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共13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后,导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河南、江苏、北京、辽宁、黑龙江等地人数增幅分别达到15.2%、24.8%、20.8%、20.2%、18.6%。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01万,较177万,增长13.6%。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北京、江西报考人数占比达到13.1%、10.7%。在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就业压力依然是影响考研人群报考的首要原因。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研究生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报录比持续走低。在、均低于3:1,达到2.8:1、2.9:1,报录比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考研的录取几率相应提升。
此外,考研弃考率居高不下,多地弃考率超过10%,20辽宁省弃考率达到12%,内蒙古弃考率达到13%。显然,高弃考率反映了考生的迷茫与盲目。
研究生报名选择院校依旧热衷于名校,数据显示,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报名人数居高不下。在全国研究生报名专业选择上,工商管理、会计、法律、金融选择较多,远超其他专业报名人数。在赴美留学的专业选择上商业、管理占比较高,接近30%,与国内如出一辙。
从起,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留校限额取消,名校及优质专业推免生比例逐年攀升,大量国家重点专业学科推免生比例接近九成,甚至100%。2017年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学术型硕士推免生比例达87.5%,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达88%,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免生比例达到81%,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分子医学研究所、教育学院推免生比例达到100%。高校尤其是名校对于推免生普遍持积极态度,但与高校评价对立的是,近70%受调查学生对推免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未开考,就已经没有了机会,公平性受到影响。
在“双一流”建设影响下,高校学位授权点大幅调整,突出重点学科导向鲜明。日前教育部公布25个省市的175所高校主动撤销了576个学位点,其中绝大部分是985与211高校,地方院校屈指可数,显示出优秀大学在迅速收缩战线,试图聚焦资源争取双一流。浙江大学此次撤销学位点最多,高达34个,包括博士学位授权8个。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一个新的竞争领域和晴雨表。
推荐:
1、2017届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2017年MBA招生数据调查
3、2017年在职研究生报名人数创新高 各院校专业招生比例
4、2017年推免生院校专业所占比例调查报告
5、2017考研双一流发挥作用 学位点大幅调整
篇2: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一 研究生报名人数止跌回升 录取分数线持续下降
1 考研报名人数反弹 部分省市大幅增长
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177万人,比20增长7%,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如北京、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11.7%、11.12%。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可能是导致此次报名人数出现反弹的重要原因。
图: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趋势
从近些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考研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20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滑,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
如图所示,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年下降至172万,到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增长比例也迅速下跌,并成为负数。
图:20到2015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变化
图:-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
1.1 全国多个省市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如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8.4%、11.7%、11.12%。
图: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报名趋势
2016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43420人,比2015年增加15448人,增幅约6.8%。这是北京市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长。
图:河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趋势
2016年河北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90147人,比2015年增加7047人,增幅达8.4%,其中,报考专业硕士的考生共43060人,同比增长6.9%。
图: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报名趋势
2016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70260人,比2015年增加7372人,增幅达11.7%。自2014年起,辽宁省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拐点”持续两年下降, 2016年则迎来大幅增长。
图: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报名趋势
2016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人,比2015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
1.2 就业严峻催生考研大军 往届生比例增高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从中国教育在线对硕士研究生报考初衷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受就业影响而选择考研的人数超过五成,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暂时不想就业都成为选择考研的重要初衷。
图: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37665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群体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另外,根据部分省市考试院已经公布的2016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数据,其生源结构中往届生占比持续增加。
图:北京地区应届生与往届生报考人数占比
图:辽宁地区应届生与往届生报考人数占比
图:湖北地区应届生与往届生报考人数占比
如图所示,北京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往届生比例占42%,已经接近一半,辽宁省往届考生占35%,湖北省占34%。
图:北京市历年考研应届生占比变化
图:河北省历年考研应届生占比变化
篇3: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在京发布《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报告》显示,70%的考生支持统筹规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
