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麦子诗歌的读后感,本文共15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麦子诗歌的读后感
关于麦子诗歌的读后感
一个人的远方
——读麦子
在博客上开始认真阅读麦子的诗歌,是一种感觉的召唤,关于麦子诗歌的读后感:寂静之声——读麦子。渐渐地,开始喜欢上她的诗歌,喜欢走进“一个人的远方”,默默停留,静静注视。相对于当下诗写者的喧闹和诗歌生态的芜杂,麦子是安静的。她的诗有属于自己的细胞、生命和声音。
洁净之词
诗写者选择怎样的词语来入诗,潜在地体现着其诗观和心灵状态。长期以来,很多诗歌写作者放弃了对词语的“拂拭”和“捍卫”,让诗歌之貌变得“满面尘灰烟火色”,失却了诗歌应有的纯粹。麦子用来入诗的词语,都是简单的、洁净的,是尘世中最朴素的词语。我想她肯定是在一个寂静的时刻,将这些词语反复擦拭,让它们变得不染尘埃,直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她用这些朴素洁净的词语构筑自己的诗意世界,安放自己的灵魂。
在诗歌《致》中,她这样写道:“蝶自蛹中破茧/林间盛开着虚无的花朵/它们的遇见有着绝尘之美/由北而来的风涤去浮世的微尘/我被其中的一缕抱紧并且/逐渐地安静”。这些洁净的词语编织出的“情绪之网”,有着不可拒绝的吸附力。也许只是瞬间的情感,却有着恒久的绵长诗意。
读罢《一粒苏北的麦子》,可以得出一个判断,洁净朴素的词语,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力”。这种“力”击打心灵,从而产生的阅读共鸣是深沉的、疼痛的:“其实,我只是一粒苏北的麦子/漂泊,倦怠,失去光泽/黯淡,甚至隐藏/学鸟的姿势/从未成熟的枝茎上飞离/再被天空拒绝坠到低处//我的内心生出许多小小的翅膀/我用这些翅膀练习行走/擦出血,磨出茧/在荒芜里刨土/在冬天用一枚绿色的灯盏/举起整个天空”。
相对于纷繁芜杂的尘世,朴素和洁净是一种美学取向,也是一种灵魂取向,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大美。
淡远之境
麦子用洁净朴素的词语构筑起来的诗歌意境,简约、淡远,如一缕轻愁,生成于词句之间,盘桓于心灵之际。如这首《乡村的夜晚》:“一颗星星跳出幽蓝的夜的帷幕/一只鸟掠过苍茫弄出几声悦耳的啁啾/一只木质的水桶提起一轮明晃晃的月亮/一株枯去的芦苇陷入孤独的往事//堤岸上,一个夜行人/不停地追赶一簇远方的灯火”。是动中的静,是静中的灵魂,哗哗翻动时间的声音。
相对于《乡村的夜晚》,诗歌《月亮不知道,月光很温暖》更多是一种虚拟:“有人倚在冬天等一场雪/有人偎着炉火写一首首带着体温的诗/有人在黑沉沉的夜传递温暖的语词/又怕惊醒冬眠的花//今夜,圆月高悬/月亮不知道,月光很温暖”。虚拟的场景中,是冬天,是冬天期待降临的雪;是炉火,是偎着炉火写诗的人;是黑夜,是黑夜中传递的温暖。这样淡远的意境中,月光如期而至。而月光也是温暖的——其中翻滚的情绪之流,看似安静,其实已经汹涌澎湃:虚拟的尘世场景,有着彼岸世界的色彩。
