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别山地区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本文共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大别山地区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大别山地区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自20世纪五十年代发现河南滦川钼(钨)矿床以来,经几十年勘查研究和对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的综合分析,各构造单元元素丰度、富集系数和富集分布特征表明,本区富集元素为Mo,W,Au,Ag,Pb,Cu,Bi,尤其是Mo,W是区内重要的.成矿元素.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的东秦岭-大别山钼(钨)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钼(钨)矿带之一,钼矿床主要属斑岩型,其次为矽卡岩型、脉型,其成因多与中生代花岗质斑岩有关.本文着重对大别山地区矿化中酸性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总结和论述,以期为该区普查找矿起到借鉴作用.

作 者:李振国 黄成新 LI Zhen-guo HUANG Cheng-Xin  作者单位:李振国,LI Zhen-guo(河南省地矿局第十一地质队,河南,商丘,476000)

黄成新,HUANG Cheng-Xin(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调查队,河南,信阳,464000)

刊 名:华南地质与矿产 英文刊名: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SOUTH CHINA 年,卷(期): “”(2) 分类号:P618.4 P618.67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异常   元素组份分带   中酸牲小岩体   大别山地区  

篇2:大别山北坡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地质特征分析

大别山北坡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地质特征分析

大别山北坡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集中分布在秦岭钼(钨)成矿带东段,受北西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着重从矿化岩体的'岩石类型、矿化型式、围岩蚀变以及产出特点等方面,介绍该区矿化中酸性小岩体所构成的大别山构造岩浆岩带地质特征.

作 者:张燕平年平国  作者单位:张燕平(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年平国(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调查队)

刊 名:现代矿业 英文刊名:MODERN MINING 年,卷(期):2009 25(4) 分类号:P624.6 关键词:中酸性小岩体   矿化   大别山北坡  

篇3:东秦岭大别山段中酸性小岩体成矿规律研究

东秦岭大别山段中酸性小岩体成矿规律研究

东秦岭大别山段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集中分布在秦岭钼(鸽)成矿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钼(钨)矿带之一.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多是受北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的复式杂岩体.形成环境从浅成~超浅成-深成相,Mo元素丰度由高-低,分为浅成-超浅成斑岩钼(铜)矿化、中-深成斑岩-矽卡岩型钼(钨、铜)矿化和浅成斑岩型钼矿化三种类型.小岩体主导的.钼(铜)矿床具有明显的金属(元素)或矿物组份分带,表现为各带间金属元素含量递变及不同矿物组合按序析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

作 者:杨红治 张魏 徐卫东 YANG Hong-zhi ZHANG Wei XU Wei-dong  作者单位:杨红治,徐卫东,YANG Hong-zhi,XU Wei-dong(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河南,洛阳,471023)

张魏,ZHANG Wei(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郑州,450012)

刊 名:四川地质学报 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CHUAN 年,卷(期): 29(3) 分类号:P618.65 关键词:中酸性小岩体   矿化   成矿规律   东秦岭大别山段  

篇4:四川冕宁木洛稀土矿床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四川冕宁木洛稀土矿床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木洛稀土矿床是攀西地区新发现的'中型稀土矿床,在成因上与木洛英碱正长岩密切相关.英碱正长岩w(SiO2)=66.82%~73.3%,w(K2O+Na2O)=8.44%~13.44%,Na2O/K2O=0.80~1.27,TiO2质量分数很低,变化在0.074%~0.53%,岩石属于碱性岩;岩石稀土元素总量很高,LREE/HREE比值大,REE分配模式呈较陡的右倾曲线,属LREE富集型,且Eu/Eu*=0.84,Ce/Ce*=0.81.Sm/Nd=0.143~0.190,Eu/Sm=0.212~0.248,说明岩石来源于大陆深部;岩石微量元素比值Th/La=0.159~0.267,Ba/La=0.159~0.267,Ba/Th=87~254,其特征和洋岛玄武岩的Ⅰ型富集地幔端元相似,部分微量元素比值又和大陆地壳相符(如Zr/Nb=9.2~50.7),说明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可能遭受了地壳的混染作用.岩石的Nb-Y,Rb-Y+Nb,Rb-Yb+Ta,Ta-Yb,R1-R2等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以及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出现了TNT(Ta,Nb,Ti)负异常,说明岩石发育于俯冲带岛弧系统的碰撞造山构造环境,且木洛英碱正长岩及其赋存的稀土矿床是喜马拉雅期扬子板块西缘俯冲带地幔流体活动的结果.