今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准确界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这次改革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要促进在职研究生招考管理、培养过程的规范化。
《报告》还显示,受非全日制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新政影响,20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
对于此项改革,70%的考生明确表示“支持”。在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张立迁看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统筹管理充分彰显出了当今研究生教育体系高质量趋势。研究生教育具有引领作用,带有高层次的天然本性,统筹管理要求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依法归位的法定体现。
《报告》还显示,不少名校的`推免生比例逐年攀升,部分招生单位推免生的比例甚至已经超过教育部要求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的规定。
对此,中国教育在线专门进行了一项关于推免生政策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学生对于高校大量招录推免生持反对态度,支持者仅占25%。58%的考生认为推免制度会加剧报考专业竞争,25%的考生认为会加剧高校优质生源争夺,仅有7%的考生认为推免制能够提升研究生的生源水平。
相关链接: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4日开考。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受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的因素影响,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大幅增长。
据统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177万,比增加12.1万人,增幅7.3%,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后,预计增长率将达到17%至20%。江苏、北京、辽宁、黑龙江、江西等地人数增幅分别达到24.8%、20.8%、20.2%、18.6%、18.5%。在报名考生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北京、江西报考人数占比达到13.1%、10.7%。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考试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报录比持续走低,这意味着考研的录取几率相应提升。此外,考研弃考率居高不下,多地弃考率超过10%,20辽宁省弃考率达到12%,内蒙古弃考率达到1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迷茫与盲目。
在院校和专业选择方面,研究生报名依旧热衷于名校,工商管理、会计、法律、金融专业选择较多,远超其他专业报名人数。
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数据显示,受访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是想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影响较大,可以提高就业薪酬满意度。
篇4: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XX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这是中国教育在线24日在京发布的《XX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所显示的。《报告》还显示,研究生招考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在计划报考的10个最热门专业中,7个是社科类专业;名校所招录的研究生中,推免生比例大幅度上升。
报名人数回升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XX年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降,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XX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XX年下降至172万人,到XX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
《报告》显示,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介绍,统计显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超过170万,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8.4%、11.7%、11.12%。
XX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4.3万,比XX年增加15448人,增幅约6.8%。XX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比XX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
是什么导致今年考研人数的“突然反弹”?陈志文分析,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系统数据显示,3000余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人群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部分毕业生工作以后对薪酬的满意度较低而选择考研,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成为往届生考研的`重要原因,这也拉高了XX年整体考研人数。”陈志文说。
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
《报告》显示,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明显高于社科类研究生,但实际上,理工类专业的报考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教育在线全国研究生志愿采集系统收集的32万条调查数据显示,社科类专业在研究生计划报考专业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最热门的十大考研专业中,仅管理学和经济学就占据约70%。
浙江大学XX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数据显示,经济学报考728人,录取86人,报录比为8.4:1,而工学报录比为4.9:1,理工类与社科类的报录比相差近2倍。中山大学XX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报录数据分析,教育学报考人数71人,录取8人,报录比为8.9:1;工学报考1083人,录取334人,报录比为3.2:1,各学科之间的录取比例极不平衡。
《报告》显示,过去3年,伴随研究生录取人数增长,报名人数下降,研究生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的趋势明显。
陈志文介绍,从教育部公布的《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学位类)》可以看出,大约70%的学科门类单科(满分100)分数线为30多分,b类考生的复试分数线甚至更低。理学单科录取分数线近3年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到XX年录取分数线已经跌落至36分。经管类专业一直是研究生报考热门、集中的学科,也是录取分数线较高的学科,然而单科录取分数线也没有脱离下降的趋势。从XX年到XX年,管理学单科分数线从55分降至46分,经济学单科分数线从55分降至45分。
名校“追逐”推免生
为了提高生源质量,推免生成为名校追逐的主要对象。
《报告》显示,“985”工程高校所录取的学生中,推免生比例大幅度上升。复旦大学XX年拟录取的推免生,占录取总人数的41%。中国人民大学XX年拟录取的推免生比XX年增长了17.6%。北京大学XX年拟接收推免人数2167人,占招生总规模4354人的49.77%,教育学院和个别跨学科门类推免生招生甚至占其总规模的100%,不再招收统考生。
名校保研生占据研究生录取半壁江山的同时,也加大了普通学生考入名校的难度。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23%的学生反映,保研生比例的增加,加剧了报考名校、名专业的难度。
