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当青春被剪成碎片随笔,本文共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当青春被剪成碎片随笔

当青春被剪成碎片随笔

篮球场

那是一个旧居民区的篮球场,龟裂的水泥地,光秃秃的篮筐,天气好的时候,还会有一半的场地被居民霸占,来晒五颜六色的被单。

我跟几个成绩差的'高中同学总是很“闲”,常旷课来这打球,累了就坐在地上喝饮料、吃零食,用国产手机的大喇叭放流行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球场边有一棵苍翠而寂静的樟树,总在风中发出簌簌的轻叹,我至今还记得空气中清新潮湿的味道,以及树叶落在脖子上的微痒触感。

有一天,打完球后大家又开始闲聊。谈到以后,突然有人煽情地说了一句:苟富贵,勿相忘——可惜他说反了,说成了:苟相忘,勿富贵。大家笑了很久。

演唱会

初中时代曾跟两个朋友疯狂迷恋周杰伦,买了无数他的磁带和CD,作业本上全是他的歌词。后来听说他要来长沙开演唱会,我们兴奋得不行,早餐不吃了,网游不玩了,女孩都不追了,熬过了一个多月的苦行僧生活,就为了攒钱买一张最便宜的演唱会门票以及往返车票。

我们计划好行程,发誓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可后来还是失败了——计划被父母及时发现并扼杀。那时候觉得自己难过得简直要死掉,感受到了来自世界的恶意。后来,我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看到周杰伦的演唱会,可也没再去。我想遗憾之所以被称为遗憾,就在于它永远无法弥补。

出走

有段时间特想逃离,觉得周遭的一切都让人窒息,看谁都不顺眼,看自己也不顺眼。

后来终于因为一件小事爆发,跟爸爸大吵一架,我一拳打碎了客厅的镜子,摔门走了。我在乡下的朋友家藏了一星期,每天睡到自然醒,一整天什么也不用干。我觉得百无聊赖,最后实在熬不下去,回家了。妈妈见我回来差点哭晕过去,爸爸也跟我道歉,于是在这场吵架中我无耻地胜利了。

后来我猛然发现,自私的人总是特别容易胜利,因为他们最爱干的事就是去伤害在乎自己的人。值得庆幸的是,后来我很少再胜利。

星座

最早留意星座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时搞错了计算方法,误以为自己是水瓶座,正好暗恋的女孩是双子座,般配指数最高。于是我感慨好准啊,但结果暗恋无疾而终。

初中跟初恋相爱,我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双鱼座,而初恋正好是天蝎座,绝配。我再次觉得好准啊,结果没多久就分手了。再后来发现原来星座还分太阳宫、月亮宫和上升星座,于是我坚信,星座还是准的,只是它太复杂,我不懂它。

如今我对星座又有了新认知:星座从不骗人,是我们自欺欺人,爱上一个人时,总是想方设法地寻找彼此间般配的证据。可其实除了那句“我爱你”,世间又还有什么可以证明爱情的存在?

青春痘

初中之前从不长痘,很多同学都羡慕我。谁知道原来是厚积薄发,上高中后,我几乎一夜之间满脸是痘。

那是异常自卑敏感又灰暗的一段时间。头一次在学校寄宿,习惯不了严苛的作息时间,身体各种不适应。

冬天学校组织元旦晚会,我独自窝在寝室。爸爸刚走,走之前他不忘分零食给室友们吃,说: “他身体不好,性格也倔,能当同学都是缘分,你们平时多关照下,别跟他计较。”那一刻我特别屈辱,不为自己的不堪,只为父亲的低三下四的语气。

一学期后,我还是转学去了美术学校。青春痘慢慢好了,我忘记它是什么时候彻底消失的,反正我不在乎了。

青春

在还很青舂的年纪,我也常说到“青春”这个字眼,不过通常都很被动,比如在课本上,在作文题目中。

那时,我很少会思考青春是什么。大概是因为,拥有的东西看上去总是无足轻重。这就像你没到窒息那一刻,就永远不会意识到空气有多可贵。

如今我已经慢慢不再青春,开始主动把青春挂在嘴边,没事就拿来缅怀,一度病态得像在逃避和拒绝成长。尽管我也知道,无论我再做什么,它都不会再回来。

篇2:当生活逐渐被“碎片化”作文800字

当生活逐渐被“碎片化”作文800字

当今,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也逐渐被“碎片化”,而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知。

