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方案,本文共19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阅读、口语交际、缩写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二、朗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快速朗读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借这件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备注
[学生活动设计]:朗读
讨论
自读自悟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
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
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几名辩论代表。其余的当各组的啦啦队。
3、进行辩论赛。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相信学生通过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分清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按照缩写方法进行缩写。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
(2)理清层次;
(3)边划边记,逐段删留;
(4)整理成文。
三、结合课文,具体指导。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分六个部分,从缩写的基本要求看,缩写时按原文叙述顺序缩,重点是三四部分,其余各部分是非重点内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缩减,仍然是一篇内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缩写,指导差生
篇2: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阅读、口语交际、缩写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二、朗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的方式自学:快速朗读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的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借这件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
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
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几名辩论代表。其余的当各组的啦啦队。
3、进行辩论赛。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相信学生通过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课时
一、 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一、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
(2)理清层次;
(3)边划边记,逐段删留;
(4)整理成文。
三、结合课文,具体指导。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分六个部分,从缩写的基本要求看,缩写时按原文叙述顺序缩,重点是三四部分,其余各部分是非重点内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缩减,仍然是一篇内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缩写,指导差生
篇3: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四》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习、批改。
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自学、背诵古诗。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自由写作,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健康小常识。。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自学、背诵古诗。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
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
一、 读一读、背一背古诗
教师大体讲解古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邯郸学步》,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那个青年人学来学去,为什么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对待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要结合实际,发扬自己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做到学以致用。)
二、 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举例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到结合实际学以至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向低年级的小朋友介绍健康小常识。
二、要求:
1、 注意礼貌用语;年龄特点。
2、 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3、 小组进行交际,成立健康知识宣传小分队。
三、小组汇报
说: 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听: 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宣传小册子,由学生自己设计封面、插图,将小册子送给低年级的小同学。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自由作文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学过程 :
一、 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 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4、教师举例说明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范围,启发学生思考和选材。
三、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作文思路,借以启发大家。
四、学生
篇5: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格言,积累语汇,培养良好的品格意志。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学习写半命题作文。
4、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写好作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搜集整理信息。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格言,积累语汇,培养良好的品格意志。阅读短文。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格言
积累语汇,培养良好的品格意志。
二、朗读《燕子专列》,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 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些什么?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写半命题作文。
教学要求:
・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指读题目要求,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二、交流谈话
1、你有哪些本领,是怎样学会的。
2、选择一件事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四、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反馈:(总结评比作文)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
搜集有关家乡变化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目,明确要求。
二、鼓励合作:
・ 同学们可以结对子,了解家乡的变化。
三、请家长给予帮助、支持,也可以查阅图书资料,还可以采访退休的老人。
四、合作整理、选择搜集到的资料,包括文字、图表、照片等。
五、成果交流、展示。
六、把选出的资料分类办成小报展览。
反馈:
篇6: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唐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删减后,抓住重点,写家乡的变化。
教学重点:
1、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唐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文章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阅读短文,从文章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背一背古诗《终南望余雪》。
二、朗读《雾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作者是从那几方面描写雾凇的?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
教学过程: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根据你的调查,家乡有了哪些变化,哪些变化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要求:
1、注意礼貌用语,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2、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三、小组汇报
说: 每组向全班汇报。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
听: 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谈: 如何努力,将来建设可爱的家乡。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搜集到的有关家乡变化的资料写作文。
教学重点:
抓住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方面来写。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教学过程:
一、 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 什么要求?
1、充分利用学积累运用七时搜集的有关资料。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4、写完后读给别人听,再自己修改。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四、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五、学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互相学习、批改。
篇7: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当众发言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播放CAI课件:(大风车节目,七巧板节目,小红帽(广播)等学生喜欢的节目片断。
二、指导发言
1、你喜欢哪些少儿节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分组交流
(1)小级内说说你最喜欢的少儿节目的'内容,你看过后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列一列简单的发言提纲,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拓展思维
1、假如节目编辑组的叔叔阿姨征询你对节目的意见,你会怎么说?
2、把你们的想法守、写信告诉叔叔阿姨们
四、小结
同学们平时可以多收看一些少儿节目,并写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对提高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的
篇8: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步骤
一、激趣引入
1、给学生看饮料管和筷子。谈话:夏天吃饭,一会用饮料管喝,一会用筷子吃,很麻烦,想想有什么办法合二为一吗?
2 学生想办法。引导得出可以把筷子中间掏空或把饮料管变硬。
3、同学们真聪明,一会儿就有一项小发明。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二、明确要求
1、读作文要求。引导总结得出
(1)大胆想象,你想发明什么?
(2)写清发明东西的样子、用途。
(3)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三、议定材料
1、想想你想发明什么?他是什么样的,有何用途?