作 者:周家云 郑荣才 沈冰 朱志敏 陈家彪 刘飞燕 文华国 ZHOU Jia-yun ZHENG Rong-cai SHEN Bing ZHU Zhi-min CHEN Jia-biao LIU Fei-yan WEN Hua-guo  作者单位:周家云,ZHOU Jia-yun(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郑荣才,文华国,ZHENG Rong-cai,WEN Hua-guo(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沈冰,朱志敏,陈家彪,刘飞燕,SHEN Bing,ZHU Zhi-min,CHEN Jia-biao,LIU Fei-yan(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刊 名:矿物岩石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年,卷(期): 27(1) 分类号:P588.14 关键词:稀土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地幔流体   木洛  

篇5:广西南宁地区泥盆系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广西南宁地区泥盆系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泥盆纪时,广西南宁附近发育了一套从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到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的硅质岩建造,硅质岩多为薄层,灰黑到黑色,至弗拉斯阶上部变为灰黄色,水平纹理发育,常夹火山凝灰岩或与之互层.这套硅质岩SiO2含量高(一般>90%),其他主量化学成分均很低(一般<5%).TFe2O3和含量相对比较富集(平均含量3.32%), Al2O3、TiO2、MgO和MnO相对贫乏(平均含量分别为0.71%、0.04%、0.10%和0.02%).常量元素Fe/Ti、(Fe+Mn)/Ti和Al/(Al+Fe+Mn)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91.65,92.12和0.25,微量元素Ti/V和U/Th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4.57和4.09,其中U/Th比值在弗拉斯期早期达到最大.这些数据说明,硅质岩在形成时受到了明显的海底热液活动影响,而这种热液活动在弗拉斯期早期达到最强,后逐渐减弱,而热液活动的强度可能主要受盆地裂解(或张裂作用)的影响;因此,盆地拉张作用在弗拉斯期早期达到最强,这与硅质岩的空间分布是吻合的.

作 者:王卓卓 陈代钊 汪建国 WANG Zhuo-zhuo CHEN Dai-zhao WANG Jian-guo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刊 名:沉积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7 25(2) 分类号:P588.2 关键词:广西泥盆纪   层状硅质岩   热液活动   盆地演化  

篇6:海南岛白垩纪千家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分析

海南岛白垩纪千家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分析

呈环套式产出的千家岩体生成于晚白垩世地壳由伸展期往扩张裂解期的'转化阶段,属于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成分演化和结构演化.从早至晚,地幔物质参与减少,而地壳组分贡献增大,岩石由中酸性向酸、碱性方向演化.主要成矿元素在不同岩石中的分异能力强,含量离散度高,与钼、银、铅、锌等元素成矿作用有着明显密切的关系.后期近南北向断裂的多次构造热液活动,加剧了成矿元素的分馏,控制了岩体内钼多金属矿的产出.与钼矿有密切关系的晚期花岗斑岩体Rb/ Sr值为0.48,显示其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地幔.

作 者:陈沐龙 李孙雄 曾雁玲 周进波 CHEN Mu-long LI Sun-xiong ZENG Yan-ling ZHOU Jin-bo  作者单位:陈沐龙,CHEN Mu-long(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口,570206)

李孙雄,曾雁玲,周进波,LI Sun-xiong,ZENG Yan-ling,ZHOU Jin-bo(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口,570206)

刊 名:矿产与地质  ISTIC英文刊名: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Y 年,卷(期): 22(1) 分类号:P618 关键词:千家岩体   地球化学   分异能力   成矿作用  

篇7: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对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杂岩体各类岩浆岩的.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在碱性岩形成过程中,源区岩浆经历了相对偏酸性向相对偏基性再向相对偏酸性的演化过程,K2O,Al2O3含量(质量分数)与SiO2含量(质量分数)呈正相关,TFe2O3,MgO,CaO与SiO2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岩浆岩具有来自上地幔的同源性.

