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兼爱》阅读答案,本文共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兼爱》阅读答案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於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勾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碎:聚集

2.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 )(3分)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开篇,墨子先说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围绕什么是“害”什么是“利”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B.墨子认为,“害”就是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对君不惠,臣对臣不忠,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不孝顺,兄弟之间不协和,并且认为这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源起。

C.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才是“除害”“兴利”的最好办法,只要普遍地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互相施爱,互相使对方得到好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就不会发生。

D.墨子认为,“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

4.将下面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2)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篇2:《兼爱》阅读答案

1。B(贼:残害)

2。C(③⑥不能直接表现)

3。D(“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主要用来证明“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4。(1)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

(2)这又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人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篇3:《墨子·兼爱》文言文阅读答案

《墨子·兼爱》文言文阅读答案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於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勾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碎:聚集

2.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 )(3分)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开篇,墨子先说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围绕什么是害什么是利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B.墨子认为,害就是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对君不惠,臣对臣不忠,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不孝顺,兄弟之间不协和,并且认为这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源起。

C.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才是除害兴利的最好办法,只要普遍地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互相施爱,互相使对方得到好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就不会发生。

D.墨子认为,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

4.将下面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2)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参考答案:

1.B(贼:残害)

2.C(③⑥不能直接表现)

3.D(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主要用来证明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4.(1)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

(2)这又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人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篇4: 兼爱散文

兼爱散文

三十年前,我呱呱坠地,父亲抱起我,玩笑着说,“来得正好,算是庆祝深圳特区成立,长大了支援深圳去。”

二十年前,我从到过深圳打工的村人口中听说了深圳。渐渐一如许多人那样,开始向往着深圳,梦寐以求的。

十四年前,深圳真就拥了我入她怀。然而,我在坂田的生计一直都不轻巧。

就到别处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福永的下十围去。从坂田出发,不久便到了。

下十围是个村,并不大。那时的下十围,正处于新开发阶段,唯一能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你要说出它是在深圳国际机场挨着的地方。

大概是我实在颇为潦倒罢。我到下十围后,颇受了一位本地先生的`优待。不但食宿免费,还为我的工作操心。我感动得实在不能,便问道,“先生,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好?”

其时,先生正背对着我,先生只用其枯瘦的右手在花白的平头上搔了搔,答道,“将来你是要还我的!”

以后,我实在是不太出息,总是为自己得过且过的日子,遍寻着理由。

再后来的某一天,见先生高兴,再问,“先生,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好?”

先生不看我。先生悠悠地闭上他那双深沉而犀利的眼睛,答道:

“我们生存在同一个社会,生活在同一块土地,需要沟通、友善、包容、尊重。你能从千里之外来为深圳建设熬送青春,我将有什么理由向你投出敌意的目光?”

“这些年,你没有出息,但你一直都有努力,在付出,我看着的。你是知道的,社会必须要有你这样的一种人存在。我就套用战国时南子的一句话送给你: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你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你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

“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许有富贵贫贱之分。但请别那么俗不可耐。我再套用战国时墨子的一句话送你:兼相爱,交相利。”

“……”

我明白了先生知道我有离开深圳的打算,不好意思再瞒,说:我留下。

先生很是高兴。

昨天,同学打来电话,让我今天一定要到东莞。可我在深圳还没有呆够,还没有看够世界之窗的塔,还没有登到过梧桐山和凤凰山的山顶,还没有踩过大梅沙、小梅沙的沙滩,还没有见过东湖的水,刚洗的衣服也还没有干。于是我决定,今天不走,我要在下十围继续逗留。