2、小组内互相讲讲,征求其他同学意见。
3、指名发言。教师作指导性评价。
四、学生列写作提纲,打作文草稿。
五、同学之间,相互评改作文。
六、念自己的作文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修改。
七、誊写作文。
篇9:第九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参考
第九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词语。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写作,唤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实践活动,购物讲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词语。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背一背16个词语。
二、朗读《此地无银三百两》,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 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 讨论交流:
(1)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2)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二、要求:
1、 注意礼貌用语;年龄特点。
2、 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三、小组汇报
说: 每组向全班汇报。
说说你在购物时的.好的经验及上当受骗的例子。
听: 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有机会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
教学过程:
一、 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充分发挥想象力。
2、内容富有创造性,新奇而有趣。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4、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四、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五、学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习、批改。 学生自由结合,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练习购物讲价。
篇10:《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方案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篇11:人教《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人教《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人教《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读背词一首《西江月》,丰富学生词的积累。
2.阅读短文,做练习。
3.写一封信。
4.会讲成语故事,并根据故事绘制连环画。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读背词《西江月》
教学步骤
一、介绍辛弃疾。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历来同苏轼并称。
二、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
2.独立思考词的意思。
三、师生讨论,理解词句的意思。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道:即黄沙岭,地名。在江西上饶西南。
“七八个星”二句:这两句是倒装句,意思是,天外有七八个星,山前落了两三点雨。
社:社祠,就是土地庙。“见”通“现”。
四、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在静穆的夜色里,作者一边赶路,一边悠闲地欣赏着美妙的自然景色。徐徐清风中,传来了蝉的鸣声,还传来了稻花的香味和青蛙的叫声。
一会儿,天空阴云聚合,近处的星星已被云彩遮没。只有远处的天边还剩几颗稀疏的星星,暴雨即将来临。作者紧走几步,经过小溪的'桥头,便出现了他熟悉的茅屋小店。
五、体会词中表达的感情。
全词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通过美丽的自然风光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六、比赛背诵。
篇12:《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背一背
(一)读对(提示:殉,读xun不读xun。字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性命)。
(二)读懂:
1.这些词语大多用来歌颂什么英雄人物的,大多用于什么情况?
2.在学过的课文和读的文章中,观看的影视节目中是怎样运用这些词语的?
3.理解。
(三)过程:
1.个人读理解;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2.背词语。
(1)个人背;
(2)同桌同学互背。
二、阅读唇亡齿寒
(一)先读文理解成语的意思,后查工具书验证。
(二)讨论:怎样讲好唇亡齿寒的`故事。
参考:(1)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多用于形容两个邻国间的关系。
(2)a 读懂故事,有自己的感悟、体验。
b 弄清并记住内容要点及先后顺序。
c 既要结合原文又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d 讲述要连贯,自然大方,最好绘声绘色,有必要的表情动作。
(三)个人练习讲。
(四)同桌同学互讲互评。
(五)发动学生在全班讲,全班鼓励评议。
三、口语交际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
(1)阅读理解:1.交际什么内容?2.怎样交际?
(2)小组交际,评议。
(3)全班交际,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读一读·背一背词语抄写词语本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建议书
一、读习作、回答
(一)习作中提出可以针对什么问题写建议书;你打算针对什么问题写,为什么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1)周围的环境被污染,社区购物不方便,供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太少。
(2)小商贩乱设摊点做买卖,堵塞交通;网吧存在的问题;有人在学校附近劫小学生钱
(3)我们是社会的小主人,协助政府治理首都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怎样写建议书呢?
1、建议书写什么内容?
2、建议书怎样写?
(1)内容:
a 存在问题;
b 说明产生的原因;
c 危害性;
d 解决问题的建议。
(2)写法书写格式要正确
a 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
b 开头顶格写清楚,建议书是写给谁的;
c 正文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反映存在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或危害,具体建议标明序号分条写出;
d 另起一行写上建议人的姓名和写建议书的日期。
二、组内互说互评(围绕下面提纲说)
1、向什么部门反映情况?
2、反映什么情况,提什么建议?
(1)问题;
(2)产生的原因;
(3)影响和危害;
(4)分条提出建议
篇13:《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一、读一读 背一背
(一)读对(提示:“殉”查字典,读xun不读xun。字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性命)。
(二)读懂:
1.这些词语大多用来歌颂什么英雄人物的,大多用于什么情况?
2.在学过的课文和读的文章中,观看的影视节目中是怎样运用这些词语的?
3.理解。
(三)过程:
1.个人读理解;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2.背词语。
(1)个人背;
(2)同桌同学互背。
二、阅读——唇亡齿寒
(一)先读文理解成语的意思,后查工具书验证。
(二)讨论:怎样讲好“唇亡齿寒”的故事。
参考:
(1)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多用于形容两个邻国间的关系。
(2)
a、读懂故事,有自己的感悟、体验。
b、弄清并记住内容要点及先后顺序。
c、既要结合原文又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d、讲述要连贯,自然大方,最好绘声绘色,有必要的表情动作。
(三)个人练习讲。
(四)同桌同学互讲互评。
(五)发动学生在全班讲,全班鼓励评议。
三、口语交际——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
(1)阅读理解:
1.交际什么内容?