《报告》显示,各高校喜欢要推免生的原因,是因为推免生“整体底子好,能力强”,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学校对以分数为核心的录取制度的不满意。据陈志文介绍,从XX年起,研究生录取制度改革已经在部分高校进行了小范围试点,淡化分数评价,强调综合学术能力,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效果。
此外,研究生推免政策的放开让优秀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高校对优质生源的“争夺”也十分激烈。陈志文介绍,多数高校以高额奖、助学金,可申请专项经费资助科研、自主选择导师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生源。
篇5:届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届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1、超8成高校认可调剂考生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与一些热门报考专业相对应,在一些高校出现了部分专业“零报考”的情况,导致这些专业最终招生计划需要调剂来完成。
另外一组针对调剂生源的调查显示,有80.3%高校曾表示,考研录取的“调剂生源”整体水平与第一志愿报考学生区别不大。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针对考研人群考后调查,因分数不理想而选择调剂的.人数占比达到46.3%,选择继续再战的比例为26.9%,放弃考研选择就业的占比26.8%.
2、研究生报考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信息采集系统
据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显示(43万人次),近22%的比例考生选择报考北京地区高校,其次为江苏8.8%,上海7.2%,天津5.4%,湖北5.3%,广东5.2%.多数集中在名校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3、研究生计划报考院校与专业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信息采集系统
据中国教育在线数据采集系统显示,研究生计划报考前10的院校为:南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其中985高校占比70%.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信息采集系统
数据显示,在研究生报考的前10的专业中,经济管理类占比60%,报名最多的前两位均为专业硕士,理工类专业仅占10%.
4、计划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占比四成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信息采集系统
数据显示,60%的考生计划报考学术型研究生,40%的考生计划报考专业型研究生。
5、近八成考生就读院校非985、211高校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信息采集系统
数据显示,在考生就读大学性质中,77%的人就读院校为非985/211高校。
结束
篇6:《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摘要
《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摘要
摘要
导语: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较减少6.5万人。这是继20考研报名人数下跌以来,再次明显下降,宣告了持续20多年的考研热画上了句号。
与此相关的是高校的招生,年研究生招生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很多省市未能完成招生计划,这也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相比较749万大学毕业生数,研究生报名人数的下降明白无误地传递了这样一个客观现实:对学历的盲目追求与崇拜,一去不复返了!
报名人数连续第二年下降 招生计划不能完成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自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30多年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26万人,近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始终处在爆发式增长的阶段。不过,从2014年开始,报名人数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较2014年减少6.5万人。这是继2014年考研报名人数下跌以来,再次明显下降,宣告了持续20多年的考研热画上了句号。
与此相关的是高校的招生,2014年研究生招生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很多省市未能完成招生计划,这也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5年全国各地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如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河南、河北分别下降6.56%、6.14%、5%、3.88%、3.36%、2.97%.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从2014年开始减少,而招生规模在每年不断扩大。未来,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人数下降、招生规模上升的“剪刀差”会愈发明显。
《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部分高校反映,可调剂复试的合格生源偏少,生源质量下滑,录取工作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
另外,报考专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考生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报考热度一直未减,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等专业报考热度较高;报考学校呈现集中化趋势,调查显示报考人数位列前五的地区为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天津市、湖北省,这五个地区的考生占报考总数的50%左右。
我国目前在学研究生总数约为170万人,大致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注册研究生的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学位授予数仍有较大差距。《报告》显示,30多年间我国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宽进宽出的现状让硕士学位含金量大打折扣,学历贬值成为生源危机的主因。
严峻形势下,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危机开始蔓延,国家不断调整各项研究生招生政策。从2014年起,教育部下达推免名额时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推荐高校也不得对本校推免名额限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报考类型,不得自行设置留校限额或名额。另外报告显示,研究生招生政策全面向专业硕士倾斜,2014年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占整个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42%,预计我国的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比例将达1:1.专业硕士的不断扩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大历史转型,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我国研究生招生录取与培养管理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不断推进政策改革将成为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全部内容:2015《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篇7:全国研究生计划招生60.8万