作 者:胡建勇 周安朝 HU Jian-yong ZHOU An-chao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刊 名: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38(4) 分类号:P588.15 关键词:碱性岩   杂岩体   地球化学   紫金山  

篇8:大冶-武山矿化夕卡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大冶-武山矿化夕卡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用ICP-MS分析了25个含矿夕卡岩样品的REE含量,其中对8个样品的`石榴子石等矿物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测定,还对5个夕卡岩样品石榴子石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在这些样品的石榴子石、辉石或方解石中都观察到熔融包裹体.夕卡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分布模式具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以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右倾为特征;其二是多数以具有Eu正异常为特征.夕卡岩球粒陨石标准化REE分布模式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型显示斜率不大的右倾直线;第二类型具有以Ce为峰值的折线的特征,即REE线段向上凸,在Ce处有一极大值(个别无峰值,LREE曲线向上凸,呈穹隆状);第三类型为过渡型REE分布模式.在当今REE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利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点鉴别夕卡岩成因是困难的.

作 者:赵劲松 邱学林 赵斌 涂湘林 虞珏 芦铁山 ZHAO Jin-song QIU Xue-lin ZHAO Bin TU Xiang-lin YU Jue LU Tie-shan  作者单位:赵劲松,ZHAO Jin-song(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邱学林,QIU Xue-lin(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

赵斌,涂湘林,ZHAO Bin,TU Xiang-lin(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虞珏,芦铁山,YU Jue,LU Tie-shan(大冶铁矿,地质测量检测科,湖北,大冶,435006)

刊 名:地球化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CHIMICA 年,卷(期):2007 36(4) 分类号:P595 关键词:地球化学   岩浆夕卡岩   稀土元素   熔融包裹体  

篇9:粤西地区土壤-植物系统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粤西地区土壤-植物系统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在广东省西部不同地区采取土壤、植物样品,并对其中的稀土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测定,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土壤、植物叶中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植物系统的各环节间稀土元素的含量模式基本相似.不同母岩发育的土壤稀土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以花岗岩发育的'土壤稀土含量最高.在土壤的各个剖面层中,心土层和底土层稀土含量高于表土层,轻重稀土发生分异,均有不同程度的Eu亏损,Ce表现为土壤各层位中的正异常.同一采样点的不同种属植物具有相似的稀土分配模式,在不同母岩发育土壤上生存的同一种属植物稀土分配模式不同,其稀土分布均受其所生存土壤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具有自身的生物地球化学特性.生物吸收系数表明植物对稀土元素的吸收能力的差异,稀土元素在由土壤向植物体运输迁移中发生了明显的分馏作用,重稀土相对贫乏.

作 者:苗莉 徐瑞松 徐金鸿 Miao Li Xu Ruisong Xu Jinhong  作者单位:苗莉,徐金鸿,Miao Li,Xu Jinhong(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徐瑞松,Xu Ruisong(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刊 名:土壤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PED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44(1) 分类号:P595 关键词:土壤   植物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吸收系数  

篇10:秦岭地区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研究展望

秦岭地区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研究展望

在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邻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及其俯冲带,南接印度板块及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的特殊区域,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制约着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作用.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基本构造单元: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及其之间的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地史上,受加里东-海西期俯冲-碰撞作用,致使扬子大陆被动陆缘在地幔热流上涌时引发南秦岭陆缘裂谷作用,继而在古特提斯扩张叠加下勉略洋扩张打开,并直接造成南秦岭陆内地壳伸展及断陷盆地形成.除在古生代沉积建造中酿造多种类型的含矿岩系外,重要的`是在断陷盆地中形成一大批超大、大、中小型热水沉积型层控铅锌矿床.硅质岩是造山带中分布较为广泛的岩石类型之一,在秦岭地区也同样广泛发育,并且与矿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 者:李红中 杨志军 周永章 古志红 吕文超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矿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7 27(z1) 分类号:P61 关键词: 

更多推荐

大别山地区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