在我看来,生活逐渐被“碎片化”是“弊大于利”。当我们在阅读时,我们不再去书店买一本纸质书,然后坐上一整天安安静静的阅读,而是选择碎片化的阅读——盯着手机上屏幕,只要手指轻轻一划,便可翻到下一页,这样的阅读是空洞的,所带来和领悟的东西远远没有纸质书上的多。

再比如,当我们与亲人,朋友交流时,我们不再去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而是选择碎片化的交流——在一款名叫“QQ”或微信的社交软件上,用手指打字或发一个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交流虽然方便,快捷,但我们无法通过社交软件看出对方脸上的喜怒哀乐。另外,当我们沉浸在社交软件上交流时,我们往往忽视了与亲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

既然生活的“碎片化”是一种趋势,那么原本正常的生活为什么会变成那样?移动互联网的大为发展只是客观因素,其主要的因素还是我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的世界有太多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怀着好奇心去探索互联网,却发现这比现实世界方便太多:购物时,只要手指轻轻一点,足不出户,你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到了吃饭的时候,我们又不高兴烧饭的时候,只要拿起手机,点一份外卖,就可以吃上美味的饭菜。而这些,使我们逐渐开始找到了偷懒的借口,我们的生活也整天在网上度过,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逐渐被“碎片化”。

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也是世界发展的产物,我们不可能不接触互联网以解决生活的“碎片化”,这样人类反倒退化了。不如去抽出一段空余的时间,培养下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打篮球,去健身房健身,旅游等等,同时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整天离不开手机,整日过着看似“充实”却是“碎片化”的生活。

当生活逐渐被“碎片化”,请不要担心,因为生活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还有更多新奇的失误,等着你去发现。

篇3:当生活被网络碎片化作文

当生活被网络碎片化作文

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正在慢慢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被互联网“入侵”。互联网好似一个粉碎机,正将我们的时间一点一点的变得碎片化。

让我们来举个见怪不怪的例子,就举例绝大多数人一天的生活。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了他宝贝的手机上,是他起床的信念不是朝气满满的一天的生活,而是他朋友圈里有趣的事情和微博里明星的动态,各种各样的软件签到。匆匆挤上地铁,他又掏出手机,抓紧这一点点的时间登上网络或者游戏,让人们知道他的存在。午休时,他打开外卖软件,点完外卖还不忘拍照炫耀或是装可怜,吃了几口便扔进垃圾桶,继续工作;如果中午和同事一起吃午饭,就看到几个人全在低头看手机这一幕场景。有人习惯有规划的拟定好计划表,但实际上有多少是真正做到的,根本没有留出多少休息的时间。晚上回到家,准备洗漱休息,明明很累的他像做任务一般看一看自己今天走了多少路,做了多少工作,吃得是否健康,最后登录一下游戏领取一些奖励,睡前配上一句“晚安”,便结束了这寻常的一天。这样的一天是充实的一天吗?我的回答是:是的,并没有闲到发慌的时间段。但这样的一天是快乐的一天吗?我的回答就变得犹犹豫豫不能肯定。

现在的人们崇尚快节奏的生活,不能否定网络不是我们的好帮手,但它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榨干了令人享受的慢生活。

暑假刚开始的时候,我与同学相约去上海书城淘书,同学们纷纷拒绝了,我以为他们都忙着上课没有空,而我的好友却道出了实情:现在电子书的大量普及早已做到了让人足不出户享受书籍,软件商放上了书籍的封面,还可以免费阅读前几页的内容,价格也很亲民,这样方便经济的阅读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软件还会定期提醒人们读书,读完书之后会有奖励和读书量的排行或者依照阅读爱好推荐可能喜欢的好书。这样的阅读模式固然可以减少逛书城的时间,还不占用家里的空间,不想看就可以关掉软件,很自由,但是我觉得这样的'阅读方式并没有达到阅读的效果,阅读应该是一个让人快乐的事情,我们不是为了读而读,这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能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作者的心情。走进图书馆里,有的是安静的氛围和扑面而来书卷味;坐在角落的小桌子上,手捧美文,配上一杯暖暖的咖啡,有的是心驰神往的意境,好友一起交换书籍,抒发自己的心得,有的是腹中的墨水气味儿和友谊,这些都是冰冷的电子书无法比拟的。