坚决限制社会需求不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日前下发,今年,全国共计划招收研究生60.8万人,其中博士生6.9万人,硕士生53.9万人。 通知要求各地各级教育和发展改革部门及各研究生招生单位,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支持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加大招生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坚决限制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规模;坚决限制科研项目和经费缺乏、培养能力明显不足的招生单位和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 通知提出,各招生单位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探索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继续推进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试点工作。大力创新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校所合作、联合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教资源共享。
篇8:全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
全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关于下达20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并公布了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其中2015年全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如下:
2015年分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单位:人)单位名称 博士生 硕士生 总规模 其中: 总规模 其中: 学术
学位 专业
学位 学术
学位 专业
学位二、科研机构1768 1768 6341 4687 1654 科学技术部 35 35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35 35 其他 22 2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22 22 财政部 70 70 450 71 379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125 125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95 95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65 65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70 70 165 71 94 商务部 6 6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6 6 农业部 214 214 722 500 222 中国农业科学院 214 214 716 494 222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6 6 水利部 42 42 83 8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8 28 35 35 长江科学院 30 30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14 14 18 1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6 6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6 6 国土资源部 35 35 40 40 中国地质科学院 35 35 40 40 工业和信息化部 211 211 1327 1327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6 6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50 50 70 7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8 8 23 23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5 5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6 6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2 2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5 5 6 6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3 3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14 14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12 12 24 24 中国航空研究院 5 5 中国航空研究院303研究所 5 5 中国航空研究院601研究所 4 4 6 6 中国航空研究院603研究所 2 2 7 7 中国航空研究院606研究所 6 6 中国航空研究院611研究所 1 1 7 7 中国航空研究院014中心 3 3 13 13 中国航空研究院613研究所 9 9 中国航空研究院623研究所 6 6 中国航空研究院624研究所 12 12 中国航空研究院630研究所 8 8 中国航空研究院631研究所 8 8 中国航空研究院621研究所 8 8 12 12 中国航空研究院625研究所 10 10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篇9:全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
全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关于下达20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并公布了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其中2014年科研机构(不含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如下:
2014年分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
单位:人单位名称博士生硕士生总规模其中:总规模其中: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总计71020693051715560000322763237237二、科研机构174917490629846951603科学技术部0003535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0 0 0 35 35 0其他2220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22 22 0 0 0 0财政部6969041071339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0 0 0 100 0 100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0 0 0 90 0 90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0 0 0 60 0 60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69 69 0 160 71 89商务部000660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0 0 0 6 6 0农业部2082080716500216中国农业科学院 208 208 0 710 494 216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0 0 0 6 6 0水利部4242083830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8 28 0 35 35 0 长江科学院 0 0 0 30 30 0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14 14 0 18 18 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00066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0 0 0 6 6 0国土资源部3535040400中国地质科学院 35 35 0 40 40 0工业和信息化部2112110132713270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0 0 0 6 6 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50 50 0 70 70 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8 8 0 23 23 0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0 0 0 5 5 0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0 0 0 6 6 0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0 0 0 2 2 0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5 5 0 6 6 0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0 0 0 3 3 0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0 0 0 14 14 0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12 12 0 24 24 0 中国航空研究院 5 5 0 0 0 0 中国航空研究院303研究所 0 0 0 5 5 0 中国航空研究院601研究所 4 4 0 6 6 0 中国航空研究院603研究所 2 2 0 7 7 0 中国航空研究院606研究所 0 0 0 6 6 0 中国航空研究院611研究所 1 1 0 7 7 0 中国航空研究院014中心 3
