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汉英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对比及其翻译,本文共9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汉英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对比及其翻译
汉英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对比及其翻译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植物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植物词作为人对客观世界中的植物认知结果的语言形式表征,有着其它词汇范畴没有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采用对比分析、分类、概括的研究方法,对比了汉英植物词汇的隐喻意义,并探讨了汉英植物词之间的互译.
作 者:郭竞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20;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刊 名:南昌高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COLLEGE 年,卷(期): 24(6)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植物词汇 隐喻意义 汉英对比 翻译篇2:汉英隐喻式定中结构对比研究
汉英隐喻式定中结构对比研究
本文从汉英两种语言中喻体选择上的`异同入手,对比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式定中结构,根据在表现文化特征方面的特点,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即完全对应关系、不对应关系和部分对应关系.通过对两种语言中隐喻式定中结构的共性和个性的揭示.反映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 者:王霜梅 何福胜 作者单位:王霜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北京,100089)何福胜(清华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84)
刊 名: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 16(1) 分类号:H030 关键词:定中结构 隐喻 喻体 语言 文化篇3:汉英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策略
汉英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策略
鉴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地理、习俗、政治、宗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从语用、文化角度对汉英隐喻进行对比,通过若干例证剖析了它们的语用、文化特征,提出了作为译者在汉英隐喻互译中应采取的策略.
作 者:王秀华 WANG Xiuhua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123000 刊 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10(6) 分类号:H059 关键词:隐喻 语用对比 文化对比 翻译策略篇4: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
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许多释义相同而深层涵义并不完全相同的'词汇,这些词汇在语言交际和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误解.这篇文章就概念意义基本相同、内涵意义不完全相同的英汉词汇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发现其差异所在,以便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和跨语言交际中,能注意和避免由相关词语所导致的误解.
作 者:曹冬金 CAO Dong-jin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0;龙岩学院外语学院,福建,龙岩,364000 刊 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9(1) 分类号:H313 关键词:英汉词汇 概念意义 内涵意义 对比篇5:认知与词汇隐喻意义理解
认知与词汇隐喻意义理解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没有独立于认知之外的语义,词义的产生与人的身体经验和人的隐喻性思维密不可分.因此,人类的认知在词汇隐喻意义的理解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语义学中的经验观、隐喻观和百科观出发,探讨对多义词的`静态词汇意义和在语境中动态的词汇隐喻意义的理解方面的一些学术问题.
作 者:李瑛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 25(10) 分类号:H136 关键词:认知 经验观 隐喻观 百科观 词汇隐喻意义理解篇6: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
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总结归纳出动物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名词隐喻、动词隐喻和名词转动词隐喻,说明了隐喻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现象,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描述、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有利工具.
作 者:李莹 LI Ying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刊 名: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8(3) 分类号:H313.1 关键词:隐喻 动物词汇 认知篇7:汉英新闻语篇词汇模式对比之实例研究
汉英新闻语篇词汇模式对比之实例研究
词汇模式理论从词汇复现的角度提出英语语篇的分析模式(词汇复现-句子联系-句子衔接).词汇在语篇中的复现模式把词汇、语法和语篇等连接手段统归于词汇,可以简化语篇衔接分析的`过程,操作性强.本文利用此理论分析汉英新闻语篇各一篇,从词汇复现的角度对比汉英语篇的异同.