今晨醒来,发现自己做了个英明的决定。因为上网的钱还没有用完。

一大早我便跑到网吧,习惯性地先打开百度,点击MP3,寻找可以让我保持安静的音乐。

20XX.10.12

篇5:兼爱议论文800字

朦朦胧胧,我想从记忆之流中寻觅一点点的回忆残片,可是,始终找不到,仿佛有一层看不见的白色膜状似的东西,抵着我的思想,甚至于灵魂……

却看“城外”繁花似锦,再看“城内”,早已白头……

给我以心灵上的冲击是在不远处,也许就在你身边,你偶遇过,却不屑一顾。

“麦芽糖又叫老糖啊……甜不粘牙啊……好吃不贵啊……一两6元啊……”一位老人卖力地喊着,饱经风霜的脸得以验证他的年龄,手指头发黑,双手挥舞,想要让来去匆匆的行人停下,可是,已经无力,只能哀叹一声,推着自行车,走了。

他那一头耀眼的白发刺得我两眼忍不住闭上,再睁开,再闭上,重复着,一眼泡泪水迎风飘下,用衣袖擦,却已来不及,又流下来……

看哪!这位老人是怎样艰辛的生活!

其实远不止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路边摊贩,还有当街乞讨却被骂不绝口的乞丐,他们蜷缩成一团,油浸浸的手在油黑发亮的衣袖上搓着,绞着,不时地伸出手,向过路的人们含糊不轻地说着一句句祝福语,有的双膝脆地,脏乱的头发贴紧水泥地面,完全不顾地面的泥泞和地砖尖锐的棱角……

眼见有一些人趾高气扬地挺着大肚,身上穿着名贵的西装,在他们面前晃过,却熟视无睹。而当街卖物想换几个零用钱的人们冷的将自己包裹在黑黄色的布大衣里,哆嗦着,口里呼着些热气,双脚跺来跺去,我猜想,大布鞋里一定是一双冻的发硬的脚吧!

我心如刀绞一般,我以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了,早都进入富裕的时代了,可不曾想到,还有那些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经济来源少,日子过得这样拮据,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

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去不了大电影院,买不起一部像样的手机,甚至,甚至,一辈子也没有去大酒店吃过一顿饭。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十年前的一幕幕我再也不愿回忆……

如今,习近平爷爷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解贫困户之苦,了贫困户之愿,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令我十分佩服。

走上街头看现在,只见:车让人,人让人,美好社会真和谐;想未来,我坚信,在习近平爷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倡导中,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引领下,我们全国各族人民一定会实现全面小康!

到那时,一起创家园,富祖国,互助友爱,传承美德,人人兼爱!看明月高悬,谈笑风生,数我小康!

篇6:兼爱议论文800字

我有个疑问:油漆工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去修补船上的洞?

船主没有要求,他和船主之间的协议不过是漆船而已,船主也只支付了漆船的报酬。

因为油漆工选择生活在一个关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般的社会里。油漆工正在成为如甘地

所述的“成为你希望看到的变化”的社会的一员。

回望墨子的教义,我们会发现,墨子“兼爱”的灵魂就是为人类谋福祉,不分彼此、亲疏。

墨子认为,“兼爱”是治愈社会疾病的良药。个体必须不分彼此地关心他人利益,无论他们是否相识(血缘关系,工作关系……)。只有这样,确知别人也会担心自己,社会其他成员都是安全的,一个人才能在社会里轻松地获取安全感。

尽管孔子和墨子的观点常有分歧,甚至有激烈的辩论,但他们都赞同道德的天堂和对待生活的务实态度。孔子有一条出名的法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弟子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和墨子的一个显着不同在于,孔子相信对家人和朋友的义务先于对社会的,墨子却未曾对社会成员加以区分。在这点上,我认同墨子。因为,稳固的社会以成员间的团结为基础,个体不应该在帮助家人、自己和其他人之间存在区别。假如你对家人、朋友诚实却欺骗了陌生人,那么就算不被你欺骗,你的家人和朋友也会被行为如你的别人所欺。