2.怎样交际?
(2)小组交际,评议。
(3)全班交际,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读一读·背一背”词语抄写词语本上。
篇14:《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的成语带有比喻性质的特点,积累成语;感悟、积累名言名句。
2. 能就如何进行“有效的劝阻”这一话题,展开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能抓住人物特点,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一
(一)温故知新
1. 读成语,说意思。
2. 体会3组成语中带点字的意思。知道“如”、“若”、“似”都是“好像”的意思,都是打比方。
3. 拓展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二)语海拾贝
1. 读名言,重在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名言名句,不必讲解,学生如有疑问,交流解决,老师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交流。
2. 熟读背诵。
(三)点击成语
1. 自己读提供的材料,了解“口若悬河”的出处。
2. 用“口若悬河”说一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提示用学过的方法阅读。
2. 学生自主阅读,可抓住“锋芒毕露”、“脱颖而出”进行思考。
3. 交流感受、体会、收获。
二
(口语交际:有效的劝阻)
(一)教学目标
1. 向同学讲述你家里曾发生过的纠纷及你的处理方法。要求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 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联系生活实际,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自己家庭里的小纠纷,在1~2分钟内讲述出来。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发谈话愿望。
请5组学生上台讲述家庭小纠纷。学生上台讲述时,提醒其余学生注意观看。
2. 小组合作,多向交流。
(1)选择本组同学感兴趣的1~2个“纠纷”,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解决此类纠纷的好办法,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2)大家讨论,哪些解决纠纷的办法更好。
3. 全班交流,评议提高。
(1)四人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介绍本组解决纠纷的好办法。
(2)集体评议。
(3)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点拨提升。
三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 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的特征写出来。
2. 能自改习作,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体验到习作的乐趣,增强习作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认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想想他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
1. 审读习作要求。
学生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习作要求。
2. 启发回忆,筛选内容。
(1)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他为什么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说说具体的事例。
3. 自拟草稿,构思习作。
4. 自读自改。
5. 教师选取几篇习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6. 同桌互评互改。
篇15:《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名言警句。
2、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小仲马列不以父亲盛名为自己铺路的求实精神。
3、口语交际,通过演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写人或记事,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或学习中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下面我们来比赛一下,看哪个同学背得多。
2、自主读诗句,读正确。
3、指名读,指导读出诗句应有的停顿和韵味。
4、背诵诗句。
(1)同桌合作背诵。
(2)师生共同背诵。师背第一句,生背第二句。
5、课外拓展。
二、阅读《真实的高度》。
1、自己读短文一至两遍,不认识的`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请教同学、老师,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画一画写小仲马语言、行动的句子,有什么体会在旁边写一写。
3、汇报交流阅读的感受,重点讨论理解“我只想用有真实的高度”这句话。
4、读了这篇短文,想到了什么?与同桌说一说,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写下来。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主题。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的口语交际,就是我们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
二、个人准备。
个人先想一想,再列个简单的提纲,为当众演讲作准备。
三、小组演讲。
个人按自己列的提纲在小组内演讲,同学互相评议,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演讲。
四、班级演讲赛。
各组代表进行演讲,全班同学评议,选出“最佳演讲者”。
五、老师总结。
勉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努力。
第三、四课时(习作指导、学生习作)
一、激趣导入。
在前不久的“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活动中,大家收集了许多材料,也有许多感受,有许多想要说的话,今天就请大家用调查中获得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二、阅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主要明确两点:
一是围绕一个意思,运用获得的有关材料写;
二是形式不拘,记事、写人、表扬稿、建议书、调查报告,都可以。
三、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
第五课时(习作讲评)
一、广泛交流。
请围绕不同的意思写,采用不同形式写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老师相机点评,表扬学生思路开阔,能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二、重点评议。选择一篇有代表的性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三、修改习作。
1、运用学过的修改方法,结合老师的批发意见,自己认真修改。
2、同桌交换检查。
四、佳作展览。
举办本次习作的佳作展览,学生可以互相推荐,本人也可能自我推荐。互相观摩后,评出几篇优秀的习作。有价值的还可以向少儿报刊投稿。
篇16:《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习作——建议书
一、读“习作”、回答
(一)“习作”中提出可以针对什么问题写建议书;你打算针对什么问题写,为什么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1)周围的环境被污染,社区购物不方便,供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太少。
(2)小商贩乱设摊点做买卖,堵塞交通;网吧存在的问题;有人在学校附近劫小学生钱……
(3)我们是社会的小主人,协助政府治理首都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怎样写建议书呢?