作 者:王大成 WANG Da-cheng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83 刊 名: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 27(2) 分类号:H313 关键词:词汇模式 复现 汉英语篇对比篇8: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论文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论文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类的语言表达深受思维方式的支配。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在维英翻译过程中,应重视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性,避免受到本族语言思维方式的干扰。
关键词:思维方式;中西差异;维英翻译
一种文化的特点集中反应在该文化地区族群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差异造成语言的差异性。当今世界各民族地区间的交往离不开翻译,翻译的基础是人类思维共性。然而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可译性、不可译性、误译等问题,这是因为人类思维除了共性特征外,不同地区或民族间的思维方式均有个性特征。与共性相比,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恰恰造成翻译困难。因此,研究英维语言对比与翻译离不开研究中西思维的差异。
一、思维结构与方式的基本概念
思维结构是人类思维过程或形态。思维在经历直观行动、具体形象及抽象逻辑这三大阶段中呈现的思维能力结构模式,例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系统化等等。而思维方式则指同语言的群体其思维结构特征或特定样式以及共同倾向性。这些特征、样式或倾向性是对思维结构共性或常规的变异。
思维方式长期影响人的一言一行,使得在某一背景成长的人类无意识地接受了它,并以此来与人交流。反应在语言上,表现为不同民族、地区的语言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而生活在同一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难以发现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对语言的隐蔽控制机制,这种机制常常呈现无意识状态,只有当与异文化民族发生实际碰撞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人们在学习和应用外语时常常不自觉的将母语思维方式移植到外语表达中,阻碍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人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为中式英语“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把人山人海译成“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使得说英语国家人民看到后不理解。
二、中西思维特点
(一)中国人重螺旋式思维,西方人重线性思维
中国人思维通常是“螺旋式”的,思维活动螺旋式绕圈向前发展,做出的判断或推理的结果以总结的方式安排在结尾。这种“螺旋式”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采用间接交流方式,语言上首先叙述事情的背景,罗列客观条件,或着说明事件原因,最后再得出结论,证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然而,西方人是“线性”思维,直线推进。这种“线型”的逻辑方式使得西方人采用直接的方式交流。
他们往往首先表明看法或观点,点明主题,然后再以此说明背景、条件、原因或进行分析。例如,维语介绍某地市时,语言表达为“该市地界巴山楚水,湖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自然风光融为一体,遍布其间,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四字短语罗列,语句零零散散,表面上看没有逻辑关系,对应英语“The city,bordering Sichuan and Hubei provinces,is an ideal scenic spot for tourism with its panoramic views dotted by mountains,rivers,lakes and historical sites.”主句语义重心在“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上,其他部分表原因或伴随,语句结构逻辑清晰。
(二)中国人重综合思维,西方人重分析思维
中国人推崇“万物一体”,十分注重整体关联性,而不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加以逐一分析研究;注重结构、功能,而非实体、元素;注重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多样性的和谐和对立面的统一。而西方人注重通过事物的本质来把握现象,对事物整体加以分析,西方的分析性思维占主要地位。
维英翻译时主语的确定十分重要,关系到译文准确性与表述逻辑性。如维语“我们的国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农业要搞上去,最重要的还是要期考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表现不出小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竹节型展开,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农业要搞上去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全句语义重心;“我们的国家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表动作发生的原因;“最重要的”和“依靠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是动词“调动”的方式。该句英语“Agriculture advance in so vast a country,with suc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backward economy as in China,requires above all else mobilizing,by means of correct policies,the initiative of the farmers to work hard and self-reliantly.”
(三)中国人重主体型思维、西方人重客体型思维
维族的思维方式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和研究事物。西方文化思维则以物为主体,以自然为中心,侧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与研究。例如,维语口语中对于动物的叫这个动词表达统称“叫”,如猫叫,狗叫,羊叫;而英语中不同动物叫的动词各不相同,如:羊或小牛的叫bleat,母鸡叫cackle,牛moo,猫miaow,狗bark。
(三)中国人重顺向思维,西方人重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原语与译语从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角度来传达同样的信息。中西方有时采用截然不同的语言表达来描述同一事物、行为或现象。例如中国人常说的“您先请”英文则为after you。又如在方位表达上,维语中的“东南”、“西北”等,翻译成英语是“southeast”,“northwest”。类似的例子还有“左右”、“迟早”、“得失”,英语的对应词序通常反过来表达,即“right and left”、“sooner or later”、“loss and gain”。
三、维英翻译的对策
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①又说:“愚对译事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由此可见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在翻译活动中需通过对比源语与目的语的民族思维形态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其对翻译的影响,从而减少或避免由于对翻译思维模式的转化缺乏重视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翻译维语语句时应精确透彻分析原文语义逻辑内涵关系,找出语义重心,确定译文句子主干;理清原文语义重心与其他各小句的逻辑语义关系,分清主次轻重;进而用英语的各种语法手段,将原文各次要部分按逻辑关系挂连在确定的译文主干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英维两种思维方式及其在语言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维英翻译中,虽然维英思维语言上的共性为翻译提供理论基础,但只有归纳研究语言思维差异性,才能找出翻译规律并更好地运用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才能有利于在维英互译中避免受到本族语言思维方式的干扰,才能使译文更准确、更地道、更符合目的语的思维方式。(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傅雷.论文学翻译书[A].载罗新璋。翻译论集[C].背景:商务印刷馆。
注解:
①傅雷.论文学翻译书[A].载罗新璋。翻译论集[C].背景:商务印刷馆。
篇9:汉英公共标示语的对比分析及其交际翻译策略
汉英公共标示语的对比分析及其交际翻译策略
公共标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通过对比分析汉英公共标示语的功能意义及其语言特征,根据英国著名翻译家Newmark关于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的划分,确定标示语文本应属于呼唤功能型文本.不同的`文本应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对于公共标示语,建议采取交际翻译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作 者:原伟亮 YUAN Wei-liang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23(9)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公共标示语 呼唤功能型文本 交际翻译策略
更多推荐
汉英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对比及其翻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