篇10:全国各省市研究生招生计划
全国各省市研究生招生计划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关于下达20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并公布了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双证”部分)。根据公布的计划,2014年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达73100人,比去年增加2080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达574300人,比去年增加14300人。
2015年全国各省市研究生招生计划一、高等学校(博士71107人,硕士567183人)教育部(博士42590人,硕士218340人) 北京市
(博士806人,硕士10956人) 天津市
(博士455人,硕士8593人) 河北
省(博士596人,硕士13316人) 山西
省(博士499人,硕士9452人) 内蒙
古(博士267人,硕士6084人) 辽宁
省(博士1290人,硕士21173人) 吉林省
(博士252人,硕士7904人) 黑龙江省
(博士805人,硕士10631人) 上海市
(博士990人,硕士12794人) 江苏省
(博士1577人,硕士22107人) 浙江省
(博士417人,硕士13855人) 安徽省
(博士294人,硕士9648人) 福建省
(博士480人,硕士7426人) 江西省
(博士299人,硕士10220人) 山东省
(博士548人,硕士16676人) 河南省
(博士497人,硕士13089人) 湖北省
(博士222人,硕士8182人) 湖南省
(博士592人,硕士11021人) 广东省
(博士1111人,硕士15174人) 广西省
(博士271人,硕士9371人) 海南省
(博士59人,硕士1569人) 重庆市
(博士339人,硕士8071人) 四川省
(博士546人,硕士10228人) 贵州省
(博士138人,硕士5519人) 云南省
(博士500人,硕士10625人) 西藏
(博士18人,硕士643人) 陕西省
(博士655人,硕士13057人) 甘肃省
(博士280人,硕士5945人) 青海省
(博士35人,硕士1231人) 宁夏
(博士56人,硕士1464人) 新疆
(博士208人,硕士5124人)二、科研机构(博士1768人,硕士6341人)2015年全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三、党校(博士225人,硕士776人)2015年党校研究生招生计划
篇11:《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第二部分
2015年《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第二部分
二、生源危机主因是学历贬值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学位授予数仍有较大差距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每年硕士学位授予数远低于美国每年硕士学位授予数,不过,我国每年硕士学位授予数的增幅远高于美国授予学位的增幅。
目前,不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自身需求的考虑,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都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我国目前在学研究生总数约为170万人,大致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注册研究生的规模。我国博士生毕业总数为5.6万人,约为美国的40%;硕士生毕业总数为56万余人,不到美国的70%.
2、宽进宽出学历贬值研究生质量严重下滑
2.1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高于毕业生人数
自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30多年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其中截止1990年底,共授予硕士学位约18万人;截止8月30日,共授予硕士学位48万余人;截止8月31日,共授予硕士学位约273万人。
1981-20授予硕士学位的人数统计(不含军事学)
19是硕士研究生跳跃式发展元年,从开始,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猛增35.35%,且当年硕士学位授予数首次超过10万,达16人。20至,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起增长开始放缓,以后每年增长较平稳。
由于培养制度的.原因,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每年都会高于毕业生人数,从开始,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从历届录取和毕业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淘汰率不到5%,而在许多教育相对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可能高达30%~50%.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宽进宽出的现状让硕士学位含金量大打折扣。
2.2近5年研究生培养数量约占30年培养总量的一半
30多年间我国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
事实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泡沫已经出现,我国高校曾在20前后降低研究生扩招的幅度(控制在5%以内),但近年来借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一些高校还在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轻视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全部内容:2015《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篇12:《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第一部分
《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第一部分
一、研究生报考热度趋缓招生危机开始蔓延
1、研究生报名人数下降趋势未变
根据教育部数据,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较减少6.5万人,降幅3.8%.这是继20考研报名人数下跌以来,再次明显下降,宣告了持续20多年的考研热画上了句号。
近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不断增加,除因金融危机等因素造成报名人数下降外,报名人数逐年递增10-15万人。不过,从年开始,报名人数出现下滑,多年来的考研热开始降温。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20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增长率在20、2014年分别出现负增长。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年开始硕士研究生考录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不断增加,报考人数近两年持续走低,读研将更加容易。
1.1各地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下降
年全国各地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如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南、河北分别下降6.56%、6.14%、5%、3.36%、2.97%.