茫茫尘世,遇见、欢喜、别离、悲伤、陷于沉默,一切都无法避免,如麦子的这首《遇见》:“半扇窗,一个人/临窗的河水静静/垂柳不动/船在河里走//一朵云潜入水下/惊动一条蛰伏的鱼//这是尘世中的初相遇//我在窗内听雁鸣/你隔着流水观花影/一枝青藤/斜过整个秋天”。除了“一朵云潜入水下/惊动一条蛰伏的鱼”之外,其余诗句近乎白描。线条式的勾勒,突显境之淡远,但对于“此刻”的心灵而言,就是“无声处的惊雷”。
寂静之声
好的诗歌,无疑会发出自己的“声音”。麦子诗歌的“声音”,有着“寂静”的品质:“这一刻,雨水涤去尘埃/剩下雨丝落进水里的静/灯火飘散在夜色中的静//陌生的熟稔是静的/遇见是静的,彼此目光中/流泻的月色是静的//台阶上并肩立着的/两粒词语,惺惺相惜/风,刚刚好/流水的琴音刚刚好”,读后感《关于麦子诗歌的读后感:寂静之声——读麦子》。
一分月色,一分流水,一分琴音。流泻的月色是静的,流水的琴音刚刚好。一如我在一个澄明的早晨,读到这首小诗:遇见是静的。刚刚好。
“习惯在暮色中转过身来/看大地被最后的苍茫埋没”。(《路过旧时光》)暮色是静的,大地被暮色埋没后就是苍茫,苍茫是更大的寂静。寂静使情愫的生长有了契机。所以,一截旧时光,才不失时机地出现。
“天空低下来/河面上翔集的鸟/驮不动这渐临的黄昏”。(《秋天,这渐临的黄昏》)天空低下来是感觉的写实,鸟驮不动渐临的黄昏就是诗意的延宕。为什么驮不动?因为黄昏太过巨大。况且,“隐秘的心事/突然被一阵风打开”,心事更是鸟驮不动的。但是最终,也 “被另一阵风推远”。就像一首曲子的余音,渐行渐无,一切复归于寂静。
我情愿把麦子的“暮色”或者“黄昏”,看作是情绪流淌的“背景”。这样的背景会更适合一颗安静的心。它阔远、沉郁、笼罩而又无形。而麦子对于“寂静”的描述,有着更为“孤单”的心灵感应:“风吹处/旷野上唯一的树/用孤独抱紧弯曲的影子/尘世中相遇的两粒尘埃/扬起,复又坠落/归于永恒的寂静”。(《风吹处》)甚至,连热爱也是“静”的:“我是这样的耽于一份卑微的安静/阳光下,书一样打开自己,又慢慢合拢/——而我是如此地热爱”。(《热爱》)阳光静静流淌,情绪之门打开又合拢。如此热爱,刚刚好。
我有时会惊异于麦子在诗歌中的“绘画”能力,像简笔,像写意。画面负载着诗意,层层涟漪,不断荡漾:“大风在草地上安静下来。/尘土复归于尘土,青草的腰身比之前更加柔韧。/走散的羊群,顺着夕光缓慢地聚拢,时而停下来,不紧不慢地啃食着低处的时光。/手执鞭子的牧羊人弯曲着身体,保持思想者的姿势,他在草坡上独坐,并且陷入更长久的沉默。/ ——这遁世却又怀抱愿望的人啊,他内心的羊群/此时,正云朵一样再次越过远方的山岚。”(《大风在草地上安静下来》)这多么像我所在的高原。这就是某一个黄昏,无数次跃入我眼帘的景象,而被南方的麦子画了出来!在这幅“牧羊图”的背后站着的麦子,就像诗中“手执鞭子的牧羊人”一样,遁世而怀抱愿望。“这遁世而怀抱愿望的人啊”,这么寂静的感叹,锋利如李寻欢手中的飞刀,不远万里,将我击中。以至于在某一个早晨,我几乎什么都不干,反复吟哦:这遁世而怀抱愿望的人啊,这遁世而怀抱愿望的`人啊!
