异对留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化的民族特性造成了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我国留学生去异国他乡学习和生活时,不得不经历人生的再社会化.文化差异对留学生的心理影响使之在再社会化过程中可能形成或积极或消极的'新的人格取向,运用心理调试方法帮助留学生克服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适,可以使留学生尽快适应在异国他乡的学习和生活.

作 者:张立军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国际合作处,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湖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HUBEI 年,卷(期):2004 “”(4) 分类号:G05 G44 关键词:文化差异   留学生   心理影响  

篇6:高速公路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速公路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速公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高速公路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但与此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也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文以正在修建的荣鸟高速公路浑源路段为研究对象,分别监测了施工前和施工期间某一料场50m、100m、150m、200m的总悬浮颗粒(TSP),比较和研究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给周边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经结果分析发现施工前该地区的空气质量达标,施工期间料场50m、100m、150m的空气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作 者:冯春雨    白红娟    刘春原  作者单位:冯春雨,刘春原(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白红娟(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天津,300401)

期 刊:科教文汇   Journal: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X831 关键词:高速公路    空气质量    总悬浮颗粒(TSP)   

篇7:不良思潮对高职生的影响情况及对策研究

俞赛平,褚智江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由于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性,影响高职生的不良社会思潮主要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和方法、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8:不良思潮对高职生的影响情况及对策研究

社会思潮是指得到社会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它有时表现为一定理论形态的思想做主导,有时又表现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是一种非主流社会意识现象[1]。社会思潮影响有双面性[2],其中一些社会思潮以消极影响为主体,可称不良社会思潮。高职教育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其规模已占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90后”高职生经历了普通中等教育高中阶段学习的不顺和高考的失利,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环境,心理矛盾冲突多,同时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弱,极易受到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研究不良思潮对高职生的影响情况及相应的对策措施很有必要。

一、不良思潮对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影响情况

各种不良思潮的运动轨迹都非直线型的,而是呈现波浪型和阶段性,且不同类型的社会思潮对不同类型、层次大学生影响的性质、程度、机制也各不相同。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既有各种不良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共性,又有对高职生影响的特性。我们对闽西北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各取一部分)的整体问卷调查和个别典型调查显示,由于高职生特点、高职教育特性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当前在高职校园中,盛行并影响学生的不良思潮主要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等。1.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对高职生的影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相类似,但来源有所不同。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想。它以实用、功效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以讲求实效、追求个人目标实现一种人生价值观。西方功利主义则产生于欧洲,它从苦乐感出发,以功利为核心概念,以基于行为后果评价作为判定个人和社会幸福的基准。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也含有很强的功利主义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功利主义表现为讲究效用实惠、追求金钱,人们遇事遇物强调价值、有用性、实惠,用功利的眼光和态度去为人处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对高职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淡薄。在高职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的前途发展是最重要的,理想信念是虚无飘渺的乌托邦。最不喜欢上的课是政治理论课,最不喜欢谈论的话题是政治问题和理想问题。在一项“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的调查中,学生选择“理想信念”的仅占20.7%,选择“情感”、“金钱”、“健康”的合计占79.3%;在“您对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看法”的调查中,选择“不是很感兴趣”、“非常不感兴趣”、“无所谓”的合计占83.2%。放弃对人生和世界的终极探索,远离崇高理想和信仰追求,只注重眼前的自我利益,集体观念淡薄,人生的正面积极意义被淡化。

(2)注重眼前实效、实惠。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影响,不少高职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行为明显趋于实用和功利化。在“你上大学学习的目的”的选项上,选择“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和“为了满足家人的期望”的占79.6%,选择“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仅占20.4%。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竞聘班干、团干和学生会干部往往是为了能在奖学金、评优评先上加分。为了增加就业上的筹码,考证、考级比上正常课程更热心。只注重眼前实效,忽视长远的、综合的知识学习积累和能力提高。在择业观方面表现为“择业取向功利化,择业目标短期化”,就业多以大城市、沿海地区为目标,选择企业以薪金高低为最高标准,而忽视自身条件和长远发展。在“您就业时选择企业,首要考虑的是……”调查中,选择“工资高,待遇好”的占71.5%,选择“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仅占19.6%。

(3)道德行为与道德观念脱节。高职院校学生对周围发生的事会有正确的是非判断,但在行为上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调查显示:在问及“当你遇到损害公物,破坏环境的现象”时,有43%的学生表示“反感但不想去管”,有38%的学生认为“反正不关自己的事,听之任之”,二者合计占81%;当问及对“某银行员工为了保护国家钱款不怕持刀歹徒而英勇搏斗负重伤”的看法时,69.2%的学生认为“很钦佩,但我不能肯定自己能做到”,14.3%的学生认为“很高尚,但我不愿这么做”,二者合计占83.5%,只有11.2%的学生选择“很可贵,我也会这么做”。学生在观念上也认为应孝敬父母和勤俭节约,但在行为上却常无视家庭状况攀比消费。

(4)诚信观念不强。考试时候是否作弊,拷问着学生的诚信和良心。在“你对大学生作弊的态度是……”的调查中,回答“看别人作弊得高分,自己也想做”、“总比补考好吧”、“可以理解,自己偶尔也做”合计占76.8%,“坚决反对”的仅占23.2%。在问到“当你看到其他学生违纪,教师查问时,你是否如实相告”,答“否”的占79%,答“是”的占21%,由此可见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诚信问题堪忧。