如果说读电子书和读纸质书之间的对比还不具有代表性,那我觉得逛街和逛网商会更有说服力。

小学的时候为了表演,老师要求我们购置黑皮鞋,为了图方便,我和妈妈在网上选购黑皮鞋,不一会儿我们便找到了心仪的鞋子。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买回来的黑皮鞋不仅有些小,还十分磨脚,穿了一天后我的脚后跟被磨破,十分的疼,过了一个星期才好。我们联系卖家希望可以退换,而卖家十分恶劣的拒绝了,给完差评之后卖家又气势汹汹的来骂街,这件事情弄得我和妈妈在生气之余又十分的无奈。仔细一想,这样的购物又有什么意义呢,它远不如和爸爸妈妈或者好闺蜜去实体店里和好心的店员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推荐适合的东西,自己试一试觉得行就买下来,心满意足的走进餐馆吃顿饭休息一会儿,然后满载而归的地回家。何必图着一点点的方便去让自己受气呢?

放慢脚步,不要让网络变为生活中的粉碎机,碎片化生活中的一切。而让它变为五彩的画笔,装点自己的生活;而让它变为精美的包装,提升生活的质量。

让我们去拥抱真正美好的生活吧!

篇4:当奶酪被移动后杂文随笔

当奶酪被移动后杂文随笔

《谁动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是一本由斯宾塞·约翰逊编著的书籍,该书生动的阐述了“变是唯一的不变”这一生活真谛。该书中制造了一面社会普遍需要的镜子———怎样处理和面对信息时代的变化和危机。

人生犹如“迷宫”,错综复杂,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什么,每个人都在其中寻找各自的“奶酪”——稳定的工作、身心的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甜蜜美满的`爱情,或是令人充满想象的财富……

我们都像《谁动了我的奶酪》故事里的哼哼、唧唧、嗅嗅、匆匆一样,在这个迷宫般的世界中寻找我们的奶酪。可是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匆忙,以至于在找到奶酪之后就再也没有继续的力气,也忘记去思考:当奶酪被移动后我们该如何生存。

当奶酪被移动后,有的人会像匆匆一样,迅速寻找新的目标;有的人会像哼哼一样不肯接受改变的事实;也有的人会像唧唧一样在思考后重新接受现实。

当然,世界上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早就预料到了改变的发生,就像嗅嗅一样。就像是书的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对书的评价一样:“我们总能从故事里的四个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故事中的唧唧,在重新踏上寻找奶酪的过程中学到了观察身边微小的变化,学到了战胜对黑暗的恐惧,学到了在绝望中重拾希望的方法。

当然在一开始它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对于奶酪C站外漆黑的迷宫感到畏惧。但畏惧是我们停滞不前的理由吗?

生活中,当改变降临时,我们常常像哼哼一样认为改变不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然后不肯去接受改变的事实。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不少失利的人,他们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一些自己不想选择的生活。

于是我们便会听到他们源源不断的抱怨,说日子过得多不自在,生活是多么残忍。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的奶酪被悄悄地移动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他们的选择是逃避。我们都知道这么做是错误的选择,但当奶酪被移动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故事早已告诉我们答案,首先我们要时刻做好失去奶酪的准备,要经常嗅一嗅奶酪才知道它是否新鲜,注意身边微小的变化。就如生活中,但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想要的财富或者地位或者其他的东西时,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周围变化。

假若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在奶酪消失后,我们要明白越早放弃旧的奶酪,就可以越早享受新的奶酪。

不能让恐惧束缚了我们,在漆黑的迷宫中探索也比在没有奶酪的地方更有保障。改变总是会发生的,只有这样,我们在改变到来时才不会不知所措,奶酪总是存在的,只要你愿意寻找。