麦子对于“画面”的敏感不仅如此,还有更精微的捕捉和呈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一抹浅蓝,在逐渐地加深……/夕光暗下去,清澈、幽深的蓝,便从空中垂落,在静默着的林子里逗留,然后铺满浅浅的海,还有更浅的草滩。水中央,一只陷落于蓝的影子有着恒久的孤独。/风细到无,徐徐滑过蓝色的水面,如一些轻的,柔的长短句,穿过寂静的空气。//草滩上泊着的爱情,在蓝色中透明起来,摇晃起来……/蓝,在彼此的眸中,有了脉脉的温度。//在一片更深的蓝中,经年搁浅着的舟楫,重新找到了桨,找到一生的航向……”(《蓝》)蓝色清澈、宁静、深邃、忧郁、梦幻、智慧……就在这样的蓝色中,影子有着恒久的孤独,细风穿过寂静的空气,泊着的爱情透明并且摇晃,搁浅的舟楫找到了航向。够了。
“画面”同样是寂静的。画中的物象以及物象本身的色彩,构成了寂静的要素;画面都在“夕光”中生成。这就意味着,它们共同拥有一个更加寂静的“时间”。这是巧合吗?也许是。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主体之于客体的灵魂泄密,是自然流露,是“雨丝落进水里”,不着痕迹。
相对于麦子一贯淡远的歌吟,诗歌《站台》显然别有一番景象。麦子说:“诗要给人以美感,但不能远离现实。”我相信这首诗就是某一种“现实”映照下的产物。美感自然是有的,但更有一种“思”的向度:“喧闹的站台,有着最深的寂寞”、“那个最先离开的人是幸福的”、“椅子终将空去。/那些余温会在渐冷的风中散尽”、“相对于浩渺的尘世,两个人的悲欢,/终究不过是一粒咸湿的水珠,是沧海之上倏忽消逝的一丝微澜”……这些句子就像一颗颗头颅挤在“站台”上,疼痛而又悲怆,孤独而又美丽。我感觉到的是,这样的书写,使麦子有能够写出深度诗歌的可能,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之所以喜欢麦子的诗歌,是出于“诗歌趣味”上的同声相应。认真地说,如果麦子有志于诗歌艺术的实践,那她面前的诗歌道路还很漫长。比如:如何使诗歌整体更具切肤的“疼感”,也许就是麦子值得考虑的。其实对于麦子,我是深怀一个“读者”的希望的。我希望她永远“安于静”,永远是一个“诗写者”而不是“诗人”。唯有如此,才能赢得诗神更大程度的眷顾,才能完成在喧闹的尘世中,最终的“诗意栖居”。
篇2:麦子诗歌
麦子诗歌
【一】跌倒的麦子
那一望无际的麦浪
随风飘摇,如潮
麦子像成熟少女的小蛮腰
等待一次拥抱或者是一把镰刀
雾霾的空气中
总是含着隐喻的味道
只是一阵强悍的风吹过来
一些麦子,便会在梦中纷纷跌倒
一个弱不禁风的麦子生长的国度
正承载着麦子跌倒扶不扶的嘲笑
那些辜负了苍天穿着鲜亮的躯壳
已经溃败倒退的空有麦子的容貌
【二】阴影
从童年荒诞的梦里
剪下红旗的一角
轻轻的'系住脖子,系住生命
系住天空小鸟的心跳
在憧憬和懵懂的岁月中
任凭美好的向往飞飘
一晃,五十多年逝去
自己已是一株枯萎的草
当我站在一生走不出的原点,仰望
太阳阴狠的保持着微笑
只是感觉天空的红旗已褪了颜色
一道黑暗的阴影在心中笼罩
无论怎样洗涤
却总也抹不掉
篇3:麦子熟了诗歌
寒冬,在田野里播下麦种,
麦种在深夜,在黎明之际生长,
历经雪姑娘的倾覆,整个世界被银装素裹覆盖着,
刚刚伸出脑瓜的麦芽,
静静地藏进这一床洁白绒被之下悄然生长,
等待春姑娘的爱抚。
春风吹绿湖边的绿柳,
吹红了枝头的小花,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
徜徉在繁花似锦的季节里。
一望无垠的麦田里,
微风拂动着颗颗麦苗,
像朵朵浪花在浅唱,在诉说,在舞蹈,
唱出一曲天籁,
诉说着爱的衷肠,
舞出一段曼妙的舞姿,
在春姑娘呵护下茁壮生长,
整个田地被春姑娘扬扬洒洒地变成绿色,
一场春雨温润了整片麦田。
蜿蜒而来的夏姑娘携着一袭暖风,
挥着衣袖,飘散在空中,
一抹晨光,一滴露水,一道霞光,
夕阳的余晖,
透过树影点点闪烁,漫射在整个季节,
徐徐的微风,
吹拂着枝头的婆娑叶影,
吹动麦穗轻扬,吹起行人嘴角上扬。
村落里,麦田里,
一池绿水,一叠绿影,一处绿意,
肆意地映衬着这个郁郁葱葱的季节,
梯田的油菜花盎然绽放,
角落里,一颗颗蒲公英在徐徐微风下渐渐飞舞,
被风吹散在半空中,
霎的跌起,霎的飘落,风起即起,风落即落,
顷刻间,整个天空被蒲公英的种子弥盖,
落在炊烟袅袅的村庄里,
落在行人的发梢上,
落在夏天长长的睫毛上,
落在随风起落的麦浪里。
然后生根,发芽,绽放,飘零,
飘落在金色的麦田里,
仿佛一夜间,麦穗黄了,麦子熟了。
篇4: 三袋麦子读后感
