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战城南阅读理解和答案,本文共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战城南阅读理解和答案

战城南阅读理解和答案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两首诗的题材都是 ,都描写了 的自然景象。(3分)

(2)《战城南》中“寸心明白日”一句所表现的情感,与《塞下曲》的整体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12. (1)战争(战事、征战等)(1分);秋风凛冽、河水冰寒、黄沙飞舞的苍凉辽阔。(2分)

(2)“寸心明白日”一句,表现出战事虽然艰苦,但征人仍有光明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们立志杀敌的`情感(2分);而王诗写出了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尸骨遍野的惨状,表现了诗人愤激反战的情感(2分)。

篇2:战城南阅读答案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豪:通“嚎”。②梁筑室:梁,桥梁;室,房屋。桥梁上筑房屋,严重阻碍交通。

1.两首诗都写到了“水”,但写法和作用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同题为“战城南”,但描写的重点、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汉乐府·战城南》中写“水深激激”,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激战后战场的`荒凉凄楚,暗示战争的空前惨烈。杨炯《战城南》写“冻水寒伤马”,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水的寒冷,反衬战士们的激越豪迈之情。

2.《汉乐府·战城南》重点描写了激战后尸横遍野的惨景,愤怒地挨家控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杨炯《战城南》以征战者的口吻,重点描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活,展示了边塞将士们看似悲愁,实则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胜利的精神面貌;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

篇3:战城南阅读答案

《汉乐府》

城南城北都有战争,有许多人在战斗中死亡,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的口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勇敢的骑兵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但早已疲惫的马仍在战士身旁徘徊。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人们连南北也分不清了。

连禾黍都不能收获你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你们这些忠诚的好战士,你们实在令人怀念:

咱们早晨还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们却未能一同回来。

篇4:《汉乐府·战城南》《战城南》原文阅读答案

《汉乐府·战城南》《战城南》原文阅读答案

战城南

《汉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鸟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①!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

迷!”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呜。梁筑室⑦,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

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豪:通“嚎”。②梁筑室:梁,桥梁;室,房屋。桥梁上筑房屋,严重阻碍交通。

1.两首诗都写到了“水”,但写法和作用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同题为“战城南”,但描写的重点、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汉乐府·战城南》中写“水深激激”,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激战后战场的荒凉凄楚,暗示战争的空前惨烈。杨炯《战城南》写“冻水寒伤马”,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水的`寒冷,反衬战士们的激越豪迈之情。

2.《汉乐府·战城南》重点描写了激战后尸横遍野的惨景,愤怒地挨家控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杨炯《战城南》以征战者的口吻,重点描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活,展示了边塞将士们看似悲愁,实则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胜利的精神面貌;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

篇5:《城南》阅读答案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城南》阅读题目:

1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2分)

A.《蒹葭》 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1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分)

1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篇6:《城南》阅读答案

11.答案:C 共2分

12.答案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共2分

13. 答案示例:唷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共2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雨迅猛,池塘水满与堤齐平,远处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

热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已经凋谢,只能看见萋萋的春草,碧绿一片。

注释

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

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城南》二首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笔调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篇7:《城南》阅读答案

11.答案:C 共2分

12.答案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共2分

13. 答案示例:唷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共2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雨迅猛,池塘水满与堤齐平,远处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

热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已经凋谢,只能看见萋萋的春草,碧绿一片。

注释

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

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城南》二首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笔调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篇8:《城南》阅读答案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

横塘:曲折回环的池塘。

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

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草色齐:草色一样的青,一样的绿。

【问题】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篇9:《城南》阅读答案

(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2分。意思符合即可)

(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3分。白诗分析1分,曾诗分析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二: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其对应性,请从“乱”与“齐”这两个字上概括雨中与雨后两幅景色。(2分)?

(2)三、四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篇10:《城南》阅读答案

(1)答案:雨水四虐;青草齐整。

(2)答案:运用了对比(或衬托)手法(1分),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对比(1分),暗示了桃李虽艳丽而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而生命力甚强的哲理(1分),赞扬了青草难以摧毁的顽强精神(1分)。

赏析:

此诗为熙宁十年(1077年),曾巩知福州时作。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福州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笔调轻快,写景如画,是曾巩诗作中的杰出篇章。

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城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笔调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更多推荐

战城南阅读理解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