我们对生活中的改变总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但我们必须要尝试着接受它,这样才会发现,在变化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福祉。

篇5:当青春遇到爱情感随笔

当青春遇到爱情感随笔

当意识到异性美的时候,孩子便得到了新生。这是青春苏醒的标志。

它像雪花落地一样无可逆转,像春草萌芽一样自然而然。

要让孩子懂得,有这种模糊、似是而非的感情,并不是错误,不是不正常的。相反,要是没有这种感情,倒是不正常的了。

同时,更要让孩子懂得,认识到这种感情的朦胧、似是而非,认识到这种感情的清纯、不稳定,会更好地把握住自己,处理好同异性的交往,度过青春期。

其实,与其说孩子们是在恋爱,不如说他们是在做着有关爱的梦。

他们的一只眼睛看着现实,一只眼睛在做着各式各样的梦。

无梦的天空,是一片黑暗。我们不应让天空黑暗,而应让天空缀满灿烂的星辰。

孩子们常常看到美好的一面,却忽视了它如雨后的彩虹稍纵即逝。

师长恰恰相反:常常看到它不稳定的一面,而忽视了它如雨后彩虹的绚丽。

有些事情,只能留在记忆里,对谁也别讲,一讲出来,就破了。

青春的情感,有时最需要这样处理和对待。留一些空白,就留出了更多的想象天地。

人就是这样奇怪,对有的人无话可讲,对有的人却无话不说。当异性之间无话不说,说得像坐着过山车一样不住地往下滑,很难让自己停在半空中的时候,往往是感情悄悄萌发的时候。

少年男女在一起时的沉默,有时候更令人陶醉。

话语成了多余的时候,恰恰是感情涨涌的时候。

有时候,大人眼里的一件小事,在少年男女眼里却是一件惊天动地或默默无声却心绪翻腾的大事。

他们到底还是孩子,在他们人生第一次体味这种感情的时候,容易想入非非,容易将自己、对方,连同周围的'一切诗化、戏剧化、成人化。

女孩子身边喜欢有个男孩子相伴,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为了自己的保障;男孩子身边喜欢有个女孩子相伴,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显示自己的价值。

浅薄的女孩子,似火炬冰激凌的外壳,对爱情的需求无非是甜言蜜语加点心、咖啡、首饰、服装、化妆品……

冰激凌吃光了,外壳也就空了。

浅薄的男孩子,比浅薄的女孩子还要不可救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只会动手:爱,要动手;不爱,一下子变成恨,还要动手。而且,都是指向对方的身体。

成熟一些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知道爱对他们来说,来路还长,可供他们选择的还多。

刚刚咬到一口甘蔗,不见得就是最甜的地方;刚刚钓上一条鱼,不见得就是整个大海。

有时候,友谊对他们来说更重要也更适合。

爱,已经被流行歌曲唱得太滥。其实,爱这个词不要轻易说出口,可能一说出口,就会像鸟儿一样立刻飞走了。

有些话,还是珍藏在心里的好。

少年男女之间的感情交往,爱不是唯一的,更不是重要的,而且不是最终的目的和结果。

重要的是把这种交往当成探索人生、认识生活的一把钥匙和一面镜子。

重要的是让友谊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比让爱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更有价值,也更长久。

篇6: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随笔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随笔

一个人出门在外,总是寂寞相随,不过这种寂寞再严重也是一个人的寂寞,好解决。今天下午因无住处和去处,而有了一个小时的空闲,正在茫然,侧目看见一家商店,从外观的装修来看,这该是本小城的一家高端商行。名字叫“白马商店”,不知道是与唐僧有关,还是与王子有关,但肯定与男装有关,进去逛一逛,是不是也不错呢?

