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染病迟报漏报原因及管理策略(共2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传染病迟报漏报原因及管理策略

结果: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规范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的填写,检验检查阳性结果及时反馈,及时督导,定期自查。

结论:完善的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开传染病迟报漏报的发生。

【关键词】传染病信息;漏报;理由;管理策略

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制约传染病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是各级医疗机构的基本职责,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是医院公共卫生科日常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迟报、防止漏报是传染病监测和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传染病迟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常见的迟报漏报理由及管理策略分析总结如下:

1 常见迟报漏报理由

1.1 门诊工作日志登记不规范 门诊工作日志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重要原始依据,如果门诊工作日志的填写存在项目填写不建全、字迹潦草、漏登等情况时,容易发生漏报。

1.2 检验检查结果滞后 临床上较多的检验结果如肝功能、DNA、痰培养、血培养、大便培养、脑脊液培养以及梅毒抗体检测等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才能出来,如果阳性结果不能及时反馈,容易发生传染病迟报漏报。

这种情况在门诊更容易发生。

1.3 转诊和住院部直接收治病人 外院怀疑或者确诊的`传染病人直接转入住院部,中午、夜晚急诊入院的传染病人,住院医师接收病人后,往往在第一时间忙于对病人的检查和救治,容易发生迟报漏报。

1.4 入院时诊断不明确和住院过程中更正诊断以及在住院过程中新发现传染病 如入院时以“发热待查”、“咯血理由待查”收入院,住院过程中诊断为猩红热、手足口病、肺结核等传染病;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住院进一步检查订正为肺结核;入院诊断为乙肝,住院过程中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同时患有肺结核等情况,如果住院医师及时报卡的意识不强,很容易发生迟报漏报。

1.5 体检中心存在漏报的隐患 在体检中查出的传染病,如乙肝、丙肝、肺结核等,体检中心往往能及时将检查结果通知其本人或单位,却忽略传染病报告。

因为不是临床科室,疫情信息管理员在收集卡片时也容易遗漏。

2 管理策略

2.1 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培训到位 医院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领导小组,分管院长负责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领导工作,各科室主任对本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传染病管理工作负责[1],公卫科疫情信息管理员负责全院各科室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审核、登记、上报。

2.2 规范门诊日志的填写登记 门诊工作日志的填写登记应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填写,特别是就诊日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诊断、电话、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信息不能遗漏。

疫情信息管理员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到门诊各诊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逐项核对门诊日志登记信息。

2.3 建立健全检验、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制度 检验、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开单医生或所在科室要形成制度,认真落实。

2.4 加强对住院病人传染病报告情况的督导 出入院登记是检查住院病人传染病报告情况的重要原始依据,应按要求完整、规范填写,必填内容有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电话、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

出入院登记不是传染病报告的唯一依据,应结合病区交班报告、出入院病人日报表、住院病人病案等信息资料,仔细核对,防止漏登漏报;对未明确诊断的病例应追踪督导至诊断明确;住院过程中更正诊断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填写订正报告。

2.5 定期开展有临床科主任轮流参与的自查 自查是传染病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纠正迟报、防止漏报的最重要环节。

作为鄂西川东最大的传染病医院,为减少和防止漏报的发生,提高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水平[2],我院每月第二周开展自查,为期一周,2名临床科主任轮流参与(分管院长不定期参与),全面收集、检查门诊各诊室、放射科、检验科、B超室、体检中心、住院部各科室登记资料,病案室出院病人病案,拉网式检查,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临床科主任参与自查,能真实体验疫情管理员的工作流程,客观了解全院疫情报告管理情况,学习和借鉴其他科室好的策略和经验,看到自己科室存在的不足,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科室的疫情报告工作。

及时完成自查报告、考核评分、处罚倡议,参与当月自查的临床科主任或分管院长签名确认。

2.6 及时反馈通报传染病报告情况,认真落实相关奖惩政策 疫情信息管理员及时将自查报告、考核评分、处罚倡议反馈通报给院办、财务科及相关各科室,对存在的理由提出整改意见。

传染病管理自查、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与个人年终考核挂钩,与科室评先评优挂钩,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各项相关制度的落实。

此外,疫情信息管理员应加强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按照疫情信息管理员管理规定的要求,积极参加疾控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考核,不断提高相关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鹏,李金波.基层医院传染病漏报理由与防范策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1(2):119-120.