“要有长远打算”,老师一直都在说,说了不知多少遍。但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读了《三袋麦子》这篇文章后,“要有长远打算”这句话的意思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三袋麦子》讲的是,土地爷爷送给小猴、小牛和小猪各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拿到麦子之后,有的吃了,有的保存起来了,还有的把麦子都种下了地。第二年,三个小动物的麦子分量都不一样。
我从这个童话故事中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长远打算。
我每天上学可能很辛苦,要学习新知识,复习学过的知识。可是,我们不能只看到现在。现在我们虽然辛苦,但想要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做一个有长远打算的人。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句话是说:“一只小猴子下山采果子,看见什么就把前面摘的果子扔掉,最后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呢?是因为他下山前没有长远打算,也没有确定的目标。所以我们要有长远的打算,不能没有目标地盲目去做一件事。
没有长远的打算,只会把一件事情做得越来越糟糕。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要做一个有长远打算的人,不要像小猴一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篇5: 三袋麦子读后感
第三年,土地爷爷又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带来了礼物――每人一口袋麦子。
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心想:我不能像以前一样,一下子吃光,我要向小猴学习,所以他把一半的麦子种下了地,剩下的一半决定磨成面粉慢慢吃。
小牛望着饱满的麦粒,想把前年土地爷爷送他的麦子吃完后,再来吃这新鲜的麦子。
小猴看着这口袋麦子,骄傲地想:我已经有那么多麦子了,再吃个两三年也吃不完,这一口袋算得上什么?他随手把麦子扔在一边,不再去管他。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看望小猪、小牛和小猴。
因为前年小猴的表现特别好,所以他先来到小猴家,还没走进里屋,就闻到了一股发霉的味道。原来,小猴从来没有把麦子搬出来晒过太阳,时间久了,麦囤里的麦子都发霉虫蛀了。土地爷爷摇了摇头,小猴羞愧地低下了头。
告别了小猴,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牛家,小牛高兴地说:“前年您送我的麦子我刚吃完,新麦子我正准备去磨粉呢。”老人微微一笑,点点头。
后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把收获的麦子磨成面粉做了许多好吃的,土地爷爷尝了他做的烙饼,真好吃。老人抚摸着小猪的头,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最
篇6: 三袋麦子读后感
这个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食品吃完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是把麦子种下地,收获了许多麦子。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最赞同小猴的做法。因为小猪它非常懒惰,只知道吃不知道干活。小牛它把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才吃麦子,说明他非常的勤俭节约。但是,它做的还不够好。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而且还有了收获,说明小猴他聪明能干,想什么事都想得很长远,而且他知道只要付出,就有收获。
要是给我一袋麦子,我就会像小猴那样,把麦子全种下地,还要浇水、施肥、除草,这样的话我就会收获更多的麦子了。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赞同小猴的做法呢?