2.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对高职生的影响。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其宗旨就是虚无历史,以一点否定全部,以个别现象否认本质,以“反思历史,重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名歪曲历史。如抬高洋务运动,贬低戊戌变法,抬高清廷的“新政”,贬抑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美化、拔高慈禧、琦善、李鸿章、袁世凯等人,贬低林则徐、谭嗣同等人。历史虚无主义者一部分人是哗众取宠地“秀”自己,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一部分则完全是别有用心,旨在推销“全盘西化”的思想。高职生由于自身历史知识的不足,且很多知识信息来自网络等新媒体,极易造成思想认识的混乱。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主张是反理性主义,其影响主要集中在学生中的学习落后、性格心理有偏差等群体,而这种群体高职生中尤多。高职生并非都读过后现代主义哲学,主要是通过网络、影视作品、期刊等媒介而受渗透和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共同影响,使部分学生对正面宣传教育不以为然,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淡薄,对国家未来发展失去信心,政治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弱化。在一项“你认为党中央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调查中,认为“实现的可能性不大”的占31.2%,“没想过,说不清楚”的占40.5%,二者合计占71.7%,认为“充满信心,可以实现”的仅占29.3%。在“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才的精神支柱”的调查中,学生选择“不太同意”、“难以判断”、“没想过”的合计占76.8%。在“你有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的调查中,选择“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仅占27.3%,“得过且过,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的占72.7%。从观念上看,部分学生表现为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反教育,规矩、公德意识差。从心理上看,表现为追求享受、内心焦虑、好发泄。从行为上看,表现为玩世不恭、强调自由、无视纪律。

二、应对不良思潮对高职院校学生影响的对策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全面发展,德育为先,曾是我们信奉的教育指南。但在许多高职院校中,由于受招生、就业等压力因素以及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片面强调学生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环境建设,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处于失衡状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基层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应认识到品德素质教育仍是首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是基础,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关是应帮助学生“立志”,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主动研究各种思潮,分析和预判其发展方向,针对社会思潮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主渠道教育同时,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1)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尤其要在指导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突出德育;(2 )加大投入开展各种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3 )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导师制;(4 )积极发挥学校业余党校、团校培训教育功能,培训中应增加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选修课增设中国近代史;(5 )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以及专家报告会等活动;(6)树立“大思政”观,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渗透到学校各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之中,建立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全校教职员工都担负起对高职生的“育人”重任。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职院校应对不良思潮对学生消极影响最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三个倡导”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用贴近百姓的语言,易于百姓理解,易于转化为行动。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教育的全过程。(1)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应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课程特点,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对思想政治课进行整体规划和修订完善。(2)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整体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如广泛设立或张贴“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开展“书香校园”、“道德模范进校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好故事”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培育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各方面力量的整体效应。(3)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要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提高教育队伍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使他们自觉把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各门课程之中,既言传又身教,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教育学生。[3]

3.创新高职思政教育思路和方法。要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必须主动适应新时期高职学生特点,创新思政教育思路和方法。(1)树立新理念。高职思政教育应树立开放、民主、整合的新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同时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耐心教育与严格纪律相结合的原则,尤其纪律规范教育不可偏废;还应注重尊重人、关心人,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2)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思政工作者既要掌握学生的基本特点,又要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中呈现的具体特点和具体要求,既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又要有清晰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分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植入优秀企业文化元素,如定期开展“企业家讲坛”等形式,充实和激活高职特色校园文化。要在坚持显性主流意识教育同时,积极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融入高职校园的各个日常生活之中。(3)重视新媒介的功能。我们调查显示:98%的学生表示他们的社会知识信息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互联网或微博微信获得的,因此要着力把握新媒体的话语力,探索新媒体德育工作的新途径,积极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当今高职生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QQ、校园BBS、电子书等多种形式,以低姿态的方式接近学生,与学生交流、谈心,信息交互,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帮助其逐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街道、企业、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调查,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见习等实践活动,并结合学校地缘优势和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如闽西北抗战文化、中央苏区、客家祖地文化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和国情,促进学生由他律转向自律,提高抵御不良思潮侵袭的能力。

4.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高职生因受学业、经济、就业、社会歧视(大多为高考分数较低,达不到上本科的要求,不得已而上高职,社会对高职生的认可度较低)等各方面压力,心理矛盾冲突多,很容易追随不良社会思潮,因此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很有必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整体教育规划中,结合高职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和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开展日常心理咨询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系列专题讲座,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文化、体育、校园社团、劳动、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减少其心理的矛盾和压力。尤其必须特别关照“三困生”,即家庭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和思想困难生,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他们有一些共同特点,心理上敏感、自卑、脆弱、封闭;行为上孤僻,不理性,做事情不专注,不遵守纪律。对于家庭困难生,要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助学金等方式,帮助他们摆脱经济困难,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学习困难生,要加强学习的督促和引导,使他们学会学习,感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战胜自卑,树立自信;对于思想困难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吴仁华。社会思潮十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04.

[2]赵艳波。论当代社会思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87-90.

[3]李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引领社会思潮的伟大旗帜[J].理论导刊,2013,(01):12-14.

更多推荐

赛前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成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