一个男人逛商场,可能不帅,但一定很拽!商店内部装修不错,宽敞明亮,举架也高,没有任何压抑感,这跟以往我对小城商店的印象是不一样。商店面积不大(目测面积我是外行),两层楼,一层是卖男装和男鞋,二层是卖女装的。环顾一下一层,大概有10多个店铺(也是10多个品牌)吧,服装分布在四周,中间是鞋子。我决定逆时针转一圈,不看鞋子,不上二楼,不过能不能把这一个小时打发掉,我就没有把握了,毕竟和女士逛商店不同,女士愿意试穿,我只愿意看,没想今天还愿意说了。可能跟小城的购买力等因素有关,商店没有多少顾客,我进去的时候男士就我一个,零星有几个女士上上下下,大多也都空手离去,“白马商店”是不是有点像“白忙商店”呢?

我进第一家店铺叫什么牌子,服务员跟我说了,我也没记住,反正是国产牌子英文标。我很纳闷,很多品牌店都是这样,在装饰标识的时候只标注了英文,没有汉语。别忘了,你这是汉语文化和汉语语境里经营,没有汉语这一个基本中国元素,这个品牌不太容易被大家记住的。这个商店品牌标注也都是只写上了英文,反正到我最后出来,我是一个也没记住,这可能也跟我着装不追求品牌品位有关系吧。[由整理]

话题越扯越远,说点我被青春撞腰事儿吧。在第一家店的时候,我没注意营业员的表情,反正就是四个小女孩儿。我在扫描架子挂的衣服,这时一个营业员过来问我:“先生,想买什么?”我说:“没准,想买衣服,可能走时却带走一条裤子。”这时我听见了几个笑声,气氛似乎有点喜感了。在营业员的引领下,我看了一件长袖T恤,颜色还不错,是我喜欢的墨绿,质地不错,羊毛的,设计也很讨巧,在领子的撞色部分,使用的是小兰格棉布料,在稳重的大局里有凸显了一点小清新风格。这类撞色的T恤和衬衫我有那么几件,但这件由于面料不同,怕穿一段时间容易变形,所以没有探讨。这时又一位营业员给我递过来一件短风衣外套,浅绿色,“哥(没叫叔叔,呵呵),你试试这件,你穿肯定好看。”顺水推舟呗,脱掉了外套,里面那件很潮很潮的小衫就显露出来了。“哇,你这件小衫太特别了,太好看了”“你看人家这皮鞋,款式多好看,和西裤搭的多经典(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理解的经典),哥这鞋很贵吧,是不是在很远地方买的”,这时七嘴八舌的好评就如潮了啊,“看看人家这外套,又商务,又华贵,又时尚,又绅士”,“一看就不是咱们本地人,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衣服撞色好办,被青春撞腰就飘飘然了。什么时尚,华丽,绅士

,经典,哥哥啊,这些好词全在我这个“叔叔”身上出现了,不飘很难!基本手脚都不会动弹了,眼睛也不敢看人了,目光也空洞了,估计当时会是一付很自得还有点臭美的样子。营业员把衣服给我穿好了,领我到镜子前看一下,版型很正,各个部位也很妥帖,就是感觉很呆板。这时我需要平静一下啊,分散注意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说话和表达,我说:“你家的服装T恤和衬衫还不错,外套的设计是不是有点中庸啊。”可能是领班:“是啊,我们这个品牌就是追求经典,商务经典。”这时我的飘然虽然进入了尾调,但还是在飘然中,就随手拿起来一个挎包,“我没敢给你推荐这个包,因为没你的好看”,晕,又飘了。没法呆了,飘的脚都没跟了,赶紧走吧。

这时的信心有点爆棚啊,类似的经历也有过,有一次去长青家具市场,就听后边一个女士声音:“你看人家穿的,那才叫时尚。”我回头看一眼,一位女士在看我,一位男士在撇我。那次没飘,因为不是被青春撞的。带着信心,我又来到了第二家,“先生,看看这件怎么样?”这时我基本相信我与众不同啦!“你跟我说,哪个男人能把这件衣服穿好看了?首先,款式就比较老,其次,线条过于柔和,再次,怎么配裤子?只能休闲吧,鞋也得休闲。这样整体看上去,由于过分的柔和,兼具随意性,就会显得很疲软。你想想看,一个疲软的男人能有美感吗?反观这件衣服,整体上追求柔和与休闲,但肩部和右胸部位的点缀,又彰显了棱角。温柔,不失棱角,这才是个性呀,一个男人应该有的`个性,@#¥&*~^^……”,一顿云山雾罩啊,整得像老明白了。这时四个营业员已经不卖货了,都站在我面前,睁大眼睛听我讲课了,哈!“哥应该去搞服装设计,至少应该去大公司做服装顾问(我没听说过有这职业)”“哥肯定是搞艺术的,你看你的小衫领子,多有艺术感啊”“哥到底是做什么的……”“哥有机会再来啊,给我们再讲讲课……”。唉,我那罹患腰脱的小腰啊,抗得了这么撞吗。对了,咖啡都给我倒两杯了。