篇7:三袋麦子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三袋麦子》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它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
我觉得小猪憨厚可爱,它迫不及待的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呢,他先把麦子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在慢慢吃着好东西,我觉得小牛做事很有计划,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我最喜欢小猴,它聪明能干,它把一袋麦子全都种下了地,一年以后,它的米屋里的麦堆的满满的。原来,小猴把麦子种下地,这些都是他的收获,而且他还让土地爷爷带一些回家。我想,小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麦子呢?它一定常常到地里去锄草、浇水、施肥,它也一定忙得满头大汗,累得腰酸腿疼,但是看着绿油油的麦苗茁壮成长,心里一定会乐开了花,也就不觉得累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收获。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才会有知识,有本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篇8:三袋麦子读后感
读了《三袋麦子》这片课文,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三人每人一袋相同麦子,小猪当时就做成好吃的,小牛是省着吃,小猴是播种,结果是第二年土地爷爷再找到他们时,小猪早就吃光了,小牛还剩了半袋,小猴却有了一屯子的麦子。
这使我想到,土地爷爷就像我们的老师,麦子就像上课时老师给我们大家的知识是一样的,但是大家每次考试的成绩是不一样的,有的好,有的差。有的小朋友怕,贪玩,上课不认真听讲,所以就像小猪一样,没有知识,成绩很差。有的小朋友虽然也在学习,也很用功,但是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就像小牛一样,成绩很一般。有的小朋友上课很认真,很用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真正理解书本内容,所以就像小猴一样,发现了麦子除了吃还可以用来播种。
通过《三袋麦子》,我希望我们小朋友都像小猴一样那样优秀。
篇9:三袋麦子读后感
读了《三袋麦子》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三袋麦子》这个童话故事中的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我很佩服小猴的聪明能干,做事情想得全面、长远,也很欣赏小猪的憨厚可爱,但我更为小牛的勤劳节俭所忻服。它是我们在生活中理财的好榜样。
小牛得到土地爷爷送的麦子,既不像小猪那样一下子吃完,也不像小猴那样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与众不同的它是“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还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晒晒太阳。”可见小牛勤俭节约,在生活上非常有计划。