2015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62855人,比2014年减少了4416人,降幅约6.56%.这是辽宁省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第二次出现下降。
2015年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54395人,比2014年减少了3559人,降幅约6.14%.这是黑龙江省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第二次出现下降。
2015年内蒙古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9132人,比2014年减少了1563人,降幅约为5%.这是内蒙古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第二次出现下降。
2015年河南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26759人,比2014年减少了4410人,降幅为3.36%.这是近年来河南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首次下降。
2015年河北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83100人,比2014年减少了2545人,降幅为2.97%.这是河北省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第二次出现下降。
1.2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申请量首次下降
国内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人数不断减少,在留学群体中也有了一定的连锁反应。美国研究生委员会发布的《2014 CGS国际研究生招生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继出现-3%增长以来,再次出现负增长,约为-1%.
数据来源:美国研究生委员会《2014 CGS国际研究生招生情况调查报告》
全部内容:2015《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篇13:《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第三部分
2015年《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第三部分
三、生源危机倒逼研究生改革
1、政策持续放宽推免成高校招生“利器”
1.1国家调整推免生招生政策
8月4日,教育部对外公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规定从2014年起,教育部下达推免名额时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推荐高校也不得对本校推免名额限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报考类型,不得自行设置留校限额或名额。
对于新政策,支持或者反对这一政策的学生阵营分化明显。多数名牌大学以及重点大学的学生明确表示了对新政策的赞同;而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新政策意味着以推免生的身份进入好大学将会更难。
1.2高校推免计划猛增“抢夺”优质生源
2015年是教育部施行推免生招生改革的第一年,根据改革后的新政策:所有推免生均享有依据招生政策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所有推免名额(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等等。由于推免生招生制度和政策与往年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最核心的一点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所以诸多高校纷纷增加推免生招生计划,获得更多优质的生源。
2015年天津大学招收推免硕士生1712人,比去年增加435人,增幅达35%,外校985工程大学生源数增57%,211工程大学生源数增77%.天津大学推免硕士研究生优质生源质量显著提升。
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招收推免硕士生1700余人,比去年增加600多人,增幅达55%,招收人数达到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其中来自211工程大学的生源达到推免生总数的98%,来自985工程大学的生源达到总数的70%,推免生整体生源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2015年全国推免生的`流向呈现出两个明显趋势:一是从一般高校、地方高校向重点高校、名牌高校(特别是211、985工程大学)集中;二是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向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高校集中。
1.3推免生新政策调查分析
为保障考生自主报考和招生单位科学选拔、择优录取,维护公平竞争的招生环境,教育部对推免政策进行规范改革。以下是中国教育在线对推免新政策进行的调查: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在线调查”
从上图可以看出,不再设置留校名额成为最关注的焦点,其次为推免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和专业学位。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在线调查”
从上图可以看出,有近65%的群体认为该政策合理并为推免工作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示赞同,约20%的认为政策存在不合理。总体权衡利大于弊。
2、专业硕士扩招迅猛成考研热门
专业硕士扩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大历史转型,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研究生招生政策全面向专业硕士倾斜,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进一步扩大招生比例。2010年高校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让位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在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比例达1:1。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要求下,近年来专业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张,与2013年相比,2014年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增加了2万人左右,达237237人,增幅9.15%。
2014年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占整个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42.36%,预计2015年左右,我国的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比例达1:1。
全部内容:2015《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更多推荐
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