这么做所带来的回报不一定总能直接体现。从哲学的角度,帮助别人也就是间接帮助你的家人和朋友。

作为个体,我们总是关心自己和所爱的人多些,但我们的生存条件不允许我们时时刻刻保护在他们的身边。唯一的出路是,生活在以“兼爱”为准则的社会里。只有这样,个体在关爱他人时,才能确保自己和自己关爱的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故事里的油漆工,注意到了船上的洞,他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只做该做的油漆活儿,或者采取措施帮助船主这个社会成员而不要求额外的回报。因为这样不偏不倚的行动,他救了船主的孩子,也得到了报酬。

假设一个人走在街上,注意到了一个可能会造成事故甚至伤亡的障碍物,接下来就要面临一个选择。如果选择生活在以“兼爱”为准则的社会,那么花上几秒移开障碍物;如果觉得这不关我的事,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我做了也没好处,那么就可能有人受伤。而有一天,你自己也会因同样的事受伤。

篇7:兼爱文言文翻译

兼爱文言文翻译

兼爱

作者:墨者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2)?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3)?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4)。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注释]

(1)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2)当:读为“尝”。(3)恶(wū):何。(4)亡:通“无”。

[译文]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

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

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

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

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篇8:兼爱学生作文

关于兼爱学生作文

墨家学说,兼爱。

这话从两千年前说起,然后随着秦的以法为师以及汉的独尊儒术烟消云散。法家思想维护了统治者的人性,儒家学说兼顾了天下人的人性,而墨家,摈弃了人性。

墨家是败在不顾人间烟火上的。

兼爱,从道德的角度上来说是个无法企及的高度,让人从自然功利的境界一下子步入天地宇宙间,可以俯瞰人类了。

于是向往着单纯美好的墨家人怀着崇高的心走进世俗。当一个人的纯洁遇上了腐朽肮脏的时候,如果不能与之合流就终将郁郁寡欢,甚至遭遇群起而攻之。墨家人坚持着那些高度清洁的原则,所以被各式各样心怀叵测的人怀疑、算计、利用和残害。

漠视人性与泯灭人性一样,换不来信仰。

兼爱,意味着毫无界限,毫无原则地爱人。墨家人爱自己,爱亲人,爱友人,爱君,爱民,爱敌人。

什么都爱,于是,什么都不爱。

墨家人爱所有人,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最应该爱的人。爱千般万般的人,是因为没有特别爱的那一般人。可他们爱的人有最爱的人或物,所以这些人不接受墨家人唐突施舍的爱。

于是兼爱成了一句只有墨家人读得懂的条文。

于是墨家人成了一个用来形容孤芳自赏的笑话。

所以有人说这不公平。墨家学说是高尚的,污秽的是世俗。

是,这没有错,谁都知道这是不公平的,可谁都不能为这不公平做些什么。

虽说人性本善,可那些贪婪和残酷也是与生俱来的。人是动物,轻轻微微地还留着点,于是这样那样可怕的事,只要抛开道德,谁又做不出?

到头来,墨家人把所有的爱摊开在世上,每个人都只分到微薄的一点,所以没有人珍惜,大家还是平庸且残暴。墨家的爱成了收不回的网。

人,不同于墨家人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顾着自己或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他们有明明白白爱着的人,把所有的爱倾注在某一个灵魂上,让这一个灵魂获得救赎。那么,如果世上每个人都有特别爱的那一个,那么每个灵魂都在被拯救着。这些凡人,在墨家人看不到的'地方,学着用世俗的方法,让全世界的不公平在自己面前低头。

把拯救人性的重活交还给被人性充斥着的人们,无论那些人性是好是坏,任其自生自灭有时候也是个好听的说法。墨家人把应摊给全世界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很多人都跟我说自己梦想着兼爱传遍人间的那一天,但还没有谁跟我说过他是兼爱者。

这是好的,没有谁告诉过你,有向往就一定要有结果。

如果某人认为自己是兼爱的,那么他不爱任何人。他的人性有了漏洞。

兼爱,是因为没有特别爱的人。

兼爱,不如不爱。

更多推荐

《兼爱》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