第三家没什么特别的,唯一引起我注意的就是它家无论衬衫还是外套,至少有六层是格子的花式,衬衫是撞色格子,外套是跑线格子。这种跑线格子我是超级不喜欢,我就没发现谁把这种格子穿好看过。有一次陪老婆逛街,她非得让我试一件,我说我不喜欢,硬是逼着我试一件,据她说挺好看,我不太相信她说的。就是真好看,我也不穿,因为这种格总让我联想到乌龟壳。我就问小姑娘:“你家设计师是不是格子控,怎么搞这么多格子啊”,“啥叫格子控?”,“你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样式不固定,就是喜欢黑色,我几乎都是黑色衣服”,“那你就是黑色控”,“明白了,又学会了一个新词”。心里暗问,控这个词很新吗?

走到最后一家时,我终于看见一件我有试试欲望的短风衣,暗调蓝,棉布料,这款式几乎有我需要的所有元素。我就试了一下,感觉尚可,由于和我的小衫撞色不好,营业员给我围了一条丝巾,感觉还是不如我现有的两件。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差在哪儿呢?可能是它这个款式应该是修身版更适合我。我就不想再试了,准备离开了,这时营业员不干了,要我再试几件风衣和短大衣。我说,你的衣服我都没问价呢,现金不一定够啊。领班说,不用问价,你给我们做一把模特吧,反正我们也想看看这些衣服穿上身什么样,这时咖啡就上来了。其中一件黑色羊毛短大衣,我感觉穿着非常帅。回想一下我们那些衣服,没有哪件比这件帅,于是和营业员们一起评价起了这件衣服,共同语言出来了。后来我没买,原因有四:1、现金不够,衣服标价5980元,不打折。2、100%羊毛,没有羊绒含量,应该是贵了点。3、过季了,夏季能否打折呢?4、个家的过日子特点不同,我家在花钱方面,我不理财。我对老婆消费是极度宽容态度,反正她理财,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日子过得去就行。我如果想买一件6000块钱的衣服,那是她必须在场的,鉴定好看,才能咬牙拍板。如果我自己买了,最多报价一半儿,想想还是算了吧。这件衣服让我收获了:至少我还可以那么帅。

试完衣服,该穿上自己的了,这时我身后不知什么站了两个小姑娘,确实在看我,眼睛余光让看到她们不是营业员,只听见一个说:“衣服和包搭的不好”,又被撞了一下。小女孩儿的审美能力是可以理解,我这次是从头到脚都比较笔挺和棱角,衣服领子虽然点缀了毛领,增加了些柔和度,但我觉得不够,于是我得用包来找。我的包是休闲时尚公文包,商场很难找到几款,柔和感非常好,如果我背个四角方包,它会让我笔挺和棱角过度,从而会有一种僵硬感。所以她的点评我不会同意,不过心里蛮得意的,小姑娘关注了大叔的着装。有点累了,就坐下来,开始大谈起了“品位”,什么捕捉品位的质感啊,什么品位的分类,什么品牌品位呀,什么时尚品位呀,什么生活品位呀,举例说明兼点评……就是一篇关于品位的杂谈啊。天啊,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忽悠了,忽悠真害人啊!一杯咖啡又喝下去了。电话响了,告诉我房间整理出来,该走了。送,领班给我送出店门了,还就一幅模特照片跟我谈感受……

怪不得到现在还不困呢,原来下午喝了三杯咖啡!撞不起啊!