篇10:阿妈与麦子诗歌
绿艾艾的一大片
被田埂硬生生的分割开
孤零零地站在坝子里
麦苗萌生新的希望
麦穗荏苒旧的迷茫
麦秆虚度美好青春
飕飕秋风过后
涟漪似的麦浪翻滚
此起彼伏
麦涛接着麦浪
一株株干枯的麦秆
摇曳于秋风中
炎炎烈日下
麦秆和麦穗晒得咯吱作响
麦浪和虫子
一起奏响秋收的乐章
阿妈的汗水
噼里啪啦地落下
一滴,一滴
湿润了她饱经风霜的脸
一滴,一滴
汗水顺着麦秆流淌
一滴,一滴
滑过针尖似的穗须
轻轻落在
落在锋利的镰刀叶上
微微的声响
敲击我柔软的心房
突然
锋利的镰刀快口
不经意间划破指尖的老茧
在她手指上留下一道伤痕
我看见
阿妈微颤
那鲜红的血液涌出
迅速湿透了镰刀把子
染红了咯吱作响的麦秆
那饱满的麦穗
麦浪中
阿妈若无其事的割着麦子
麦浪中
钻心的疼痛在心间弥漫
我大声呼唤
只有波涛汹涌的麦涛
发出飕飕响声
迅速将我的声音压回
我第一次发现
自己的声音是如此无力
麦穗上的鲜血这般耀眼
麦田里的阿妈割麦
如此风华绝代
如果可以
宁愿让麦穗扎入我的厚实胸膛
可以让镰刀割破我的粗壮的手腕
可以让麦浪淹没我瘦弱的身躯
请让我滚动的火热鲜血
一滴滴
滴入夯实的红土地
浇灌幼小的麦苗
地里长出更加健硕的麦穗
让阿妈休息片刻
哪怕是一分钟也好
阿妈,阿妈
金黄色麦浪中的阿妈
勤劳勇敢的阿妈
请允许你不争气的儿女
穿越麦浪
拾起锈迹斑斑镰刀
轻轻打磨
替你收割地里全部熟透了的庄稼
阿妈,阿妈
针尖似的麦穗下受伤的阿妈
请允许你不争气的儿女
穿过麦田
撕下漂亮的衣裳
为你轻轻包扎流血伤口
擦干你额头上的汗水
阿妈,阿妈
秋天麦田里忙碌的阿妈
请允许你不争气的儿女
赶紧回家
轻轻的亲吻你枯黄的`脸颊
紧紧握住你沟壑纵横的手
阿妈用辛勤的汗水
灌溉新生的麦苗
如同多年前阿妈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呱呱坠地的儿女
如同阿妈在红土地上刨呀刨
刨出希望
麦田里的阿妈
如同风中摇曳的麦秆
艰难地穿过田野
然而麦穗上的儿女
如同麦苗吮吸春天甘露
肆无忌惮,恬不知耻
榨取着阿妈骨头里的骨髓
要将血液全部榨干
麦子与阿妈
麦子在土里,萌生新的绿芽
阿妈在麦田,养育旧的儿女
麦子丰收,能磨出细腻的面粉
洁白如霜,清白于世
阿妈流汗,能哺育出优秀的儿女
挺起脊梁,骄傲的地活在世上
篇11:阿妈与麦子诗歌
阿妈在土里,永远沉睡不醒
再也没能探出头来
驱赶糟蹋麦田的毛驴
麦子在田里
依旧丰硕茂盛
咯吱作响的麦秆
风干了阿妈的血泪
站在麦田寻找阿妈
唯有记忆清晰如昨,遍遍回放
唯有阿妈睡在麦田,永远长眠
篇12:受伤的麦子诗歌
受伤的麦子诗歌
在纯白的瓷上留下自己的手掌
还带着黄河泥垢的,刚刚清洗
在一次往东的旅行里记起唐僧
是在陌生的.旅途之中
遇见彼此的心脏在夕阳下跳动
那是踏过一季的风雪
整整一季的,来自冬天的冷言冷语
当敌人的身体在身上瓦解
当远来的客人送来柔和的光明
我是沉寂了一个冬天的
深深埋在雪地之中,冰冷的脸庞
和内心的热情还未被冷却
云彩驮着一只白鹤美丽的飞行
夕阳下安静的人们和河水
在父亲家门前蜿蜒成受伤的长城
这长城没有坚固,当冬天来时冷酷
当黄河在中下游膨胀
当一条水道开始慢慢肿胀
那些沉默了一季的雨水河水
爬出自己的战壕做一次冲锋
当柔软的液体割破了农民的笑容
那些泛滥的颜色在母体里骚动不安
我站在高高的山岗,四处的河流
那些成熟的季节,在四处漂流
篇13:我是麦子诗歌
我是麦子,
是一粒小小的,金灿灿的麦子。
我的芳香,飘进人们的心田,
我的金色,装点了美丽的秋天。
我给远行的旅者充饥,
我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我给农夫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我给厨师们生产了美妙的原料。