[2] 马新梅,姚桂莲.基础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策略倡议[J].中国实用医药,,13(3):207-208.

篇2: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与管理策略教育论文

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与管理策略教育论文

闭症学生由于具有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和行为刻板等特点,其课堂问题行为更为普遍和严重,主要表现为拍手、摇晃身体的自我刺激行为,碰头、打自己脑袋的自伤行为,离座位乱跑的破坏行为,咬人、踢人的攻击行为,过度兴奋或没有理由哭泣的情绪问题等。这些行为往往会直接破坏课堂秩序,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果断地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课堂教学活动将直接受到影响,以致无法正常进行。

一、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因素

(1)厌烦不满。

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厌烦。当自闭症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或不喜欢所学内容时,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产生厌烦不满的情绪。

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不满。教师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

③学生对教师本人的不满。由于自闭症学生具有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不少学生连跟自己的父母交往都有很大的问题,跟不熟悉的人交往更会让他们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紧张和不安,因此存在排斥老师、排斥同学的现象。

(2)紧张焦虑。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不同的自闭症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自闭症学生能遵从教师的要求,顺利完成任务;而有的自闭症学生则会因为老师的要求而感到一种压力,引起紧张焦虑,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泄。

(3)需要得不到满足。自闭症儿童也有各种需要和需求,当他没有能力来表达这些需要时,就会用特定的手段——问题行为来传达各种信息,引起老师的注意。

(4)感知觉异常。因为自闭症学生感知觉的异常,他们有时会对课堂中出现的某一个画面、某一种声音或某一个词语等过度敏感,而引发各种问题行为。

2、教师方面的原因

(1)要求不当。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加强,容易诱发问题行为;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一概不管,让一些本来可以得到抑制的轻微问题行为越演越烈,以致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2)教学不当。教师备课不充分,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迟钝、笨拙,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多,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就会让学生厌烦、不满;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是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学生就有可能放弃当前学习,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3)管理不当。当自闭症学生的问题行为干扰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不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合适,也不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是采取批评、训斥等过激的方式处理问题,就可能造成师生矛盾和冲突。

3、环境方面的原因

教室布置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儿童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教室温度过高,也容易使学生烦躁不安,课堂上的问题行为随之增加,课堂秩序不易维持。

二、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从内心相信每一个自闭症学生都能接受教育、都能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发展;其次,教师的关爱要贯穿于课上、课下以及与学生日常交往接触的一切过程中;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精神饱满、热情高涨、表情丰富,体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2、形成课堂规范,培养自闭症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监督执行,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如:要求并训练学生上课铃响后停止活动,走进教室,将学习用品摆放好等,都有利于良好课堂规范的形成。

3、密切关注学生动态,适时指导学生行为。在课堂上,教师应认真仔细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练习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能在学生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并予以科学合理的指导。

4、灵活运用多种奖励方式,激发自闭症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育任何一个自闭症学生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对他来讲什么是奖励:是物质强化,如零食?是感官感受,如拍手、拥抱?还是表扬、赞许等社会性奖励?教师应根据自闭症学生的喜好,建立起课堂教学所需的奖励系统,将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与赞许、鼓励之类的社会性奖励结合起来使用。

5、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是对自闭症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最好办法。

6、保持课堂的整洁、有序与优雅。教室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主要场所。脏乱、嘈杂的教室环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倦怠;整洁、幽雅、宁静的学习环境,能让自闭症学生愉快、专心地学习,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7、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教师通过电话、家访或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与家长多加联系,互相沟通孩子的表现与问题,不仅能保证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共同培养自闭症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和控制其问题行为,还能与家长共成长,探索出自闭症教育康复的新思路、新方法。

更多推荐

传染病迟报漏报原因及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