篇7:教师教育心得随笔范本:当孩子被激怒的时候

小蒙和音乐黄老师发生了冲突,小蒙哭着由小青陪同到班主任老师那里想讲明事理,却泣不成声。老师刚想请他写下事情的经过,黄老师也哭着找来调解,但事与愿违,矛盾再度发生,我们周围的人却只感受他们愤怒的情绪,无法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激怒是一种紧张的、短暂的情绪体验。在激怒时的行为往往带有较多的盲目性。如果在他们激怒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劝说,要他们说清争吵的原因和争吵的经过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首先要做的是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他俩的情绪,让他们平息激怒,然后再与他们沟通。

我约了几位同学和他们俩一起来到小会议室。让黄老师先去安排自己的手头工作再来,借以平息黄老师的情绪。我让小蒙坐在他比较信任的语文、数学老师的身边,然后开始交流——

音乐课上,两人合一本艺术书,同学们像商量好了一样,左边的同学靠向右边的同学。但小蒙没有动,右边的小陶主动地向他靠近。黄老师发现后请小蒙靠向右边,小蒙不乐意说:“既然两人合一本,干嘛一定要左边靠向右边,右边的靠近左边的不可以吗?再说你一开始也没有说?”黄老师愣了一下,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就说:“你这样做队伍就不整齐。”小蒙也发起犟脾气:“我就不动!”“我喊一——二——”“三!我就是不动!”谁知小蒙还是不愿意,黄老师想让他挪座位就推小蒙一下,小蒙认为黄老师动手,火就上来了……

情绪平息了,事情也水露石出了。 “我听出来了,这件事大家都可能误解了。”听我这么说,大家都惊讶地看着我往下说:“小蒙追求的是不对称美,黄老师追求的是整齐美。如果小蒙听从黄老师明确要求,不就是挪一下座位吗?可事情好像没这么简单,你以前有没有和黄老师发生什么不愉快?”我关切地注视着 小蒙,语气十分温和地询问。

小蒙哭着说:“以前上音乐课,我就上得很不开心。”在我的追问下,我终于知道原委:原来小蒙是个爱唱歌的男孩,课外自己也在学吉他,每次唱歌总是认真地大声唱。黄老师每次都说:“小蒙,你声音太响了!要用童声轻轻地唱。”小蒙认为老师每次都当众点他的名字,自尊心受到伤害;老师每次都这样说,却从来没有教过自己如何用童声发声。因此,每次上完音乐课都心存怨气……今天的事挪座位的事只是激怒小蒙的导火索。

当我们把疑惑的目光投向黄老师时,黄老师说:“我担任那么多班级的音乐课,但仍能叫得出小蒙的名字,每次都提醒小蒙,说明我从内心是喜欢小蒙的。但你的想法从来没有和我交流过,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反复提醒的话会深深地伤害你。”

由此可见,今天就是在缺乏沟通的误解下,上演了一出不该发生的事……

“现在我们都明白了这只是一个误会。我们都想把事情处理好。那么,老师,您是否愿意为自己的一句话无意间伤害小蒙而道歉?”“愿意!”“小蒙,你是否愿意因为误会对黄老师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而向黄老师道歉?”“愿意!”“那还等什么!你们互相原谅,拥抱讲和!”我扶着小蒙,来到黄老师面前,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同来的几个同学感动地鼓起了掌。

事后,黄老师为小蒙单独辅导,小蒙终于学会了正确的发声方法,解开了心结!

反思:

小学高年级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从童年走向少年,自我意识增强。小蒙是个敏感、聪明的孩子,爱学习爱表现,但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懂得把自己的想法选择合适的时机告诉别人,在突出“自我”同时,也忽视他人的感受,处理方法也欠妥;再看老师,一方面要反思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一方面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面对这件事的突发,老师如果只是在挽回面子上与学生硬碰硬,忘却“老师”的身份和职能,那么等来的只有更大的误会和被动。唯有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才能引领他们选择正确的方向;在此同时,教育者自己也调整好心态,选择教育的策略,增长自己的教育才干。

作者:王寅霞

公众号:玉峰文苑

更多推荐

当青春被剪成碎片随笔