1、建议书写什么内容?
2、建议书怎样写?
(1)内容:
a、存在问题;
b、说明产生的原因;
c、危害性;
d、解决问题的建议。
(2)写法——书写格式要正确
a、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
b、开头顶格写清楚,建议书是写给谁的;
c、正文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反映存在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或危害,具体建议标明序号分条写出;
d、另起一行写上建议人的姓名和写建议书的日期。
二、组内互说互评(围绕下面提纲说)
1、向什么部门反映情况?
2、反映什么情况,提什么建议?
(1)问题;
(2)产生的原因;
(3)影响和危害;
(4)分条提出建议。
篇17:《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二、讨论定材料
1、独立思考你想告诉别人什么。
2、小组内讨论,定出自己的写作素材。
三、学生拟定提纲,写作文草稿。
四、分小组评改作文稿。
五、全班讲评、交流。
六、誉写作文。
篇18:《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2.读一读,记一记,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
3.通过已经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短文,激发爱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能讲述自己幸福的往事,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5.写一写自己名字的来历,进一步体会家人对自己的期望、爱意。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要懂得善待身边的一切人、事、景、物。
2.习作要把经过写清楚,写出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运用换词法帮助理解句子的内容。
2.让学生感受词汇的丰富。
3.理解爱的多种表现形式。
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要懂得善待身边的一切人、事、景、物。
教具准备
收集成语,与爱有关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我们便会有新的收获。
2.读句子(可自由读、对比读、轮读等)。想想带点词语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3.同学互动,探究带点词语和括号里词语的异同。
4.把括号里的词语放进句子里,通过读比较句子与原句意思的异同。
5.说说通过比较发现了什么。
6.小结:理解词语除了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之外,找近义词也是一种好办法。
二、语海拾贝(10)
1.自由读读词语,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师生读等方式熟记。
4.拓展。想想类似的词语交流交流。
三、开心一刻(7)
1.师讲笑话,想想你该对小明说点什么。
2.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我们为什么在对话时不能图省事?应该怎样停顿?
3.与同学对话,纠正笑话中的错误对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13)
1.师引:爱有许多的表现形式,爱祖国是爱,爱士兵是爱,爱小蝴蝶、爱鲜花也都是爱。请听教师朗读这个小故事,一边听,一边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感情地朗读《将军与士兵》,从教师的朗诵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自读,说感受。
3.学生用上述方法自读《将军与士兵》。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
5.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讲亲人关心、爱护自己的故事,让同学分享自己的幸福。使学生明白:时刻心怀关爱、呵护、善待身边的一切人、事、景、物。
2.知道用行动向亲人回报幸福。
3.在与人交流中,养成耐心倾听、文明建议的习惯。
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要懂得善待身边的一切人、事、景、物。
教具准备
教师:1.几幅表现一家人互相关心的彩图。
2.歌曲:《我的好妈妈》
学生:能表现亲人关心自己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10)
1.师:在上课前,教师请大家看几幅特别幸福的画面,看后,请小朋友来说说画面,并且要用上幸福两个字。
课件出示幸福画面,伴以温馨的音乐。
2.让小朋友来说说画面,并且要用上幸福两个字。
3.学生自由发言。
二、谈谈幸福(15)
1.师:是呀,从呱呱坠地到现在,我们的每一次跌跤,每一次啼哭,每一次成长都得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许多亲人的爱,我们就像掉进了蜜罐里那样甜蜜、幸福,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那样。你脑中那些甜蜜的故事、幸福的情景一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过来了吧?快给你的小伙伴讲讲。
⑴先给同桌讲自己的幸福故事。
⑵小组交流,在别人讲完后可把自己想到的场面或问题再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共同分享,师相机引导点拨。
2.在分享了幸福的故事后,让我们用一首歌曲来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吧!
歌曲《我的好妈妈》,全班跟唱。
三、付出关爱(10)
你打算怎样向亲人表示你的关爱呢?
四、作业巩固(7)
1.把亲人关心你的故事用笔写下来。
2.用实际行动向亲人表示你的关心。
篇19:《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缩写《小英雄雨来》。
学习重点:
阅读、口语交际、缩写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5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信息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二、朗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快速朗读(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借这件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
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
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几名辩论代表。其余的当各组的啦啦队。
3、进行辩论赛。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相信学生通过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四课时
缩写《小英雄雨来》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一、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
(2)理清层次;
(3)边划边记,逐段删留;
(4)整理成文。
三、结合课文,具体指导。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分六个部分,从缩写的基本要求看,缩写时按原文叙述顺序缩,重点是三四部分,其余各部分是非重点内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缩减,仍然是一篇内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缩写,指导差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习、批改。
第五课时
作文讲评:
更多推荐
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