我是麦子,
我是一粒小小的,金灿灿的麦子。
我是阳光和土地的孩子,
我是清风和雨露合唱的歌。
我是可以收割的快乐和希望,
我是可以看见的美丽和梦想,
我是大自然的诗和四季的画,
我是美好的祝福和可爱的微笑。
我是麦子,
我是一粒小小的,金灿灿的麦子。
篇14:遗忘的麦子诗歌
终于接近,这金黄的季节
在我眼前燃烧,挺立着娇姿
心灵的耕种,等来了收获的时日
如太阳灿烂的色彩,涂抹岁月
以后的日子,将杜绝余悸
记忆如同风干的麦粒,轻轻滑出
童年的心事,被夜晚的露珠打湿
月光下的镰刀,淌着绿色的希望
年少的委屈与牢骚,一起存放
连同某些梦想,深藏在田垄
在城市,敞开欲望痛饮的时候
突然感觉脱水般的消瘦
我是不是一株被故乡遗忘的麦穗
这样蜷缩在异乡的角落,眺望故乡
一直向南,向南,越过黄河
绿色的绸带,牵引着我们的目光
流泪后的希望,碎碎的捻着
金黄的颗粒,温暖过我的掌心
带刺的麦芒,扎不进苦难的痛
吞下,有阳光和风的味道
我的麦子,遗忘在故乡的麦田
就算我深深睡去,我的眼角
永远都挂着忧伤,我无法逃避
所有的借口,不再是理由
惟有和麦子一起新生,充实生命
【夏收】
割完最后一片麦田
我的父亲弯曲的身躯
终于在田地上浮现出来
那一刻,他真的像一株麦子
威武地长在旷野
太阳还在天上悬着
像聚好焦的闪光灯
记录着父亲的勤劳
这么多年了
复制着同样的场景
季节的风动了感情
几下子擦干了父亲额头的晶莹
又催促着父亲的脚步
走向村庄走向老屋
一场雨欢快地落在父亲的背后
【童年的五月】
清闲了一个冬天的镰刀
在热情似火的五月
在鸟儿尚未唤醒的黎明
在父亲的手里
把磨刀石咬成弯月亮
挂在天上一年又一年
在父亲的镰刀下
麦子舞动着金黄的旗帜
不约而同地举起双手
父亲微笑着
用一粒粒肥硕的麦子
喂饱我们家饥饿的粮仓
太阳般金黄的麦秸
丝绸般柔软的麦秸
在大雨还没有来的时候
先修补下漏雨的屋顶
记得装满家里多余的麻袋
冬天的寒夜里
被窝里就有了
太阳的热烈馨香
月亮的清爽绵柔
布谷声声
提醒着村庄的乡亲
种子与土地的约会
不知从哪一辈开始
乡亲们学会了倾听节气
倾听天与地敲响雄性的鼓声
倾听大雨与土地甜蜜地亲吻
待传来田地舒心的饱嗝
再把梦和希望一一埋进土地
【在夏天已经到来的黄土地上】
在夏天已经到来的土地上
阳光昂起了脑袋。父亲的目光
开始聚集起渴望。金黄的颜色
是对父亲的报答
布谷鸟开始在村头上空盘旋
繁忙,就像一道无形的锁
在五月,锁住了平静的乡村
镰刀挥出生活的光芒和希望
季节的脚步轻盈地走来
在夏天已经到来的土地上,父亲弯曲的.身影
一次次在我的眼里浮现
装饰着我的梦,而我在城市求索
【夏收夏种】
金黄的麦子,堆积在麦场的时候
只剩下了一堆枯干的枝蔓
仿佛瞬间,成片的麦田就幻化为金黄的颗粒
那是太阳的颜色,也是土地的颜色
当我们沐浴在阳光里,身上浸染阳光的色彩
汗水在脊背上开始冲刷出岁月的痕迹
等到翌日醒来的时候,才知道作为农民的儿子
意义并非局限于在土地里寻觅食物
更多的是要你明白——珍惜生活
在我的记忆中,收获远比耕耘简单
扒开一个坑,丢下一个籽
洒下一滴汗,留下一个梦
秋天的季节,收获的不仅仅是果实
还有埋在地下的一个愿望
一个季节的等待,一个季节的守侯
篇15:麦子成熟了诗歌
五月的太阳开始成熟,她的眼泪,
梅雨一样如期而至
拔节的麦子
开始泛黄
没有人知道她的疼痛
除了弯腰抬头
麦子,看不见她如此揪心
她是完整的,早上醒来
晚上梦里
一个剪不断的影子在拔节
她喜欢麦子拔节
拔得自然
拔得细腻
拔得她忘记夏天
她把风中漂移的.麦子收拢,抱紧
握住月亮下的亢奋
她深入的季节
麦子沉默了
她看着麦子长疯
如梦一样饱满
像旗帜一样摇曳
她把麦子看成自己的影子
喷发的火焰
更多推荐
麦子诗歌的读后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